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44%港人計劃移民 香港人口可能走向老化

國安法壓港,香港政局未來不明朗,市民的人權持續受政府打壓。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最新民意調查發現,有近44%的受訪市民有移民或移居外地的打算,15.3%受訪者說,已為移民做好準備,這是近年來的最高紀錄。學者認為,表達會離開的,主要是年青的在職人士,因此香港將要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以電話訪問了737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發現有43.9%受訪市民表示,如有機會將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比例為近四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在有移民或移居意向的受訪市民中,35%稱近期已為移民或移居做準備;而以整體所有受訪市民為基數,15.3%受訪者表示己作移民準備,較去年九月同類調查的9.6%明顯增加,創近三年來的新高。

被問到想移民的原因,前四項最多人提及的,依次是「不滿特區政府/特首/高官/不滿政府政策」(27.3%)、「香港政治爭拗太多/太煩/政治不穩定」(23.6%)、「香港自由(包括言論自由)/人權情況變壞/喪失新聞自由」(19.8%)和「香港政治不民主」(17.6%)。至於前四位最多人提及的移民目的地考慮因素,分別為「該處自由(包括言論自由)/人權狀況較好」(23.3%)、「該處居住環境較寬敞」(19.4%)、「該地政制較民主」(18.7%)和「該處放寬港人移民條件」(15.2%)。而最受歡迎的移居地則以英國(23.8%)為首、其次是澳大利亞(11.6%)和台灣(10.7%)。

國安法壓港,香港政局未來不明朗,市民的人權持續受政府打壓。圖為2020年7月2日,香港街道上貼出抗議國家安全法的標語。

值得留意的是,相比前三年(2017-2019年)的前三大移民原因,不論是移民原因及考慮移居地點的條件均與政治有關,當中受訪者移民的原因首四項全是政治因素。

另外,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亦發現香港作為「宜居城市」的評分持續下跌,平均分數為49.6分,較2019年9月同類調查(54.4分)顯著下降、也是自2017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新低。

繼97年後香港移民潮再起或會改變社會人口結構

負責這次調查的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鄭宏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子為、郭樺周三在《明報》撰文,認為「今次湧現移民呼聲的問題,難免令人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波『人才外流『的移民潮「,雖然這次移民潮和八九十年代明顯不同,港人已不用再擔心香港會實行社會主義,「但是依然與負面政治觀感有關」。

他們引用香港亞太研究所一份有關公眾對反對反送中運動態度的研究報告,指出相對非在職人士,「在職人士的政治不滿早在去年反修例運動時已經出現」,因為他們覺得香港生活模式越來越接近 大陸。近年政府大推跨境融合,但這些在職人士卻不太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如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他們從中獲利不多、反而承擔較多經濟成本。鄭宏泰等人推論,「在職人士的政治不滿牽涉到生活層面」,更多人想到了移民、「另尋更理想生活」。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亦發現香港作為「宜居城市」的評分持續下跌,平均分數為49.6分,較2019年9月同類調查(54.4分)顯著下降、也是自2017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新低。圖為,2020年7月20日,行人在香港街道上行走。

文章又提到,近四分之一人有移民計劃的數字「實在不低」,「影響巨大」,就算當中只有一半人真的移民,該年齡層在職人士將會減少一成、加上他們大多帶同伴侶和子女離開,將會大幅削減本地年輕人口不少,讓人口老化問題加劇。

理大前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就認為,雖然聲稱計劃移民的人士最終未必付諸實行,但從是次民調結果來看,青壯年對移民的意欲較高,為一社會警告。他認為政府應該正視相關數據,不應輕率「放棄下一代」,移民熱潮或會帶來一連串經濟後果,包括影響香港人口結構。

鍾劍華:「他們走的話也會帶同子女走,變相拉高香港平均人口年歲,再加上他們年長父母或會沒有人照顧,自然讓人口老化的問題更加嚴重。如果很多年輕人移民的話,對經濟活力、社會的創造力、人口老化、對失去年輕人照顧的長者的服務壓力都會有改變。」

海外國家移民政策細節尚未公布查詢移民市民已升一倍

自《港區國安法》立法後,多國放寬對港人的移民政策,其中英國提出讓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人士可以先取得5年許可,期間可工作或讀書,然後申請定居再在1年後申請成為公民。澳大利亞亦推出「優待香港人」方案,讓持有當地學生簽證或臨時技術簽證的港人獲准額外在澳大利亞居留5年,其後可申請永久居留權。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以電話訪問了737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發現有43.9%受訪市民表示,如有機會將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比例為近四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圖為2019年8月14日,旅客在香港機場登機門辦理登機手續。

寰宇移民資深顧問黃偉康向本台透露,自海外國家放寬移民政策後,查詢海外移民的市民較上半年多了近一倍,但相比去年同期,查詢人數相近。他又稱,由於大部分海外國家仍未公布移民政策的細節,有意移民的人士較多持觀望態度。

黃偉康:「比起一、二年前,(感覺)他們更加趕,但那種『趕』不是說要明天就走,因為現在最大問題就是BNO(即英國公民(海外)護照)的細節還未說清楚、而澳大利亞的『五年永居方案』也沒有說清楚,很多人都是抱著觀望態度。諮詢的情況會比較多,但如果實際上要準備移民的話,我們也幫不了什麼,因為還沒有推出實際方案。」

香港學術空間收窄海外升學成潮流

現修讀社會科學學士課程的梁同學表示,感覺香港學術界和教育界近年不斷受到政府打壓,政治紅線越來越模糊,認為在香港的學術發展比較窄,因此自己有意到台灣修讀碩士課程。

梁同學:「香港學術界和教育界受到政府的打壓,如果想要有認真的學術進路,香港的空間會比較窄。我也曾考慮到英國進修,但畢竟台灣的文化和語言都和香港的比較接近,我其實又不想和香港離得太遠。」

他表示,到台灣進修只是初步計劃,未來是否真的移民到台灣,仍處於觀望階段。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8/150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