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愈嘉、屏營:我們關心政治 就如同魚關心水質

作者:

美國國父約翰·亞當斯曾說:"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這樣,我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孩子,才會擁有研究數學、哲學、商業、繪畫、音樂、詩歌、建築的權利和自由。"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說:"我不關心政治,我只要能靠自己的本事掙錢就好了。"

對此,有位書友在下方寫了句神回覆:"如果現在我們只關心數學、哲學、商業、繪畫、音樂、詩歌和建築的話,那麼我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孩子,就必須得研究政治和戰爭了。"

其實只要認真考察一下真實的世界,我們就不難發現,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資源,其實並非靠市場競爭來分配的:

考試可以分配資源,比如高考;

權力可以分配資源,比如財政預算;

抽籤可以分配資源,比如汽車搖號;

因此,賺錢固然重要,但有沒有能憑本事吃飯的市場平台,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歸根結底,還是政治說了算。

歷史上,諸如胡雪岩、沈萬三這樣富可敵國的商人,他們的身家財富,在皇權輕飄飄的一句話中,也就灰飛煙滅了。

可見,政治,才是人類社會最基底的那一層殼。

▍談論政治的前提,是理解政治

政治並非技術性的知識,而是一門處理人類複雜關係的實踐學問,正如政治學者劉軍寧,在他的代表作《保守主義》一書中所說,"在人類的社會政治領域,真正的智慧只有一種,那就是實踐的智慧。"

政治領域的實踐智慧,是在無數次的與人互動的過程中,處理各種複雜的場景的棘手問題,才能習得。這種智慧來自經驗、來自習俗、更來自傳統。

因此,政治的智慧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門檻極高。一個35歲的技術員或許已經因為年紀太大,而被公司掃地出門,但一個35歲的公務員,只算是一個初出茅廬、甚至"乳臭未乾"的小青年。

儘管政治實踐的門檻很高,政治評論的門檻卻很低,只要有一塊鍵盤,坐在家裡就可以高談闊論,指點江山。但他們脫口而出的東西,往往距離政治真相和政治倫理都非常遙遠。

例如,理解與評價一個政策的利弊,就需要很高的門檻。比如人類歷史上很多有轉折意義的政策,都是在資源與歷史慣性的約束下,既堅守了原則,又與對方交換利益,折衝妥協的結果。

而關於政策失敗或成功的討論,在當時,在10年後,甚至是在100年後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評價。

任何政策的得失成敗,永遠都是蓋棺難定論,他們的利弊,往往在若干年後才能逐漸顯示出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都是這樣的典型。

理解政治的難度,可見一斑。

▍政治,是用權力來分配利益

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曾說:"政治,就是與魔鬼共舞,我們必須用魔鬼的手段,去達成正義的目標。"

政治的特性本身,已經決定了政治的殘酷真相——沒有最好的政治,只有最不壞的政治。政治,就是用權力來分配利益。

人類政府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各種利益不斷妥協和交換的歷史,比如經濟改革,時常有利於一部分人,而損害另一部分人。但也正是在不斷的利益妥協和交換中,各種利益才可能獲得相對的平衡,不至於整個社會分崩離析。

政治中真實的利益,總是被各種方式遮掩隱藏,政治的背後驅動力被放上了無數重的偽裝。優秀的政治人物一定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所以評價政治不能只聽信某個人、某個群體的一面之詞,你的朋友有多愛你,你的敵人就有多恨你。如果一個政治人物沒有人罵,那一定是沒有做事。

中國政法大學的王人博老師,在《1840年以來的中國》一書中總結到,1840年以來,深刻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幾位重要人物,比如李鴻章康有為梁啓超袁世凱孫中山,他們做過的事情,講過的話,在不同的時代,對其的"定論",常常有天壤之別。

這並非政治人物本身變了,而是時代的評價體系變了,胡適曾經就此感慨道:"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們出了死力去駁康有為,我們今日也痛罵康有為。但二十年前的中國,罵康有為太新;二十年後的中國,卻罵康有為太舊"

我們有權利自由地評論政治,但是我們必須得懂得政治的嚴肅性、複雜性。政治永遠脫離不了歷史的語境。政治的評價繞不開事後驗證,而事後驗證的周期非常長,甚至長達千年,這也正應了那句話,"蓋棺難定論"。

▍政治不僅僅是利益博弈,更關乎道德與信仰

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不得不承認政治有陰暗、殘酷的一面,政治永遠離不開利益的博弈。但同時,我們更不能否認政治有陽光、日常的一面。

因為,政治不僅僅是利益博弈,更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道德、正義與信仰。

政治並非肩負著追求至善的使命,解決一切人類的一切問題,恰恰相反,政治是為了調節、平衡、節制社會的衝突與矛盾。

正如劉軍寧老師在他的代表作《保守主義》一書中所說:"任何政治的好壞,其最終的檢驗尺度是它能為現實中的美好生活創造多少條件,而不是它口頭上的許諾多麼美好。政治的目的不是普度眾生,打造人間天堂,而是磨合出一套正義的、道德的、自由的制度。"

如果政治過於注重利益博弈的手段,無視道德、正義與信仰的目的,只會使政治被妖魔化,我們也自然會恐懼政治。這便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妖魔化政治令人恐懼政治,恐懼政治反過來加劇了對政治的妖魔化。

但事實上,一個良性循環的政治環境,不僅在宮廷,更在民間;不僅在市政府,更在菜市場;不僅在夜幕之下,更在太陽之下;不僅是恐怖片,更是肥皂劇;不僅是新聞,更是好聲音;

政治也並非不可企及,它時刻遊走於我們身邊,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我們關心政治,如同魚關心水質

關心政治是人的天性,人關心政治,就如同魚關心水質——河的水質,關係到每條魚的生活品質甚至生命安全,關心水質是每條魚都應該做的事情。

關心政治也是如此,並非無聊的消遣,也不是功利的應試,更不是強打的雞血。我們關心政治,是因為它可以決定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關不關心政治,更是一個人的良知、學識、誠信、善良和氣節的體現。不需要下筆千言,滔滔不絕,哪怕只是轉發別人寫的關乎道德、正義與信仰的文章和視頻,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趣味、修養、與追求。

其實關心政治的人想改變的並非是一己之現狀,而是要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他們見不得窮人被欺壓、弱者遭欺凌,他們永遠站在正義這一邊。

在一篇《不關心政治的人,不值得深交》的文章中曾這樣寫道:女士們不妨以是否關心政治,是否理解政治複雜性,作為擇偶的標準之一,跟這樣的男人交往,做他的妻子,會非常有安全感;

而男士們,如果你身邊有女性朋友特別關心社會和政治,更應該給她們點讚。因為這些知識女性成為母親後,對兒女人格的形成及兒女成人後對社會的責任感,甚至延續種族文明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不理解政治的邏輯,會淪為烏合之眾

正確的關心政治,是每個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就是看他在評論政治時,是否會走極端。"

頭腦簡單,性格極端的人,大多不能,也不願意去理解政治的複雜性,他們頭腦中充斥了"好壞"、"忠奸"、"善惡"、"左右"的二元思維。如果一個人滿嘴說的都是這種大詞、空詞,這說明他其實還是一個思維僵化,極容易被洗腦的人。

這樣的人,往往愚昧,麻木,自私,狡黠,懦弱,狹隘,冷漠,無知,恐懼,懶惰,虛偽,逆來順受,隨波逐流,任人宰割,得過且過,人性之弱點瞬間集中暴露無疑。

可見,如果關心政治,卻不理解政治的邏輯,就會淪為烏合之眾,受人蠱惑成為炮灰。所以關心政治不僅是一種意願,更是一種能力。

策劃:先知書店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貓眼看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12/152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