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時尚天地 > 正文

倫敦各區富人的不同家居風格

倫敦市中心梅菲爾(Mayfair)符合國際富豪口味的家居風格

倫敦雖為國際大都市,市中心的宜住區域卻如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村莊———住宅區有不計其數的僅供居民享用的花園廣場(squares),讓人置身都市也能享受鬧中取靜的氛圍。幾乎每個區域都有咖啡館、餐廳和酒吧組成的當地的生活圈。因倫敦不同的「村落」有足夠的歷史與文化積澱以聚集同類人群,所以在各區域房子的室內裝修上,也能看出屬於該區的人文特色。

在物以類聚、人以郵遞區號分的倫敦,大倫敦下市中心的兩大自治市(London borough)——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和肯辛頓與切爾西(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Chelsea)下屬的不同區域從住宅的室內設計到棲居人群皆各具特色。

肯辛頓與切爾西:華麗單品與殖民情懷

倫敦西區富人區肯辛頓與切爾西(Kensington& Chelsea)自治市下的肯辛頓( Kensington)吸引偏沉穩、回歸家庭的英國和歐洲人買房安居,而有許多歐洲大陸美食的餐廳、咖啡館和點心店又毗鄰博物館的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在氛圍上更具年輕活力,讓擁有挑剔的審美和味蕾的法國、義大利人找到了「歸屬感」的同時,也享有去市中心娛樂的便利,因此南肯辛頓很吸引薪資頗豐的歐洲單身人士租房設籍。

Chelsea帶有鄉村別墅風格的townhouse室內裝修圖片致謝:Violet& George Project, British Institute of Interior Design

這兩個地段許多住宅都是白色外牆、帶有對稱雙柱的喬治時期(Georgian)聯排別墅(townhouse),延伸到室內設計為以中性灰色、灰藍色和淺綠色為牆壁主色並配有大理石壁爐的經典風格。軟裝上雖沒有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下的梅菲爾(Mayfair)和騎士橋(Knightsbridge)這兩個世界級富豪棲居地的房子那麼「豪」,卻帶有歐洲人對高品質、精緻生活的追求,在「中規中矩」之上,也盡顯主人「貴」的品味——這種「貴」體現在軟裝配置的單品上,一個華麗的水晶吊燈、一件價格高昂的歐洲定製沙發,或是從藝廊買來的雕塑和裝飾品。

相比之下,毗鄰南肯辛頓的切爾西(Chelsea)的整體室內風格更溫馨。這與建築風格和切爾西居民的整體畫像有關。貫穿切爾西的主街國王街(Kings Road)周邊住宅的一樓、二樓的層高都不及肯辛頓的房子高,如此的格局下,切爾西的別墅在室內設計上更顯舒適居家感。切爾西一代餐廳味道平淡的菜餚也更符合居住在附近英國人「中庸」的味蕾。許多典型的從小讀私校和貴族公學,隨後又在St Andrews、Edinburgh或Bristol這種傳統的Sloanie大學的英國人,畢業後搬回倫敦工作,都會住到國王街(Kings Road)一帶祖上傳下的房子中,許多切爾西房子的軟裝看起來都有些「舊」。與對生活品質十分重視的歐洲人相比,posh的英國人不像歐洲人那樣偏愛摩登的設施和現代廚房,他們對鄉村生活更留戀,所以許多切爾西的別墅內裝上也帶有英國鄉村別墅(country house)的風格。在傳統私校背景下長大的英國富裕階層還多少帶點兒「殖民地情懷」——許多英國人高中畢業後會花一年時間旅行、做義工,印度和東南亞是他們「Gap Year」旅行的首選,所以在切爾西的家裡看到從印度、柬埔寨等地帶回的具有「殖民」印記的裝飾品也不奇怪。

設計師India Mahdavi為藏家Maja Hoffmann設計的肯辛頓(Kensington)公寓。

和肯辛頓相比,切爾西更文藝。國王街(Kings Road)是「搖擺的60年代」(Swinging60s)的主要發生地之一,那個年代Mary Quant、Vivienne Westwood在國王街開設了首家店鋪。漫步於國王街和泰晤士河岸間的切爾西街道,你也會看到許多房屋外牆藍色的標牌上寫著過去曾居住於此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當今的切爾西,也有一個有趣的分類——大部分的英國posh青年,品味屢受歐洲人唾棄,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品味就是一個高端版本的富勒姆(Fulham),所以在室內設計上,許多切爾西的房屋就算更高級但是設計感未必強,而毗鄰切爾西、深受英國中產階級和中國買家喜愛的富勒姆區(Fulham),最大的特色就是平淡得沒有特色。但卻有另一部分英國人充滿創意、才華不群。據一項調查顯示,有47%的居住於切爾西的中上產青年都偏愛簡潔的室內裝修風格,還有25%的人喜歡eclectic mix,將各時期的風格碰撞搭配在一起,色彩上混搭卻不突兀。

肯辛頓(Kensington)以北的諾丁山( Notting Hill)是吸引電影導演、設計師、時尚博主、廣告人等創意產業人士棲居的「村莊」。相比同樣以創意氛圍著稱的東區的肖爾迪奇(Shoreditch)和北邊的伊斯靈頓(Islington),諾丁山透露著西區的優雅與精緻,且更為高端。這個區域有許多花園廣場(squares),在傳統的維多利亞時期住宅的外觀下,許多房子走進去都別有洞天。因為諾丁山一帶有許多永久產權(freehold)的房子,主人任意內部改建房子不需要向城市委員會(council)提出申請,於是許多創意產業大腕在諾丁山的房子的「豪氣」反映在了設計師的翻修設計上——出其不意的設計、高科技的內裝,這些設計師翻修的房子都很有可能博得《Architectural Digest》雜誌編輯的眼球。

西敏市與梅菲爾:保守老錢和國際富豪

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下的上流住宅區貝尓格萊維亞(Belgravia)走老古董和新土豪的兩個極端,貝爾格萊維亞居住的人要麼是極度老派、保守的英國人,住在祖上留下來的房子裡,家裝無不透露著歷史氣息。家具未必「老舊」,卻讓人能感受到主人的「守舊」。而外來土豪那一派,若摒棄了買下來的房子原本的家裝,則偏好安置在奢華百貨Harrods或LuxDeco網站上常見的高端品牌家具——Baccarat、Lalique都可以有,內裝變成了高端房產樣品屋,少的是一份文化沉澱和個性。

倫敦市中心梅菲爾(Mayfair)新開發的高檔樓盤20 Grosvenor Square的室內裝修,符合國際富豪的口味

市中心的梅菲爾(Mayfair)和騎士橋(Knightsbridge)兩個經典國際富豪區,如今有了許多面向國際富豪出售的新開發樓盤,內置滿足千禧一代富豪買家需求的24小時管家服務、健身房和三溫暖房等設施,裝修上亦適應當下國際買家的品味、摩登現代,可以複製設計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高端樓盤都適用。

伊斯靈頓:「Japandi」的風格

除了肯辛頓和切爾西,許多在倫敦工作的金融新貴也喜歡住在北邊的伊斯靈頓(Islington)和東區的肖爾迪奇(Shoreditch),這兩個同時也雲集了創意產業人士的區域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和氣氛。

肖爾迪奇的新建公寓Principal Tower的penthouse

與肖爾迪奇(Shoreditch)相比,伊斯靈頓(Islington)更適合家庭,有許多設計師、學者、文人居住於此,更居家的那些甚至會更北上住到Hampstead。伊斯靈頓的創意人士更追求舍繁從簡的奢侈、注重設計感和生活品質。在室內裝修上,他們喜歡結合功能性和對手工藝的致敬。於是,走在伊斯靈頓的路上,瞥見townhouse的內置,很多都是北歐與日式風格的融合——這種被稱作「Japandi」的風格近年來非常流行,結合了極簡、注重功能性的北歐設計和日式設計中對自然材質和手工藝的尊重,是繁複奢華的對立面。「Japandi」風格的流行亦與近幾年颳起的「Hygge」和「wabi-sabi」風息息相關。「Hygge」這一2016年被Collins詞典列入的年度熱搜詞沒有準確的翻譯,它可以被理解為被美好、舒適、悠然生活的感覺包圍,注重細節和生活中的儀式感。「Wabi-sabi」(侘寂)講究時間易逝、萬事無常中簡陋樸素的優雅之美。「Hygge」與「Wabi-sabi」不單單是生活美學,更多是生活態度。這樣恰恰反映了棲居於伊斯靈頓(Islington)的居民雖走在潮流的前端、注重品質卻內斂而不張揚。他們家中日式、強調自然材質和手工藝的擺設物件也體現了他們對「可持續」的重視。

近年流行的Japandi風格圖片

相比之下,東區的肖爾迪奇(Shoreditch)是張揚的。肖爾迪奇是英國新銳藝術的發祥地,走在街上隨處可見街頭塗鴉,也有眾多美食選擇和設計小店。創意產業人士的聚集和毗鄰倫敦新科技區與金融城的地理位置,無不讓這裡散發年輕的活力。90年代的政府城市改造計劃讓肖爾迪奇的許多前工廠都改建成了住宅和辦公室,因此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許多工業風的住宅,有紐約loft的感覺。雖然有街頭感,肖爾迪奇的房價卻並不便宜,許多金融和科技新貴為了這裡的氛圍搬來這裡,肖爾迪奇的居住地址是「cool kids」的身份象徵。肖爾迪奇以南的地區近些年來因「士紳化」(gentrification)建設,有許多新開發的高層的高檔住宅,深得喜愛炫耀的金融青年喜愛。

不論是喜歡傳統風格還是新銳設計,人們在倫敦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居住的地方,與符合自己性格的家居風格,讓自己在繁忙的大都市中有一個舒適的「避風港」,做一個快樂的「村民」。

(本文作者Luning Wang現居倫敦,從事文化藝術項目諮詢、歐洲社會研究,個人公號:畢卡索與單身女孩。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Luning Wang /金融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22/152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