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陶傑:中國文化沒有了載體

作者:
大家庭,連廚房的伙頭,閨房的乳娘,即使不識字,也都有一大籮筐民間故事的記憶:三國、說岳、隋唐演義,不但歷史一代一代流傳,忠奸曲直,是非黑白,做人的薰陶教養,也一樣不缺。

談中華文化如何「復興」之前,首先要定義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華帝王政治中,君臣主奴,家長威權,包括國人經營生意,不信外人,只信子女親寵,內殘互鬥,有人說是糟粕,有人說是「國情」,這部分倒不必賣力氣「復興」,一向根深蒂固。

除此之外,急待「復興」的,公認無非是琴棋書畫,京戲崑曲之類的中華文化精華。詩詞、對聯、中醫、本草、漢服、許多人滿懷激情,這些傳統精緻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復辟。中國人只要見洋人穿一套中山裝抱拳作揖,用流利普通話說一句「您好」,就會心理上感到一絲欣慰,減輕了一點民族自卑,提高自信,倒也不失為美事一樁。

然而,全方位復興中華文化的精華,真的那麼可行嗎?不妨評估一下現實。文化需要「載體」,猶如打水,總要一隻木桶來盛載。首先,中國的傳統建築,亭台樓閣,檐瓦庭廊,就是中華文化主要的載體之一。廣州的西關,北京的胡同,山西晉商古宅,同里的巷陌樓台,宅門深處,多富貴人家。富而且貴,不分先後,必須並存,錦衣美食,詩禮風流,除了有錢,都不離一個「貴」字。

中國社會的結構,本來一向穩定和諧,有一個地主階級,地主養了一批士大夫,本有一套自足的文化生態,承傳千百年,只要不拆房子,不鬥地主,文化就不會淪亡,胡適、蔣夢麟、梁啓超,都是博達古今中外的通人,王世襄成為傳統文化的守墓人。

這套文化生態,先要有文化載體:廳堂樓閣、園林假山,除了所謂「風水」,宅院布置講究的其實是禮數,這個階層,是中國的精緻文化之所依,中國精緻文化包括尊師重道,為子弟延聘先生,讀詩誦經;高堂生日,搭一座戲台賀壽,逢年過節張燈結彩,吃月餅、猜燈謎,無一不是文化的生活修養。這樣的大家庭,連廚房的伙頭,閨房的乳娘,即使不識字,也都有一大籮筐民間故事的記憶:三國、說岳、隋唐演義,不但歷史一代一代流傳,忠奸曲直,是非黑白,做人的薰陶教養,也一樣不缺。

只嫌自己的傳統文化沉悶,只覺美國的文化爽快,電影花木蘭為中國品牌貼金,貼到了新疆引起爭議的外景,豈知人算不如天算。

再迷戀好萊塢,都知道是死路一條。不如看以色列和法國的電影,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化承傳。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12/152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