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善於「獨處」的人 為什麼能成大器?莊子的智慧之談

很多人都聽說過《莊子·秋水》的這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是說有一天,莊子和好朋友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感嘆:「魚兒們悠哉悠哉地游來游去,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啊!」

惠子問道:「你又不是魚,你咋知道魚兒的快樂?」莊子便回答:「你又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魚兒當然是不會產生「快樂」這種情緒的,但我們從莊子的話中,卻可以窺見生活中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

很多人看見別人長期單身,便說:「他也太可憐了,連個對象也找不到」;看見別人下班之後還要去上網課,便說:「努力歸努力,可這也太辛苦了。」

殊不知,有些人之所以單身,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他們很享受單身狀態;有些人工作一天還要去上課提升自己,是樂在其中。

這些人,從來不會覺得不快樂,或者說他們善於從「獨處」中發掘快樂。同樣,一個人能有多大出息,從他獨處時的樣子,大概就能看得出來。

善於獨處,是忍得了寂寞

《莊子·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這三句話,其實就一個意思:世間的很多美、善、理,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一些無所事事的人。

最典型的,就是身邊那些「愛八卦」的親戚——幾個人閒得發慌,就喜歡圍坐在一起,嗑著一把瓜子,開始議論誰家孩子30歲了還沒結婚、誰家孩子的工作不夠體面等等。

反觀那些真正有出息的人,平時大多寡言少語,只有在必要的時候,說「有用」的話,絕不會用一些無效社交來排解自己內心的寂寞。

人生在世,既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又無時不處於孤獨之中。

莊子認為,一個能成大器的人,是那些內心明澈地知道社會規律,但也知道有些事情沒有必要說出來的人。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合作」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在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中,不被理解和踽踽獨行是必經之路。

不善於獨處的人,一旦沒有人陪伴在自己身邊,就急不可耐地拿起手機找人聊天、約人相聚;善於獨處的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安之若素,平靜地與自己相處。

善於獨處,是自得其樂

很多人都喜歡這樣一句話:「牛羊才會成群,猛獸只會獨行。」

大部分人之所以熱衷於社交,每天和朋友聚餐、喝酒,樂此不疲。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在這些社交活動中獲得了精神愉悅。

同樣的道理,有的人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看書、跳舞、插花、健身等等,本質上也是因為他們從這些活動中獲得了滿足。

這兩種方式其實並沒有高下之分,不能說看書就一定比喝酒高尚。

但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喜歡獨處的人,不會對熱衷社交的人指指點點;而熱衷社交的人,往往會說喜歡獨處的人太能「裝」。

《莊子》認為:那些看似能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人,恰恰是內心不純一的人;而那些內心世界凝集的人,卻不會離散游移。

表面上看起來,那些每天呼朋引伴的人,似乎生活得多姿多彩,但這背後卻是精神的貧瘠;而那些能夠靜得下來的人,恰恰是內心世界豐富、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人。

對於那些挑燈夜讀或者熬夜加班的人,很多人在感嘆他們努力的同時,免不了會覺得他們太辛苦了。殊不知,他們不僅不覺得辛苦,還自得其樂。

有句話說:「你樂此不疲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賦所在。」做一件真正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是不會覺得辛苦的。

結語

想要變得呼朋引伴,其實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每天參加各種聚會、約人吃喝玩樂就可以了;但如果能在獨處的時候,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卻是非常難。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在莊子看來,獨來獨往的人,常常無拘無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來,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在如今這個浮躁、快節奏的時代,能把「獨處」這件事做好的人,才是活得通透的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非漁非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5/150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