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殺了250萬隻之後 丹麥首相道歉:「殺錯了!」

話說,

丹麥最近做出了一個震驚全球的舉動——殺光全國的水貂!

沒錯,他們要殺的就是這種稍顯呆萌的小傢伙兒,

要知道,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養殖國,每年光是出口的水貂皮毛產量就幾乎達到了全球的一半!

由於政府早期大力鼓勵養殖水貂,如今像這種小型水貂農場是遍布了丹麥全國,

其中有不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營運的,甚至逐漸發展成了世代相傳的家族性產業...

這可是拉動國內出口經濟的大產業,按理說丹麥政府應該不會如此「斷自個兒臂膀」才對,

但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丹麥在近來歐洲各國爆發第二波疫情時,在貂群身上發現了一種叫做「Cluster5」的新型新冠毒株,

而且這種新毒株似乎在養殖水貂的農場中擴散了開來,截至上周末已經發現了216個養殖場中有貂感染的情況!

關鍵是它還能傳染給人類,不過目前丹麥只發現了12名感染Cluster5的人,尚未出現大面積傳播的跡象...

其實早在今年6月份時,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貂類染上冠狀病毒後有產生變異的趨向,

而且這種發生突變後的病毒在傳回人體後可能會使抗體效力降低,因此確實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但是世衛組織的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後來也說了,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我們可以再等等,看看這個變異後的病毒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總之我認為不能對這種特殊突變是否會影響疫苗效力下結論,畢竟目前我們還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

再加上經過世界衛生組織證實,先前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以及瑞典五國都相繼報告了與貂有關的冠狀病毒病例,

因此在丹麥政府公布這件事兒時,民眾們都還表示挺淡定——

反正大不了就把染病的那部分水貂處理掉,然後平時在養殖廠里做好防護措施,估計跟應對動物瘟疫時差不太多~

結果萬萬沒想到的是,丹麥首相Mette Frederiksen頒布了一個極其出人意料的政策——

在一個月內,必須要殺光全國所有的養殖水貂!

她表示水貂身上的新型冠狀毒株不僅會傳染給人類,還很可能導致辛苦研製的疫苗失效,

於是直接就把命令下達給了養水貂的農場主們,要將多達1700萬隻的養殖水貂全部殺光光!

儘管科學家都認為這一新毒株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危險,不需要太過慌張去面對,

但丹麥政府卻依舊如此緊張對待,抱著「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態度去撲殺水貂,

這般「草木皆兵」的反應,難免給人一種之前把新冠病毒看太輕而導致現在「十年怕草繩」的感覺啊!

更關鍵的是,Mette首相的這個過激政策還引發了連鎖反應——

作為「水貂大國」的丹麥竟然都因為這個變異病毒,主動犧牲自己的高收入出口產業,

難不成這個Cluster5毒株比科學家們口中說的要可怕得多?那近期絕不能再和丹麥人有所接觸了!

於是英、法以及瑞典等周邊多個國家都迅速關閉了針對丹麥的出入境關口,又是引起了一番恐慌...

除了嚇壞了其他國家的民眾以外,丹麥此舉還是不惜超越了法律限制來執行的——

根據當地法律,如有大型傳染病發生時,被感染水貂和8公里內的養殖水貂都可以被處死!

但問題就在於健康的水貂是不能說殺就殺的,像Mette這樣要將所有水貂一律「問斬」的政策顯然不能服眾,

因此即將是事出有因,這種過激的「一刀切」做法也還是引起了極大爭議——

丹麥最大的反對黨自由黨(Venstre)黨魁Jakob認為丹麥政府至今都沒有給出關於這個毒株的具體報告,

而且人們對屠殺全國水貂的做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大都表示懷疑,直接就這般斬盡殺絕的做法實在是有失考慮...

除了這一大批被不經篩選就撲殺的水貂之外,最慘的莫過於養殖水貂的農場主們了,

他們眼睜睜看著衛生部門來殺掉家中養殖廠的所有水貂,然後帶走屍體進行集體火化...

甚至由於全國範圍的捕殺所需要的焚燒資源過多,連火葬都跟不上水貂屍體送來的速度,

最後丹麥政府幹脆就向軍方借了塊地,在裡邊兒挖了條深溝對這批水貂屍體進行填埋處理...

那場面,可謂是極其慘烈...

最後還得用消毒水進行各種清潔,也是很嚴肅對待了...

被這般奪走收入來源的農場主們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其中有200位就在上周五開著拖拉機到當地的農業中心進行抗議!

眼看引發了民怨,而且Mette首相在未經立法就頒布撲殺水貂一事暴露後,

是立馬遭到了大量抨擊,於是她便在前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進行致歉:

「雖然事情進展得很快,但這次行動事先確實需要一個新的立法,

這是由於我們考慮欠妥所導致的問題,我要為此道歉!

這是一個錯誤,一個令人十分遺憾的錯誤...」

接下來丹麥政府也將暫停撲殺水貂的政策,還要對這期間有所損失的農場主們進行賠償...

嚴肅對待疫情自然沒錯,

但一刀切的做法,確實欠妥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EP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14/152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