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家族群里的爆款文章是怎麼收割老年人的

作者:
老年人他們自己省吃儉用,卻在一些保健品或養生課上慷慨解囊。他們瘋狂轉發那些所謂的至理名言,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被收割的對象,成了這條灰色利益鏈上的一環。

2020-11-1422:05

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見頂,老年人市場這片藍海,成了內容灰產盯上的新陣地。

‌‌「秋天不要錯過這個水果,一個等於5味藥‌‌」、‌‌「村民發現山上有‌‌『野人』,吃生雞生玉米,原因是……‌‌」、‌‌「為滿足丈夫,十年女子不穿……‌‌」

你一定有這種感覺,每次看到類似標題,不點進去後悔,點進去更後悔。內容標題黨、打色情擦邊球、偽養生,誇張離譜不說,從字體到畫面都透露出一股濃烈的低俗、山寨之風。

你以為屏蔽了朋友圈,忽略家人群就可以眼不見為淨,你以為轉發這些內容的父母只是小打小鬧打發時間,殊不知,背後的牟利者投其所好製造爆文,正在等著他們上鉤收網。

內容提供者可以賺取來自騰訊等平台的流量分成和廣告費只是第一步。只要有老年人不斷轉發傳閱,他們就能坐享收益,有人已經憑此日入5000元。更別說,附在文章或視頻上的‌‌「關注公眾號XXX了解後續‌‌」、‌‌「加微信群免費領取XXX‌‌」的坑大多數老年人都繞不過。下一步,付費色情視頻、保健品推銷、培訓,甚至傳銷、詐騙都會找上他們。

老年人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大量空閒時間和休閒娛樂需求得不到滿足,遇上灰產團隊就容易成為被收割的對象。老年人這一波被遺忘的網際網路過剩流量,讓灰產團隊背後的利益鏈不斷延伸。

土味內容攻占老年人社交圈

老年人在社交圈刷存在感的方式,或許就是轉發養生、雞湯文章和視頻。

很多人會有這種感覺,在家庭微信群里,讓聊天不中斷、群熱度持續的就是每天有父母樂此不疲地轉發文章、視頻、圖片。再翻翻他們的朋友圈,清一色的營銷號大作,年輕人看了辣眼睛,但老年人看了就是會拍手稱快,瘋狂轉發。

簡單分個類,這類型內容大致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養生。‌‌「長壽還是短命,40歲過後,有這4種表現,一看便知‌‌」、‌‌「這三種習慣都是在餵養癌細胞‌‌」、‌‌「吃南瓜子還有這效果,早知道就每天吃一把了‌‌」、‌‌「用醋泡過這三樣東西有益健康,一定要給親人看‌‌」……一驚一乍,噱頭十足,配上‌‌「專家解釋‌‌」、‌‌「教授分析‌‌」,老年人想忽略都難。

排第二位的是雞湯文。‌‌「人有德,必有福‌‌」、‌‌「最好的人生:適度善良、懂得拒絕‌‌」、‌‌「人生最貴是磨難‌‌」。分分鐘讓你變身聖人,與世無爭。

參與最新熱點的討論,是老年人為了保持不落伍最低門檻的做法了。事件最新進展和專家發言一定不會落下,‌‌「剛剛,雲南傳來大消息,速看‌‌」、‌‌「鍾南山又發話了,抓緊看看‌‌」、‌‌「特大通知!國慶假期有變化‌‌」、‌‌「川普罵人了‌‌」,妥妥的抓住老年人‌‌「求知‌‌」的心。

土味、搞笑甚至打色情擦邊球的內容又是一大類。其中有不少是趙本山、范偉、潘長江等演員的小品片段,還有一些是土味視頻,‌‌「老漢路邊賣老母雞,不笑你打我‌‌」、‌‌「小孩子坑爸,看一遍笑一遍‌‌」、‌‌「光棍租老婆,太搞笑了‌‌」、‌‌「一個女人八個老公,真人真事‌‌」。只能感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生產不出來的內容。有的視頻甚至只放了一張色情封面照片,內容和照片毫無關係,顯然是為了吸引對封面好奇的人點擊。

另外,一些愛國、祝福、正能量、軍事題材也是中老年內容的選材方向。

這類型圖文視頻有幾個共同點,字體大、聲音洪亮、畫面花哨、標題很玄乎,把眼花耳聾、閱讀不暢的老年人都照顧到了。但點進去以後,相關內容常常顯示由於涉嫌誘導分享,已停止訪問。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他們有錢、有閒、有圈子,有極強的互動性和粘性,對網際網路新事物充滿了好奇,但因為市面上滿足中老年人需求的娛樂方式有限,給了很多營銷機構可趁之機。

這些在年輕人看起來粗俗、無聊、標題黨、偽科學的內容,不僅俘獲了老年人的信任,讓他們自發轉發分享,還盯上了他們的錢包。低辨別能力的老年人正在被這些遊走在規則邊緣、打擦邊球的營銷號利用。

被收割的老年人

老年人為什麼對這些內容有這麼大的熱情?

原因有兩大類,一種是被內容打動,甘當‌‌「自來水‌‌」,另外一種是為了賺錢。

生活在山西的湘湘每天轉發數十條這樣的文章到朋友圈。幾個月前,她被朋友拉入一個群,群管理員告訴她,每天只需要轉發指定APP上的文章就能賺錢。她在客服指導下下載了兩個APP,轉發平台上面的一篇文章能賺1元錢,發展下線還能賺得‌‌「人頭費‌‌」,下線轉發文章賺取的錢,上線也有收益。

‌‌「每天能有十幾元收益,閒著也是閒著,賺個零花錢。‌‌」湘湘告訴筆者。

據筆者發現,不少該類型產品有分享激勵機制。例如某小程序每天簽到可以領取福幣,‌‌「看視頻得5倍,收徒弟100福幣/徒‌‌」,每日簽到、邀請群友、瀏覽和收藏視頻、做任務都可以獲得福幣。但是,10000福幣才能提現1元錢。

另一類人就是被內容吸引,不計回報,在自己的社交圈無私轉發,還苦口婆心勸別人一定要好好看。小玉的母親不僅在家人群里轉發類似內容,還會單獨發給小玉,叮囑她‌‌「要仔細看,說得太好了‌‌」,隔一段時間還會追問‌‌「看完了嗎‌‌」。

面對鋪天蓋地的內容轟炸和精準植入的廣告,老年人很難有抵抗力。

58歲的孫源看到朋友轉發的文章中植入的女士褲廣告,100元2條,她覺得便宜又好看,數次讓女兒代為購買,買回來後發現褲子外觀與圖片上相差甚遠,圖片上顯示的長褲上身後是七分褲,她才覺得自己上當了。

此前還有報導提到,老人被‌‌「土味視頻‌‌」騙了6000多塊錢,買了號稱能治高血壓的保健品。

無奈這種年輕人一看就是套路的營銷方式,身處其中的老年人總是不自知。

宇飛跟爸媽為此都吵過架。‌‌「他們看了一些文章和視頻,就從人家的微信群里買保健品,自己還不承認被騙。我跟他們吵過架之後,我爸媽還把行動轉移到‌‌『地下』了,我偶爾回去能看到他們的微信群一直收到語音,有時候老太太偷偷摸摸做筆記,至於買了什麼我也不知道,都避著我,買了偷偷收起來。‌‌」

就這樣,老年人他們自己省吃儉用,卻在一些保健品或養生課上慷慨解囊。他們瘋狂轉發那些所謂的至理名言,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被收割的對象,成了這條灰色利益鏈上的一環。

杜撰爆文、精準收割

一張為老年人織的網

如此大規模、定位明確、內容風格一致的產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背後煞費苦心的團隊。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營銷號專門招收寫手,策劃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內容,把國家大事、養生保健、人生哲理等整合包裝。這些內容中,絕大部分不是原創,而是在各處搜索、複製、整合,類似的內容在多個平台都能看到。

他們搬運、洗稿、打擦邊球,攢出流量局,目標就是不善於使用網際網路、辨別能力差的老年人。老年人不僅樂此不疲地為產業鏈貢獻日活、流量、廣告費,更嚴重的是,很容易在被洗腦之後,踏入對方精心設計的陷阱,被割韭菜

科技媒體‌‌「懂懂筆記‌‌」曾報導,一位前營銷機構的文案寫手李喬講述,引發中老年群體熱烈轉發的視頻和文章,基本都是出自90後、95後之手,他們每天開會探討中老年群體愛看什麼,如何把社會熱點融入他們喜歡看的內容中去。他總結,有關家風道德、夫妻相處、育兒之道、養生保健的內容,基本上都能迅速打動他們。

他們團隊也會將AI、區塊鏈、流行疾病、國外政要的相關內容,融入到中老年喜聞樂見的養生保健、道德倫理等內容中。李喬對懂懂筆記表示,‌‌「那些極富民族情緒的熱點話題,只要煽情、熱血一些,把時政熱點誇張、編撰後,就能輕鬆造就10萬+。我們還會特意調大字體、加醒目顏色,配音柔和,語速適中,別小瞧這些細節,這都是老人們喜歡看營銷號的原因。‌‌」

如此費盡心機,因為這背後,藏著一門大生意。

翻看這類文章和視頻,上面通常標有:關注公眾號XXX,更多知識,免費學習。

例如,一篇養生文章內附指示:‌‌「長按二維碼,進群免費學習艾灸課程,前90人免費‌‌」,筆者在某篇文章的引導下加入了一個‌‌「艾灸入門班‌‌」的微信群,該群在幾小時內就加入了99人,助教稱該課程是免費限時的,要求每天晚上7點半聽課,同時完成當天的作業並交到群里。

但隨後發現,該團隊還有免費學面診、學刮痧、學脾胃調理、學穴位、學拔罐、學肩頸調理、學推拿等數十個矩陣號,每個號每天推送七八條相關文章,文章內都附有引導加入微信群領取免費課程的二維碼,各公眾號之間互推引流。

吸引眼球的標題,以及土味十足的內容,最後都被幕後的商業機構變成了生意。

這些積極瀏覽、瘋狂轉發的老年人,都被轉化為私域流量,被機構各種名目的培訓、賣課、賣產品攻占,所謂的養生知識科普就是一個低成本獲客的工具。

另外,利用中老年的活躍度,賺取商家廣告費和平台流量分成也是一大流量變現途徑。看的人多了,開發商就可以通過‌‌「流量主分成‌‌」拿到廣告費。不止如此,這些團隊也會招攬廣告主。

跟著轉發量較大的幾個視頻,筆者追溯到了該視頻背後小程序的營運主體廈門怡賓商務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該公司銷售人員表示:‌‌「公司營運有一個小程序和多個微信公眾號,有1000萬40-60歲的中老年粉絲,小程序日活20萬。‌‌」

當諮詢到廣告投放費用時,對方表示,‌‌「按點擊率收費,每次點擊單價是0.4-0.8元,一天1萬點擊量問題不大,微信公眾號上的文案由廣告主自己出,收費按照閱讀或者一口價‌‌」。

這類公司收入十分可觀。南方都市報曾報導,李先生曾管理20個公眾號、5個小程序,一天收入能有1000多元,好的時候一天5000元不是問題。

也有一些營銷內容最後引流到付費色情視頻、付費小說平台。

在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看來,這些商業模式是在收割過剩流量。‌‌「這些流量一直存在,但一直沒有載體承載。2014年以來4G網絡普及,小米、OPPO、vivo等把智慧型手機的價格降到了1千元以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門檻下降讓一波下沉市場用戶觸網,這一波用戶雖然活躍度低、付費意願低,但是這些流量獲取成本也低,簡單粗暴,四五億用戶基數會讓任何一種看起來沒空間的商業模式放大。‌‌」

至於為什麼不是正規商業形式收割這些流量,王超分析,因為這些流量質量低,老年人對電商等價格敏感,正規的商業模式在這一領域轉化率低,最終導向了一些高利潤率的詐騙、暗網、保健品營銷。

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閉環之所以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老年人自身。他們對於新事物的分辨能力相對較差,更多的是吸收了一些他們看起來感興趣的內容。中老年人健康問題多,愛貪小便宜的人性弱點也加劇了這一現象。

再加上大多數人被騙後仍不自知,或對投訴渠道不了解,並且故意向子女隱瞞,導致很多套路不為外界熟知,一些性暗示、偽養生、偽科學、毒雞湯的內容不斷被誘導分享,背後的利益團伙順勢持續收割用戶。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湘湘、小玉、李喬、孫源、宇飛為化名。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深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15/152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