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何清漣:亞投行(AIIB)成北京散財機構 政治目的至上

作者:
參加的國家雖然多,現為107個。但大多數隻繳了認繳股本的一部分,均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桿子」的想法:參加了,不一定有好處;但不參加,萬一有什麼好處,肯定得不到。這從亞投行成立後的四年作為中,可以看出,基本是中國在積極主導,參與國家態度敷衍,加上一帶一路國家基本都是高風險國家,信用評級都不高,有的甚至沒進入國際信用評級,在這種高風險國家投資,按中國的歷史經驗,多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  

最近因中美兩國大事太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行長開始第二任期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也就被媒體冷落了。亞投行表面上看來一切正常,行長金立群決定繼續第二任期並表達了期望,中國方面也努力闡述了亞投行的成績;107個成員國當中,52個南美和非洲友邦繼續加入,除日本和美國以外,G7其他國家仍然是AIIB成員。但是,仔細閱讀各種業績資料,卻發現亞投行窘境盡顯,其所謂業績就是幫助中國政府全球散財。

亞投行的成績單並不靚麗

亞投行剛開業時,宣傳的貸款額度是年300億美元。根據該行的項目批准書,在開業後的四年半中,只有87個案例,196億美元。這比金立群行長在開業前提出的假設還少一半。

上述業績需要查詢方知。現在請看中國自己總結的成績單:已有能力提供13種貨幣貸款;2019年5月,亞投行在英國倫敦發行25億美元5年期全球債券;2020年6月,首次發行30億元人民幣熊貓債。

衡量這種政策性銀行是否成功有個重要指標,那就是貸款額度。亞投行沒達到預期的貸款目標,而且還要靠發債籌集資金,金立群在連任行長時聲稱,到2025年時,亞投行的年度貸款才能達到100億美元,這說明亞投行資金緊張。這與近幾年中國國內經濟走衰有直接關係,而中國經濟走衰,又與中美關係惡化直接相關。

中美貿易戰後,兩國關係緊張。美國方面的制裁逐步加碼。世界各國對中國有嚴重的市場依賴與投資依賴,但中國經濟的繁榮,正好是因為對美國的三重依賴:技術依賴、金融體系依賴、貿易順差依賴。在2018年以前十多年,來自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均占中國全部貿易順差90%以上,成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存底主要來源。如今三個依賴踏空,外匯存底將成為無源之水,也無法充當其他國家的大買家與投資者,自然也就失去了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控制力。

亞投行為何要採用13種貨幣作為貸款幣種?原因就是沒那麼多美元。過去幾年裡,中國央行和世界39個國家的銀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的規模高達3.47萬億人民幣,這樣可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而人民幣的發行權在中國政府手中,需要時就大量印製。這也算是中國方面認為的「人民幣國際化」之重要舉措之一吧。

中國成立AIIB到底圖啥?

說白了,AIIB成立之初,其實只是中國地緣政治戰略布局的一枚棋子,目的是三重:一、為配合一帶一路向外輸出產能的一個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二、為了與日本主導的亞開行在亞洲爭奪區域主導權;

三、增加與美國爭奪世界領導地位的籌碼。近些年來,美國由於內部黨爭激烈,矛盾特別深重,加之美國川普政府對全球化1.0版特別不滿,在聯合國採取退出策略,中國更認為這是中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好時機。

參加的國家雖然多,現為107個。但大多數隻繳了認繳股本的一部分,均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桿子」的想法:參加了,不一定有好處;但不參加,萬一有什麼好處,肯定得不到。這從亞投行成立後的四年作為中,可以看出,基本是中國在積極主導,參與國家態度敷衍,加上一帶一路國家基本都是高風險國家,信用評級都不高,有的甚至沒進入國際信用評級,在這種高風險國家投資,按中國的歷史經驗,多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國發放疫情援貸能平息他國的不滿麼?

2020年7月28日,今年的亞投行年會以視像會議方式進行。習近平在開幕儀式上沒有一如預期公布新一輪援助措施,只重申,中國支持多邊主義合作。(路透社/視頻截圖)

從今年4月初,亞投行宣布推出50億美元危機恢復基金,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後逐步加碼,目前亞投行已經批准了60億美元,幫助一些國家抗擊疫情。

北京認為這筆數目是中國對世界的很大貢獻,但其他國家並不領情。世界各國認為,中國是武漢肺炎的發源地,由於中國政府初期嚴厲控制信息,隱瞞疫情,導致新冠病毒向全世界擴散,各國盡皆染疫,嚴重摧毀了世界經濟。直到如今,中國還未向國際社會提供病毒來源的可信證據,而是採用大外宣攻勢,諉過於他國,導致嚴重的外交糾紛。關於疫情的總損失,亞洲開發銀行在5月15日發布報告稱,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在5.8萬億至8.8萬億美元之間,相當於全球GDP總量的6.4%至9.7%。此外,全球新冠死亡逼近百萬,歐盟現正在呼籲應對第二波疫情。

中共自誇的疫情援助,與中國疫情禍害全球的責任以及世界各國遭受的疫情損失兩相比較,實在是杯水車薪,受援國也未必領情。印度就是現成的例子:從疫情開始以來,印度從亞投行獲得了兩筆用於抗擊疫情的貸款,合計12.5億美元,加上之前用於基建項目的貸款,印度已經從亞投行借走41.5億美元。中方在亞投行認繳股本為297.804億美元,占總認繳股本的30.34%,為亞投行第一大出資國,印度應該是亞投行第一大借款國,兩國邊境衝突依舊,巨額貸款並未緩解兩國關係。

中國模式的「援助」

印度從亞投行貸款模式,說明亞投行仍然奉行中國模式:政治目的優先,援助與貸款不分,接受者也願意模糊這點。結果就是每隔幾年,只好宣布免除開發中國家債務,因此被中國人譏為「大撒幣」),今年6月中國又宣布暫停77國債務償還。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額,但非洲今年曾因疫情向中國提出要求免除1000多億美元債務,估計這次總額應該不少於200億。

有人認為,亞投行審查貸款項目不夠多是因為人力資源短缺,與亞洲開發銀行相比,工作人員數量少得多。儘管有超過75%的投票能通過重要事項,但中國擁有將近30%的投票權。實際上,中國擁有拒絕的權利。

這種投票權利,表面上緣於股份配置上中國占絕對優勢,事實上緣於資金主要來自於中國。中國搭了台子,要人上台陪唱,在股份設置上需要各國認繳,其他國家份額相比中國要小得多。但是,還有一個不怎麼宣揚的「規則」,各國大多就是贊助「人頭(名義)」,認繳占比多少不一的股本,但實繳數額遠遠低於認繳數額,並且約定,只有在亞投行耗盡現金的情況下,才會要求成員繳交待繳股本。比如香港需要認繳7651股股本,其中1530股為實繳股本,其餘12億美元再分五年繳交。

由於上述原因,中國仍然是老習慣,援助與貸款不分地發放政治性貸款,各國當然會尊重誰的錢誰作主這一潛規則,讓中國人自己折騰去,並不認真對待。反正資金打了水漂,最大的受損國是中國。

簡單總結一下,AIIB之所以成為中國政府的一個散財機構,既來自於它的初衷,是中國國際戰略地緣政治的一枚棋子,為政治服務兼消化本國基礎設施過度擴張形成的龐大過剩產能;更來自於娘胎裡帶來的病根:一是中國模式的運作方式,政治目的至上,援助與貸款不分。二是加盟國家當中,借債的大多是都是信譽不佳的政治高風險國家。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29/150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