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研究發現:越是愚蠢的人,越容易覺得自己厲害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十分著名的認知效應,它被稱為「達克效應」,英文簡稱為「D-K Effect」。那麼,「達克效應」描述的是一個什麼現象呢?

對此,維基百科對「達克效應」做出了這樣的解釋:「越是愚蠢的人反而認為自己越厲害,他們錯誤的認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表現得更好,而這種錯誤認知來自於這些低水平的人缺乏辨別自身不足的能力,因此,他們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其實,正如許多心理學術語一樣,「達克效應」是由兩個科學家共同命名的,他們分別是JustinKruger和David Dunning,皆來自於美國康奈爾大學,這個效應最初源於他們在著名心理學SCI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上所發表的一篇研究。

該研究的發表日期是1999年,英文題目為《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中文譯名為《無能和無知:缺乏對自我無能的認識如何誇大對自我的評估》。

據悉,該研究一經發表,就受到了媒體界的青睞,最終,該研究還獲得了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關於認知的一個小故事

在1995年,麥克阿瑟·惠勒走進了匹茲堡的兩家銀行,他準備在光天化日之下實施搶劫,而且沒有一點明顯的偽裝意圖。

所以,結果很「悲慘」,那天晚上他就被逮捕了,在他實施搶劫期間,銀行的錄影把整個過程給拍攝了下來。

後來,當警察給他看監控錄影時,惠勒懷疑地盯著看,「但我喝了果汁」,他喃喃地說,原來,他認為用檸檬汁搓臉,就可以使攝影機看不見他(這腦洞也是挺大的…..)。

從故事得出的結論

作者認為,惠勒的「不幸」事件可以說明三點。

第一,在生活的許多領域中,成功和滿足取決於是否有知識、智慧或精明的頭腦,這樣的頭腦能夠幫助人們知道應該遵循哪些規則和應該採取哪些策略。

這不僅適用於犯罪行為,也適用於社會和智力領域的許多任務,如促進有效領導、養育子女、構建堅實的邏輯論證或設計嚴謹的心理研究等。

第二,人們在這些領域的知識和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成功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人們運用到行動中的一些知識和理論是正確的,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像麥克阿瑟·惠勒的「檸檬汁假說」,是不完美的和錯誤的。

第三,當人們在實現成功和滿足的策略上不平衡時,他們會承受雙重負擔。

即:他們不僅會得出錯誤的結論,還會做出不幸的選擇,因為他們的無能剝奪了他們實現成功和滿足的能力。

認知缺陷造成自我膨脹

作者發現,高中生往往認為自己比同齡人擁有更強的領導能力、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企業經理認為自己比一般的經理更有能力,足球運動員也認為自己比隊友更有「足球意識」。

所以,作者認為,關注非技術人員的認知缺陷可能有助於解釋這種自我膨脹的總體趨勢。因為,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表現不佳,反而會覺得自己表現良好。

隨後,作者對閱讀、開車、下棋和打網球等各種情景進行研究後發現:

第一,無能(如不會開車)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第二,無能(如圍棋菜鳥)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那些真正有能力(如圍棋大師)的人的水平;

無能的人是否永遠無知

作者認為,無知的人不會永遠無知下去,如果那些無能的人得到了恰當的訓練,並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水準,他們還是能夠認知到且能承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無能。

文章的兩個作者Dunning和Kruger認為,「達克效應」是由於無能者的內在錯覺以及對外界的錯誤認知所形成。

其實,關於「達克效應」,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就已經預言過,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

所以,你是不是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自信了?哈哈哈哈!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國際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7/154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