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企連環違約 中企發債成本上升

中國國有企業近期連續發生債務違約事件,投資者對一向被認為安全的國企債券信心動搖,中國企業成為投資的高風險區域,市場對中國企業債券的需求降溫。隨著市場警惕情緒增強,中國企業的新債融資成本也升至兩年來的最高水平。

《華爾街日報》12月9日引述萬得(Wind)數據報導,2020年11月,評級低於AAA的中國企業發行的交易所上市債券平均票面利率為5.89%,為2019年1月以來最高。相比之下,AAA級債券的票面利率下降至4.09%。中國有一部分債券在交易所交易,其他債券在所謂的銀行間市場交易。

此外,中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出現了延遲和取消的情況,這成為投資者風險偏好拐點出現的指標。萬得數據顯示,11月總共有146億美元的債券延遲或取消發行,是2017年年初以來單月最高。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駐北京的董事李暢表示,在地方政府財政實力有限的東北和西部省份,企業借款成本上升尤為明顯。而產能過剩行業的借款成本也在上升,其中可能包括採礦、化工和重工業等領域的企業。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數據顯示,中國大多數公司債都是由國有企業發行的,在2019年和2020年都占到發行量的十分之九左右。

中國的信用評級在衡量風險方面有缺陷。最近陷入困境的三家國家支持的公司都擁有AAA評級,其中包括一家煤礦公司、一家晶片製造公司和一家汽車公司。

在經歷了最近的違約潮之後,投資者試圖弄清楚哪些企業還真正有信用,哪些屬於重要戰略產業、可以繼續得到國家支持的。

中國黃皮書CEO米勒(Leland Miller)表示,「這是一場猜謎遊戲,更是一場政治遊戲」;「普通投資者很難撥開迷霧,選中可能存活下來的企業。」

瑞銀資產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貝斯高(Hayden Briscoe)表示,隨著政府推進行業內整合,預計國企違約率還將上升。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日,中國企業發行了相當於2.3兆美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已經比2019年總量多出23%。

然而,隨著財政收入的減少,中共地方政府不僅無法繼續支持其下轄的企業,還將依賴這些企業舉債維持日常運轉。

評級機構穆迪12月最新報告指,中國經濟仍然面臨下行風險,對2021年中國地方政府的展望為負面。

據穆迪報告分析,中共地方政府財政仍然受到稅基縮小、較高依賴土地出讓收入的約束,更倚靠直接借款和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資金缺口不斷擴大,將加大依靠地方國企舉債,以支持公共基建投資的壓力,從而產生較高的或有負債風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11/153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