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移民退學潮爆發 同級30多人離開

外國爭相吸納全球年輕專才,但香港反送中到《港區國安法》以來,彷佛要不惜一切逼走年輕一代。香港年輕人對政府的不信任漸漸演變成移民退學潮,曾就讀傳統名校的中六生Ray坦言在香港看不到未來,已起程轉讀英國寄宿學校,更得知同級已有30多人退學;有大學招生職員透露,來年國際生收生數字下跌兩成多,大陸生報讀人數卻有明顯上升。

有升學顧問預計,赴英升學的香港學生今年將增加6成,而且有家長提早送5歲小童到英國讀書。曾在英華、女拔任教的楊子俊認為,這一切都反映學生和家長對香港教育失去信心,連精英階層都不願留在香港。

在港有無形壓力移英讀書冀成專才

就讀傳統名校的Ray(化名)表示,以往可能有3、4個同學會離開到外國升學,但去年有多達30多人走,情況少見。他來自中產家庭,父母都是專業人士,他一心打算在本地大學考取專業資格,但反送中運動及《港區國安法》令他改變主意。他在去年8月讀完中五後就選擇放棄DSE飛到英國,9月入讀英國寄宿學校,修讀兩年期的A-Level課程。他憶述反送中期間,看新聞已感到有股無形壓力,嘆道:"好像躲在山洞內才能專心讀書,香港社會只會每天有更震撼的消息出現。"

不願露面的名校生Ray(化名)表示,以往可能有3、4個同學會離開到外國升學,但去年有多達30多人走,情況少見。

Ray以前在學校會和同學討論社會議題,但不算熱烈,對以往的政治事件亦認識不深,因此反送中可算是對他們這一代帶來極大衝擊,"老實說,大家有讀過通識,原來有些書本教過是正確的,突然間原來是錯。"當時校內有同學成立關注組,Ray看到同學們不但要兼顧組織事務,還要準備考公開試,根本分身不暇。每日他徘徊在各大小新聞之間,感到被排山倒海的消息"支配"了生活。他覺得留在香港看不到將來,學業表現變差,亦難以考入心儀大學,更隨時被迫捲入政治漩渦。

教育政策越來越保守亦令他感到失望,"通識變成合格或不合格,可能變選修科,整個考試制度趨向填鴨式教育,很大機會忽略批判性思維。"他不希望成為只懂背書的"中國式優異生",最後決定向父母提議去英國升學,另覓出路。要作出離開的決定,他坦言感到不捨,"説真的,有誰不喜歡香港,這裡是我的家。"他希望在未來幾年摸索自己的人生路,完成大學課程後,再考慮能否回來香港生活。

英國寄宿學校提供一切生活所需,加上校內讀書氣氛濃厚,只逗留了半年就覺得心情慢慢不再如之前般緊綳,可以專注學業,"多了時間休息,真的可以放鬆,欣賞一下風景。"

Ray知道寄宿學校學費不菲,一年學費連同宿費約40萬港元,為了不白費父母心機,他立志要考上劍橋大學或牛津大學,向他的志願邁進。

本地院校不受青睞最小5歲入寄宿家庭

事實上,Ray的個案並非冰山一角,有負責招生的本地大學職員透露,《港區國安法》通過後,來自本地國際學校學生的申請人數下跌逾兩成,甚至有學生主動撤回申請。這類學生家庭經濟實力較強,一般會以升讀外國大學為首選,本地大學作後備,但今年報讀人數下跌,反映學生已不再視本地大學為升學選擇。該職員更透露,大陸生報名人數今年卻不跌反升,部分院校或考慮增收大陸學生,"可能國安法令他們覺得更安全。"

升學顧問機構英識教育的創辦人陳思銘亦指,今年1月經他們申請到英國升學的學生已增加約150至200名學生,他預料全年升幅會增加最多6成,而且申請者亦有年輕化趨勢,他表示一般小童至少7歲才能獲安排到英國寄宿家庭,但今年竟有家長為5歲小孩在英國安排監護人公司,希望儘快將子女送到外國,可見他們有多焦急。

萊坊國際住宅銷售部主管Ryan Black表示,去年7月後查詢英國物業的家庭客戶數字明顯上升。與一般投資者不同,家庭客戶的查詢會針對大學區物業,例如牛津、劍橋、愛丁堡,甚至一些二線城市如曼城、伯明罕等,反映港人對海外升學的需求增加。

萊坊國際住宅銷售部主管Ryan Black表示,去年7月後查詢英國大學區物業的家庭戶數字上升,反映港人對海外升學的需求增加。

教師嘆香港失寶貴人才

楊子俊曾在英華書院和拔萃女書院任教,有舊同事向他透露,女拔已知的有30多名學生正在考慮移民,校方更罕有地在學年期間招收插班生。他認為數字雖然誇張但不感到意外,"那些家庭本來就是精明或者有打算的人,當香港不能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會選擇離開。"之前更有催淚彈打入女拔校園,令學生被迫停課,他相信這一切令家長和學生覺得香港環境已經非常惡劣。

楊子俊認為名校生退學代表連精英階層都對香港教育失去信心,或會激發更大的移民潮。

楊子俊本來覺得名校學生大多只專注學業,未必會留意社會動態,但他在反送中612事件被警方子彈射中右眼後,有女拔學生爭取在校內設立"連儂牆",更在他留醫期間用便條寫上打氣字句,拼成一個小型"連儂牆"送給他留念,令他非常感動。

學生的一字一句,證明了年輕一代不是麻木的背書機器。他覺得學生在反送中前,仍相信香港是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但現實卻告訴他們不是,"無論怎樣努力也好,如果你不是親政權,如果不嘗試做港豬,你留在香港將會非常痛苦。"他認為這種精神壓力,令年輕人覺得香港不是一個適合發展的地方,因此才選擇離開。

雖然他未能再執起教鞭,但他仍對大量學生移民感到可惜,因為這代表香港社會將失去寶貴的人才,"大家一直為香港經濟發展感到自豪,但如果中產以上的階層也決定離開,可能是一個訊息告訴大家,香港是不適宜居住了。"往後更有可能引發更大的移民潮,"可能活在當下的人會覺得,最精明的人都走了,我是否要繼續留在香港呢?"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7/154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