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空氣品質指數是不是該升級了?

作者:

打開手機上的天體預報,除了氣溫、風力、能見度,現在還會看到「空氣品質指數」(AQI)一欄,是個數字。普通人是不大明白這個數字代表什麼,於是旁邊還有一欄註解「空氣品質」,經常看到「良好」,「適中」等說明。

這個指數是美國採用的標準,國際上很多國家也採用了它,可是你知道嗎,它一共分成了六個級別,也就是說,在「空氣品質」文字說明欄,一共會看到六個不同的級別描述!

根據美國政府網站airnow.gov空氣品質指數頁面上的分級說明,該指數從0~300以上被分成了六級。它們分別是:0~50標示為綠色,等級描述為「好」;51~100是黃色,描述為「適中」;101~150是橙色,描述為「不利於敏感人群的健康」;151~200是紅色,描述為「不利於健康」;201~300是紫色,描述為「很不利於健康」;301以上是棗紅色,描述為「有害」。

該指數是環境保護局(EPA)綜合了地面臭氧、粒子污染(即人們常聽說的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這五個主要污染源的濃度,綜合評估得到。

ScienceBlogs上的一位博主坎德爾(Alan Kandel)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看著這樣的分級預報,怎樣指導自己活動日程的安排?到底到了哪一級才需要改變自己的活動?

坎德爾以自己舉例說,他認為自己「有點年紀」了,假設明天的指數預報是131,也就是「不利於敏感人群的健康」,他就不安排從事任何戶外活動,選擇待在室內。

可是,對於社會上很多群體來說,看到這樣的指數仍然按照原來的意願和安排行事,甚至點燃家裡的壁爐,當很多人都這麼做的時候,不就會進一步惡化當天的空氣品質嗎?

坎德爾說,這樣複雜的分級標準不僅沒有必要,而且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應該像「類比電視系統一樣被時代淘汰」。

他建議,如果把空氣品質指數分級簡化為只有「健康」和「不利於健康」兩級,情況就簡單多了。他說從他的角度看,只要高於50,都應該歸為「不利於健康「的級別。

只要看到「不利於健康」的分級,這樣大部分人都會調整他們的日程安排,不進行任何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活動,那整個社區的空氣品質改觀就會很大。

另外,美國還有一套國家空氣品質標準(NAAQS)。這個標準要求8小時內平均地面臭氧濃度不超過70ppb,24小時內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不超過35微克。坎德爾說,這個標準相當於空氣品質指數101的情況。也就是說,按照NAAQS的標準,AQI低於101,都是「達標」,高於101,就是「超標」。

坎德爾建議制定一個臨界劃分標準,將空氣品質指數簡化為只有兩級的制度,這樣的分級標準傳遞的信息才能清晰而明確。◇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23/151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