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真正優秀的家庭 一定是始於陪伴 陷於教育 終於三觀

「你是什麼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人。」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模範作用。

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願意陪伴的父親,一個三觀正確的母親,一個重視教育的氛圍,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報。

始於陪伴

前段時間,考上北大考古系的女孩鍾芳蓉火了。

留守農村18載,她以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被北大錄取。

但與父母聚少離多的她,面對鏡頭情不自禁地哽咽:

「因為很久不叫(爸媽),只有一年見一次,感覺有點不熟。」

雖然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鍾芳蓉卻十分理解父母的難處,默默扛起了父母對她的期待。

然而,世上又有多少個「鍾芳蓉」?

鍾芳蓉這樣的孩子,其實很難得,大多數缺少陪伴的孩子只會和父母產生深深的隔閡。

以前認識一個同學,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把他留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

被老一輩寵壞了的他非常叛逆,經常在學校里闖禍,初中畢業後就不讀書了。

聽說後來他和父母鬧翻了,寧願在外面風吹日曬,也不願再回那個家。

父母總渴望家庭和睦,渴望子女成材,可你若長期缺席,又怎能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

當今父母,誰不是傾盡所有,想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

但往往忽略了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養遠比金錢重要。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這一份陪伴,不僅滿足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更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樣的人,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

窮養富養不如愛養,說教吼叫不如陪伴。

真正的教育,一定從陪伴開始。

陷於教育

如果問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嗎?」

父母的回答一定是:「不想。」

然而,許多父母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白眼狼。

孩子上學時第一次打架,父母視而不見,第二次打架,父母把責任推到被打的孩子身上。

那就會有第三次、第四次……總有一天,孩子的拳頭會落到你的身上。

一個留學生連刺母親9刀,原因是母親拿不出錢給他。

一個13歲的少年用羊角錘砸死自己的父母,隨後逃往大理。

一個北大高材生弒母藏屍,只因厭惡母親自小控制他的人生。

慣子如殺子,你的寵溺與放縱,就是懸在孩子頭上的一把刀。

我們都要明白,即使再愛孩子,也管不了他一輩子。

趁著他年紀還小,好好管教,讓他知道何為規則,何為道德。

否則,年齡的增長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冷酷無情。

父母不能一直聽之任之、逆來順受,培養一個無法獨立的「巨嬰」。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就是第一位著筆者。有管有教,孩子才能夠成才。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終於三觀

還記得一年前,那個姦殺10歲女孩的13歲男孩嗎?

他強迫與女孩發生性關係,遭遇反抗後,重重地毆打女孩,並連刺女孩9刀。

當警方順著血跡敲開他的家門時,他的母親還在擦拭地上的大量血跡。

兒子犯下滔天大罪,母親卻只想掩飾,讓人難以想像他們一家的冷漠態度。

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

當男孩在微信群里「炫耀」自己的罪行時,他的父母在幫他隱瞞真相;

當男孩囂張地強調自己是未成年人時,他的父母拒不道歉、拒不賠償:

「我就是不道歉不賠錢,我兒子三年後還不是照樣回來!」

龍生龍鳳生鳳,耗子養兒打洞洞,什麼樣的父母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庭、熊家長。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現在的模樣,決定了孩子的將來。

三觀正確的教育,才能將孩子引向正途。

董明珠教育兒子時,始終堅持讓孩子學會吃苦耐勞。

一次,出差回來的董明珠想去學校接兒子放學,但擔心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於是掉頭回家。

那天,兒子比平時晚回家了半小時,董明珠問原因,他說:

「有空調的公共汽車要2元,沒有空調的只要1元,我回來晚了就是為了等1元的公共汽車。」

憑著母親自小教導的勤奮與節儉,兒子也變得越來越優秀。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

「你是什麼人,你的孩子就是什麼人。」

父母三觀正,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更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正確三觀的引導下,沉澱出最好的人生財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21/152557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