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五中全會前黨內有異聲

中共將於10月底召開19屆五中全會,在全面向左,戰狼文化浸淫下,深圳前市委書記厲有為發表『路在何方』,指出在中美衝突下中共最容易犯的是「左的錯誤」;而另一位前外交官,現供職於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袁南生,則直指要警惕戰狼文化,別誤以為中國碰上了與美國競爭霸權的歷史性機遇。

兩人的文章背景處處不離中美衝突,然而厲有為重在內部,重在經濟,袁南生則憂心中國的國際環境,強調切忌戰狼外交。

中共10月26至29日將召開19屆五中全會,預料會中將討論『十四五規劃』,為未來五年的經濟規劃定調。厲有為這篇題為『路在何方』的文章,9月21至22刊載於香港北京的『文匯報』,從經濟角度談中國的前途。在民心不穩,中美衝突,尤其民企沒有安全感,生存陷於困境、公私合營的輿論再度興起的背景下,厲有為警告,「左的錯誤」對中國發展危害性最大。

關於混合所有制改革,厲有為指出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按市場經濟規律、民營和國有優勢互補;而另一種是政府主導,以行政手段為主配置資源,「給國有企業下指標,把優秀的民企吃掉」。現在中國正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

中國民營經濟生存艱難,安全感弱,厲有為指,國家大法只承認公共財產不可侵犯,「能否以法律確保私人和公共財產,都神聖不可侵犯?」厲有為還反問,要以階級鬥爭的方式,還是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和平方式,解決不同利益訴求?

面對中美對抗的局面,厲有為說,有人指美國等待中國在外部壓力下犯錯,自己垮台,「我認為最容易犯的是左的錯誤」。

厲有為強調關鍵時刻最重要的是穩定民心,尤其是企業家的民心,「使他們覺得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都得到政府法律的確實保障。」

厲有為的文章引起關注,『南華早報』引述分析稱,厲有為的言論可能不只是代表自己,也代表中共黨內其他自由派人士的想法。

另一篇文章似乎也有點代表中共黨內自由派人士的意味?這是前中國外交官,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外交學院原黨委書記袁南生9月25日發表的『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後中美關係的思考』,文章重點在講中國的國際處境。在指出中美關係回不去了的大前提下,強調「中美關係需要維穩」,指出要防止戰略誤判,尤其要防止對美國的誤判,誤以為美國已衰落,誤以為全球抗疫戰役已提出以他國取代美國來承擔全球「領導責任這個歷史性任務」,誤以為中國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最先受到衝擊,最早走出疫情,是給中國帶來了與美國競爭霸權的歷史性機遇。

中美關係已經敗壞到如此地步,作者列出的現象卻在中國對外交往中比比皆是:「對話」變成了「對罵」,以為美國衰敗,中國已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取代美國指日可待;鼓吹「必戰論」,「中美必有一戰」,「中日必有一戰」,中印、中越、中韓、中菲必有一戰等等。把輕言戰爭與愛國畫等號,煽動民意,民意綁架外交。

作者警告切不可「坐井觀天」,陶醉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實,「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GDP就已名列世界第二。」1927年軍閥混戰時期,「中國的國富居然列在全世界第三位,在德、日、法之上」,1949年,才下降至第四位。

袁南生說,「幾千年來,中國是世界上最有資格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先後三次名列第二,一次是明代以前,一次是近代史上被英國趕超,一次是現在這個時期。了解這些情況,有助於保持清醒的頭腦。」

怎麼辦?作者認為應該堅持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在他看來,「外交上的「韜光養晦」是指用謙遜的姿態與他國交往,而不是咄咄逼人,強人所難。有人認為韜光養晦就是「缺鈣」、軟弱,這完全是誤解。跟人打交道,把刀拿在手上,人家是什麼感覺?「

」打外交仗,不在於嗓門大,不在於是否亮劍,而在於是否在理「。」「中國外交應該『強起來』,而不是單純地『強硬起來』」。他表示。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11/151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