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識人術「邪正看眼神 真假看嘴唇。」

作者:

常言道:相由心生。

你的長相里,藏著你的人品。

曾國藩在《冰鑒》裡,將其識人術歸納為:

「邪正看眼神,真假看嘴唇。」

以貌取人雖不可取,但曾國藩這短短几個字,仍能幫助我們看人識人。

1

邪正看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若要看清人心,單看眼神就夠了。

雖然人人生來都有一雙眼睛,但後天的眼神卻有著正邪之分。

關於如何通過眼神看正邪,曾國藩《冰鑒》有這樣一段話:

「欲辨邪正,先觀動靜。

靜若含珠,動若木發;

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

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

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人而深思。

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託跡於清,不可不辨。」

曾國藩認為,若要判斷一個人的正邪,應當分別看他處於動、靜兩種狀態下的眼神。

這段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

行為正派之人,大多雙目清明、目不斜視;

狹隘善妒之人,大多眼神猶疑、飄忽不定。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

胸中正則眸子隙焉,胸中不正則眸子旺焉」。

意思是說,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眼睛更好的了。

所謂邪正看眼神,不僅是因為眼神可分清濁、明暗。

更因眼神無法掩蓋人之本性,反而能夠透露出人心中的善惡。

心中光明正大,眼睛自然澄澈明亮;

視人常有彷徨不定之態,則其人必定懷有不正之心。

以上是靜觀之法,行動之中看眼神,古人也早有此說。

康熙家訓》裡講:「凡人行住坐臥,不可回顧斜視。」

《論語》也有言:「車中不內顧。」

所謂內顧、回顧,就是斜眼看、回頭看的意思。

按照古人的禮法,待人接物的過程中,這些都被視為行止不端。

不但關乎德容,而且有犯忌諱。

2

真假看嘴唇

俗話說得好:「好馬長在腿上,好人長在嘴上。」

這句話告訴我們,嘴對於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官之中,嘴是用來表情達意的重要一環。

常聽人說:「皮笑肉不笑。」

一個人顯露在臉上的情緒是真是假,完全可以從他的嘴唇看出。

古人認為,嘴是出納官。

「禍從口出」更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曾國藩為戒「妄語」,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甚至刻意疏遠朋友,因此被人調侃「淡而無味,冷而可厭」。

他也不以為意,而是寫道:「巧語悅人,自擾其身;閒言送日,跡攪汝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聽途說,智笑愚駭。

駭者終明,謂汝實欺。笑者鄙汝,雖矢猶疑。

尤悔既叢,銘以自攻;銘而復蹈,嗟女既耄。」

這段話的意思,大體是說:

管不住嘴,終究會擾亂你的心神。

用花言巧語取悅於人,最終只能給自身帶來災禍。

理解的人從不誇耀,誇耀的人並未真正理解。

那些道聽途說的東西,只會讓智者見笑、讓愚者驚駭。

等人們弄清事情真假以後,就會發現你的欺瞞。

《論語》裡講:「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嘴巴好像笨笨的,不會說大話、空話。

做起事情來,行動上卻又格外敏捷。

講話少就顯得持重,給人一種穩重感。

而說話謹慎,還可避免興頭上的輕諾。

不輕語,不妄語,才是沉穩踏實的人。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7/152065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