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王維洛:當年毛決定放棄三峽工程的最終原因

—兩個早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的同路異歸

作者:
毛澤東說:「現在不考慮修三峽,要準備打仗。頭頂一盆水,你就能睡得著覺?」毛澤東又說:「在目前備戰時期,不宜作此想。」幾年之前,張愛萍將軍和張震將軍剛剛完成關於三峽工程的軍事安全問題的研究報告,結論是,在目前的形勢下,敵人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攻擊三峽大壩,我方無法保證三峽大壩的安全。毛澤東對此報告印象很深。

一、大學時代參加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轉行擔任水利水電的領導職務

林一山,1911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文登市,1935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習,1936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37年9月回膠東地區擔任游擊隊和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從一個學歷史的大學生,成為一個水利水電專家,展現了林一山極強的學習能力。1994年林一山離職休養,2007年去世。

李銳,比林一山小六歲,1917年4月13日生於北京,祖籍湖南平江。1934年進入武漢大學工學院學習機械,193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赴延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銳先在湖南省擔任《新湖南報》社長和湖南省委宣傳部長,1952年調到北京擔任電力部水電總局局長。李銳是從機械專業轉入水電行業擔任領導,他也很善於學習,而且才華橫溢,是高級領導層中少有的人才。1982年李銳出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協助胡耀邦平反冤假錯案,後任中顧委委員。不久前李銳病危入院,引起世人關注。2018年4月13日李銳在醫院中平安度過101歲生日。

二、兩人都曾深得毛澤東的賞識

在1953年到1958年期間,毛澤東曾六次召見林一山,讓他匯報長江流域規劃,討論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等。能受到毛澤東六次召見這樣殊榮的在中國還有一人(不包括在京的高管和地方諸侯),這就是電影演員上官雲珠。1953年2月19日至22日,毛澤東乘「長江艦」從漢口到南京,在船上與林一山長談兩次,先是毛澤東向林一山兜售南水北調工程的構思,然後林一山向毛澤東販賣三峽工程的設想。林一山非常巧妙地將毛澤東的南水北調工程和他的三峽工程捆綁在一起,讓三峽水庫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而不是現在的丹江口水庫。有人說,三峽工程是毛澤東的夢想,其實三峽工程是林一山的夢想,是林一山賣給毛澤東的夢想。

之後林一山又把毛澤東1956年寫的《水調歌頭游泳》中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五句詩詞寫進了《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作為建設三峽工程的依據。《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在《以三峽水利樞紐為主體的長江流域》一章中的第二節(2)「為什麼必須以三峽為主體進行流域規劃呢?」中開門見山地寫道:「我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對未來三峽水利樞紐的歌頌:」……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幾句概括地說明了這一偉大河流上主體工程的前景。這是因為三峽樞紐在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等主要綜合利用方面是指標優越和對全江有顯著影響的工程。」

林一山對毛澤東的吹捧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當然毛澤東對林一山也是讚賞有加,曾多次稱林一山為長江王,並表示主席這個工作不想幹了,要給林一山當副手。

李銳的工作經歷中曾經一度擔任過毛澤東的秘書。1958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了南寧會議,討論三峽工程。林一山和李銳被召到南寧,在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面前陳述對三峽工程的意見。之後還要求各寫一篇文章交上去,大有皇帝親自考狀元的味道。最終毛澤東讚揚李銳的匯報簡潔有力,文章寫得好。南寧會議快結束時,毛澤東對李銳說:「你來當我的秘書。」李銳的頂頭上司、電力部部長劉瀾濤稱李銳是毛澤東選中的狀元。

三、兩人也都曾經是毛澤東暴政下的犧牲品

文化大革命期間,林一山被造反派打倒,並被關進了水牢,而且還被革命群眾吊起來毒打。林一山被打斷了六根肋骨和一根腿骨,連腰子也被打得移了位置。眾所周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走資派或者其他著名人物,都是毛澤東和江青有計劃要打擊的對象;而他們要保護的人物,都會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得到特殊的保護。既然林一山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那麼得到毛澤東的賞識,而且他和江青又認了老鄉,為什麼林一山得到卻是往死里整的待遇呢?這是因為林一山對毛澤東說了謊話,在後來丹江口水庫工程建設上,林一山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因此失去了毛澤東的信任。

在南寧會議上,林一山本來是穩操勝券的。1953年毛澤東第一次從林一山那裡聽到了三峽工程,毛澤東心血來潮,表態要在三峽這個口子上把洪水卡住,一勞永逸地解決長江洪水問題。1954年長江發生洪水時,赫魯雪夫正好訪問中國,他乘飛機視察了武漢災情,表示蘇聯政府願意幫助中國搞長江規劃,搞三峽工程。緊接著蘇聯專家就來了。1956年林一山撰寫了一篇《關於長江流域規劃若干問題的商討》的長文,刊登在當年《中國水利》第5、6月的合刊上,提出修三峽工程從根本上解決長江的洪水問題。並且提出從三峽水庫修引水渠道到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解決中國北方的缺水問題。這是一項非常宏偉的計劃。李銳回敬了一篇《關於長江流域規劃的幾個問題》的文章,發表在《水力發電》的1956年9月號上。李銳認為:「綜合利用是規劃河流的唯一總方針和總原則、不能把防洪問題絕對化」。緊接著,長江水利委員會在《人民日報》1956年9月1日的頭版頭條刊出《長江水利資源查勘測工作結束》特號字標題的新聞,副標題為「開始編制流域規劃要點,爭取在年底確定第一期開發工程方案,解決三峽大壩施工期間發電、航運問題的研究工作即將完成」,文中還涉及了施工期間的具體措施。因為登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這篇文章的影響十分大。李銳也寫了一篇《論三峽工程》寄給《人民日報》,但是《人民日報》最終還是沒有予以發表,總編對李銳解釋的理由是周恩來不同意在《人民日報》上公開爭論三峽工程問題,因為毛澤東贊成上三峽工程。李銳只好把文章做些修改,改名為《克服主觀主義才能做好長江規劃工作》發表在《水力發電》的1956年11月號上。1957年12月3日,周恩來為全國水力發電建設展覽會題詞:為充分利用五億四千萬千瓦的水力資源和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遠大目標而奮鬥!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共中央南寧會議召開了。在南寧會議上辯論三峽工程,林一山有四大優勢:

首先是毛澤東對三峽工程的高度熱情,毛澤東在一次與林一山的會面中,向林一山透露,中央已經決定修三峽大壩;

第二,有蘇聯政府和蘇聯專家的大力支持,因為中國政府修水庫大壩的主意就是來自蘇聯、來自史達林

第三,1956年毛澤東三次暢遊長江,《水調歌頭游泳》的發表,中國老百姓對三峽工程的熱情被「高峽出平湖」的詩句激發出來;

最後,1956年9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報導,特別是1957年12月3日周恩來的題詞,中國老百姓都認為三峽工程決策已經塵埃落地。

所以李銳對辯論的結果根本不抱希望,他只是抱著對歷史、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把自己的看法陳述出來。

但是林一山在匯報中犯了一個大錯。為了能讓三峽工程儘早上馬,林一山有意大幅度地壓低了三峽工程的造價。在談三峽工程的投資估算和分析時,林一山說,三峽工程造價需要72億元人民幣。此時毛澤東打斷了林一山的匯報,指著茶几上一堆資料問:「怎麼少了,過去不是提160多億元嗎?」林一山根本沒有料到,這個最不喜歡數學的毛澤東在聽取匯報前還是做了一些功課的,對於林一山以前匯報的數字還是有些印象的。如果此時林一山退一步,說這個數據還需核對,或許南寧會議的結局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由於林一山求勝心切,選擇了狡辯。林一山說:「經過科研,有些突破,因而能省一些。」這能節省的還真不是一些,而是節省的錢還能再造一個三峽工程。周恩來接著問林一山:「如果三峽電站裝機由2500萬千瓦減到500萬千瓦,50億元夠不夠?」(筆者註:當時中國全國發電裝機僅為500萬千瓦。)林一山馬上答道:「夠了。」薄一波接著問:「25億夠不夠?」林一山回答:「不行。」毛澤東知道再追問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就對指林一山說:「那好吧,就按你說的這個造價,少裝機,先把大壩修起來防洪。」突然,毛澤東好像想到了什麼,說:「不過,你會不會中央決定上馬後,你又說不夠了?」林一山說絕對不會的。

接下去就輪到李銳陳述意見。李銳只用了短短三十分鐘的時間就把問題講清楚了。李銳開門見山地指出,自古只有(黃)河患,而鮮有(長)江患。長江不同於黃河,自古以來是條好河,是世界大河中數得著的黃金水道,泥沙也不如黃河之嚴重。他特別強調,現在修建三峽水庫,涉及移民問題,如垻高200米,估計移民至少要105萬人,極為困難。

毛澤東發現了林一山把三峽工程的造價從160多億元減少到72億元,減少一半多,對三峽工程的造價產生質疑,也對林一山也產生了質疑。而且毛澤東似乎意識到,林一山是在釣魚,先壓低三峽工程的造價,等中央決定上馬後再抬高工程造價。毛澤東為了給自己找一個下台階,就批評林一山說,一個學歷史的大學生,寫篇文章還不如學機械的大學生云云。在南寧會議上,林一山輸掉了一場本不應該輸的辯論。

南寧會議後,林一山還是在積極準備他的三峽工程,提出了蓄水位海拔200米,195米和190米的三個方案,並進行經濟技術比較,得出的結論是200米方案最優,195米方案其次,190米方案最次。從這裡也可以看到,1992年通過的三峽工程175米方案絕不可能是個好方案。

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對林一山不說實話的擔憂,在後來丹江口工程的建設中都被證實。丹江口工程,於1958年9月1日開工,開工不久林一山告知周恩來,工程投資已經全部用完。周恩來問林一山,把工程建完還需要多少錢?工程下馬善後又需要多少錢?林一山回答說,把工程建完還需要一倍的投資,工程下馬善後也需要這麼多錢。周恩來無奈給林一山追加了一倍的投資。有了新的投資,丹江口工程得以繼續進行。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林一山又告知周恩來,錢花完了。周恩來還是老問題,把工程建完還需要多少錢?工程下馬善後又需要多少錢?林一山回答說,把工程建完還需要一倍的投資,工程下馬善後也需要這麼多錢。這樣,丹江口工程的最終造價是原計劃的四倍,而且最後建成大壩的高度比原計劃整整低了23米。丹江口大壩1962年以前澆築的近90萬立方米混凝土共發生架空、冷縫等質量事故427次,各類裂縫2426條。其實三峽工程的施工質量並不比丹江口工程好多少,只是關於三峽工程質量報告都屬於國家機密,老百姓看不到而已。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6/150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