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菜根譚》:心為萬事之源 映照的是自己看見的世界

一、

你的心就是你的世界,人會對外界的現象附加自己的主觀看法,用自己的心去影響自己看待世界的態度,比如說同樣面對平凡的生活,有的人看到的是歲月靜好,但是有的人看到的卻是滿目嘈雜。

對於人生來說,沒有大的災難突然降臨就已經是人生的福氣了,對於那些看似平淡的人生來說,本身就守著歲月靜好的福氣。

所以當我們面對這種歲月靜好的平淡生活時,應該慶幸自己所遇到的福分,但是人性本身又有無故尋愁覓恨的本性,多數人總喜歡在平淡生活中無故生出煩心愁事,並且因此形成痛苦和執念,沉浸於痛苦的深淵之中。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叫: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猶生厲鬼。

一個人的心地如果光明磊落,即便是處在黑暗的房間,也會像站在萬里晴空之下;一個人如果內心險惡,即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會被厲鬼纏身。

一個內心充滿善念的人,眼裡所見的都是美好,即便他遇見了人生的嘈雜和別人惡意詆毀也無所畏懼,但是內心邪惡的人,即便守著歲月靜好,他的內心也時常沉浸於邪惡的陰雲之中,因為他要時刻提防著遭人算計,並且終日陷入緊張不安的狀態,受盡心魔摧殘。

由此可見,內心的狀態對於生活的影響是多麼大,所以才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對於善良的人來說,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回報。

因為對於善良的人來說,不管世界對他是什麼態度,他都能用內心的溫和去化育這世間的戾氣,反之亦然,一個邪惡的人即便處在滿懷感恩的世界裡,他也會用自己的邪惡去提防著這個世界。

人生行善,表面看去是為別人解決了苦難,但實則收穫的何嘗不是內心的豐盈與和善。

因為一個人內心存在的痛苦,看似是外界引起的問題,實則是因為內心陰暗所形成的深淵。

就像世間眾人心中存在的怨恨一樣,多數人的痛苦都是因為別人詆毀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等等,但是換一種角度去看,當你因為別人的詆毀和誹謗而怨恨的時候,只有兩種原因,第一是因為你的能力不夠,第二是因為你自身修養不夠。

當你能力足夠的時候,詆毀你的聲音,自然也就少了,當你的修養夠了,即便面對外界詆毀的聲音,也不會太過於在意了。

二、

世間眾生之中存在一個常有現象,就是: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會遭受詆毀,在你知道的,不知道的,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總會存在著許多關於你的聲音,有好自然也有壞,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你有足夠強大的內心狀態,不屑於計較這些嘈雜時,你怎麼會因為這些問題而苦惱呢,如果你僅僅因為人之常情存在的嘈雜而苦惱,這是世界的問題,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呢?

《了凡四訓》之中有一句話: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鍊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如果有不稱心如意的事情,那都是因為自己的德行修養還不夠,還沒有做到能夠感動上天的地步。這些我都應該自我反省,別人對我的誹謗和詆毀都是對我人生的磨練和成全,我應該愉快的接受這些,有什麼好生氣的呢?

正所謂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是你認為別人的行為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不要找別人的毛病,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這也就是多多反省自己的智慧。

當你對外界產生失望的時候,是因為你內心存在著本身就不正確的期望,當你因為外界的聲音而痛苦的時候,那是因為你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去釋懷外界這些嘈雜的聲音。

人生最好的智慧,是具備足夠強大的心性和足夠睿智的處事能力,來處理人生所有的好與壞。

如果在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釋懷這些問題,反而因此陷入痛苦的痛苦與執念的深淵,又或者因此做出更加錯誤而衝動的事情,那這一定不是世界本身的問題,而是你自己本身存在的錯誤。

民國時期的弘一法師李叔同出家之後,只要是他身邊的朋友犯了錯,他就會絕食來懲罰自己,而不是去懲罰別人,直到犯錯的人改正錯誤為止。

這個方式初聽上去有一些極端,但是它印證了剛好是這樣一個道理,凡事向內求不向外苛責,調整自己內心狀態之後,才會遇見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書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23/152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