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王羲之「最丑」的一幅字 究竟好在哪

書法初學者,如果不得法或審美基礎弱,或沒有名師引導,就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會把自己鑑賞不來或不喜歡的某書法作品說成是「丑書」,若是面對名作,如王羲之的《姨母帖》,要麼選擇性沉默,要麼愣頭青一般地質疑:「如果去掉王羲之落款,大家還會說這件作品好嗎?」

▲王羲之《姨母帖》唐摹本,6行42字

如上圖,王羲之行楷書《姨母帖》,系唐摹《萬歲通天帖》之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字間多斷、頓挫,除「奈何」兩字上下牽連,其餘都字字獨立;筆畫凝重、樸拙,其「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的心緒直露無遺。為什麼有這樣的心情墨跡?王羲之和他的姨母自幼感情十分深厚,而今忽然得到姨母噩耗後心情十分悲痛,連正常的事務都不能安頓料理了,難免筆墨湧現蕭條之境。

作為王羲之的早期作品之一,《姨母帖》雖屬行楷書體,但書法中還留有隸書遺意,筆法端莊凝重,筆鋒圓渾遒勁,整體風格厚實凝重。該作在王羲之的書法中屬於「過渡型」的書體。它對研究東晉書法,和王羲之書法風格的發展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晉代書法是一個從生澀、古質到豐富探索的一個承前啟後的演變過程,其中的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結字和用筆都還存有較濃厚的隸書筆意,和現在出土的晉代簡牘帛書有相近之處。如下圖中的「痛」「十」「一」等字中的橫畫,隸書的筆意都很明顯;「痛」「日」「何」等字的轉折處都較生拗峭拔,並殘存橫式。這些都是隸書筆勢孑遺。另外筆畫質樸凝重,出筆入筆比較自然,不像唐以後那樣強調一筆三折。

▲王羲之《姨母帖》單字

《姨母帖》也正是因此,表現出古樸高華的藝術魅力,她所帶來的藝術探索價值與可變性,尤為可貴。楊守敏曾說:「觀此《姨母帖》一帖,右軍亦以古拙勝,知不專尚姿致。」

我們多熟人認識的王羲之,都是如《蘭亭序》的遒勁雋永,或《聖教序》的跌宕起伏,唯《姨母帖》風格不類傳世王羲之諸摹本,樸厚而多隸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路與探索方向,其藝術與研究價值可媲美稍早的《平復帖》。

▲「中華第一帖」晉陸機《平復帖》

由此可見,王羲之《姨母帖》是精華之作,具有特殊的書法學習與研究價值,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其實《姨母帖》自古備受重視,她原裁於唐人摹《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後裔、唐代貴族、武周宰相王方慶的家族寶物,內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書。王方慶於公元696年「借給」武則天,武命人臨摹後將原本又賜還王方慶。此帖鉤填極其精準、精妙,可謂「下真跡一等。」董其昌曾稱此帖:「奕奕生動,並其用墨之意一一備具,王氏家風漏泄殆盡」。可見《姨母帖》幾乎是等同王羲之原作一般的千年遺珍。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3/150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