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愈嘉:有一種靈魂伴侶 叫里根與柴契爾夫人

作者:

里根與柴契爾夫人

人們常說:「愛情與死亡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誠然,愛情是人類孜孜以求的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古今中外,無數人都試圖去定義何為最美好的愛情。

有人說:「愛情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楚。」

也有人說:「愛情就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更有人說:「愛情是柴米油鹽中度過漫長歲月的見證者,無論生老病死,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然而,這些海枯石爛的愛情誓言,如果缺少了一味藥,那就不過是荷爾蒙作用下的豪言壯語而已。

這味藥就是「三觀」。

其實,真正的愛情,不是靠感動、追求能獲得的,而是靠吸引。

互相吸引的兩個人,能進行深入靈魂的交流,靠的不是相同的話題,也不是相同的邏輯,而是相同的三觀。

常有人說:「三觀相近的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外觀也更相近。」可見,人與人,始於外觀,終於三觀。

其實,不僅愛情如此,友誼如此,即使在崇尚務實,利益至上的政治領域,也是如此。

20世紀的國際政治舞台上,就有這樣一對「精神眷侶」,兩人之間的種種往事被人稱為「政治姻緣」,他們就是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美國總統里根

柴契爾與里根的初次相遇是在1975年。

當時,柴契爾夫人是英國保守黨的黨魁,但倫敦威斯敏斯特宮的政客並不買她的帳,而里根是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演員的過往經歷,被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看不起,被戲稱為「好萊塢的戲子」。

都是「局外人」的身份讓兩人一見如故,根據在場的人回憶,「他們像多年的朋友一樣聊得十分投合和親熱」。

多年以後,當二人分別執掌英美兩國,在西方世界颳起一股強大的「自由風暴」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二人能「一見鍾情」——是哈耶克、弗里德曼、柯克等思想家,塑造了兩人共同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

▌柴契爾改革與里根革命:

哈耶克自由市場的勝利

1979年,柴契爾夫人捕手的英國,是一個被經濟滯脹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英國病人」。

柴契爾夫人為「英國病」開出了三味藥——

◎將那些龐大且虧損的英國國企市場化。

◎大幅降低私營企業的稅負,削減福利政策和公共開支。

◎打擊無節制的罷工,恢復生產。

當「刮骨療傷」進入深水區時,柴契爾與內閣同僚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激動之餘,她從包里拿出一本哈耶克的《自由憲章》,摔在同僚面前,說:「這才是我們應該信仰的!」

最後,柴契爾夫人的藥方成效顯著,英國經濟重新煥發活力,困擾幾十年的「英國病」基本痊癒。

1989年,哈耶克90歲華誕之際,柴契爾夫人寫信給哈耶克:「到本周,我榮任首相一職已達十年,很多人非常寬宏地評價我們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給予我們的指導和啟迪,是極重要的,您對我們來說是居功至偉。」

就在柴契爾改革在英倫三島如火如荼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里根革命」,正在改變著這個超級大國的命運。

80年代,里根總統在國會對全體議員發表演說:美國政府解決不了問題,政府本身才是問題。

里根革命之前的美國經濟,同英國出現了一樣的病症,那就是,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效率低下,產能浪費、財政赤字、通貨滯脹。

身為政府首腦的里根,要對自己開刀了。1981年,里根在白宮會見哈耶克,以此為標誌,里根革命與柴契爾改革,共用一味藥,那就是:經濟學家哈耶克的主要思想。要把民眾的自由和經濟權利歸還給民主,用自由競爭來代替政府干預與管制。

很快,里根革命大大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復甦,從而奠定了戰勝蘇聯的基礎。在市場力量的神奇作用下,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美國國內市場空前繁榮,全球資本自由流動,里根革命重新將美國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巔峰。

里根與柴契爾的改革方案,出奇地一致,這背後源於共同的思想源頭——哈耶克的自由主義,和共同的價值觀——對自由市場的信奉。

靈魂深處相同的價值觀,讓兩人的關係超越了政治,往更加親密的方向發展。在私下,雙方甚至以「里」和「瑪格麗特」稱呼對方。

1981年7月,七國峰會在渥太華召開。會議上,其他國家領導人發言時,里根顯得很不耐煩。

他用鋼筆在紙片上塗鴉。里根離席後,柴契爾夫人將紙片悄悄收藏。柴契爾夫人回憶道「我把紙夾在自己的文件里,帶回唐寧街10號,一直收藏在家裡。我十分著迷於里的這幅塗鴉作品。」

而里根對柴契爾更是「含情脈脈」。一次,柴契爾夫人生日時,里根在賀詞中說,「能與您分享生命中這麼多特殊的時刻不勝榮幸!」很多人就此驚呼「那口吻就像丈夫對妻子」。

而當柴契爾夫人在國內受到罷工之類的壓力時,里根也會及時送上支持:「想你,我和以前一樣相信,你一定會克服困難的。」

▌保守主義的精神:

里根與柴契爾靈魂深處的價值紐帶

作為政治家,里根與柴契爾之間並非只有溫情和友愛,當兩個國家出現利益衝突時,兩人也會像夫妻一樣,出現爭吵。

兩人的第一次爭吵,源於美國出於對抗蘇聯的目的,要給一些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但這一做法危及了英國公司的利益。柴契爾夫人因此在電話里對里根喋喋不休。

但里根聽完她的嘮叨後,溫柔而又尖銳地提醒她,「美國才是自由世界的老大!」。柴契爾夫人一時語塞。

不過,「鐵娘子」也不是容易服軟的人。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開戰。這就是著名的「英阿馬島戰爭」。

柴契爾夫人本以為美國會支持她。未曾想,里根在電話里跟她說,「我也很難啊,國會不會贊同支持英國的行為。」並讓她叫停軍事行動。柴契爾夫人大為震驚,堅決拒絕叫停,甚至摔了電話。

在1985年的一次會談中,柴契爾夫人在華盛頓對著里根和他的助手滔滔不絕。一名美國在場人員回憶說:

「她是個偉大的演講者,可不是個好聽眾。」

後來,美方一行人離開,怒也不是,笑也不是。

有時,里根對柴契爾夫人只能私下裡無可奈何地抱怨一下。雖然他們經常吵得不可開交,可到最後都會冷靜下來。

里根與柴契爾就像一對夫妻,這源於二人對「保守主義精神」這一價值觀的共同信仰,這成為二人關係的壓艙石。

所謂保守主義的精神,簡言之,就是保守人類社會最珍貴的自由、智慧與美德,反對改天換地的激進大革命。超驗的道德秩序、尊重社會的多樣性、審慎等是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

保守主義的開創者是英國思想家埃德蒙˙柏克,而保守主義在20世紀的復興,則受益於美國保守主義之父羅素˙柯克,他的《保守主義的精神》,正是里根與柴契爾夫人的案頭書。

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時,各國領導人紛紛祝賀,知識分子競相撰文紀念。

但是,作為保守主義政治家的柴契爾夫人,竟與埃德蒙·柏克的看法如出一轍。在被記者問到對法國大革命的看法時,柴契爾夫人答道:

「法國大革命?過去200年至今,我們英國一直在消化它留下的苦果。我們不要這樣的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是一堆高高的被斷頭的屍體,站在屍堆最高處的是一位獨裁者。每個試圖複製法國大革命的國家留下的都只是腥風血雨和高高在上的獨裁者。」

而里根,是第一位宣稱自己是「保守主義者」的美國總統,他認為,是柯克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幫助他贏得了1980年的總統選舉,為保守主義取得了空前的政治勝利。

此次勝利,不僅是政治的勝利,而且是觀念的勝利。在1981年的保守主義政治行動大會上,里根總統直截了當地宣布:保守主義的同道們,我們的時代到來了!1989年,里根總統授予柯克先生以總統公民獎,以褒獎這位傑出的保守主義的思想家。

像任何一對婚姻美滿的夫婦一樣,共同的價值信仰,可以破除阻礙,塑造和諧。儘管有激烈的爭吵,但事後,他們又會和好如初。因為有了共同的價值紐帶,就沒有什麼能夠動搖彼此的關係。

▌里根的葬禮:

靈魂伴侶為他致悼詞

1994年,83歲的里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里根自知此症只能加重、無法好轉,於是,他寫信給柴契爾夫人,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出席自己的葬禮。傳聞,柴契爾夫人看到此信,強忍悲傷,應諾了里根的請求。

世事難料,6年之後的2000年,柴契爾夫人的記憶力也明顯衰退,同樣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想到自己的承諾,擔心屆時不能出席里根的葬禮,於是,她請人幫助錄製了一段在里根葬禮上的悼詞。

2004年6月5日,里根逝世。

在6月11日裡根的葬禮上,柴契爾夫人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成為首位在葬禮上致詞的外國領袖。由於當天醫生認為柴契爾夫人的身體狀況不適於單獨致詞,因此播放了她4年前錄製好的悼詞。在悼詞中,柴契爾夫人稱沒有人能比里根總統更能代表美國人和美國精神。

柴契爾夫人曾經在公開的場合聲稱,里根總統是除了她的丈夫以外在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而里根也毫不掩飾地稱讚柴契爾夫人是「英格蘭的人中龍鳳」。

他們之間的情愫,伴隨著柴契爾夫人忠實地履行了對朋友的承諾,畫上圓滿的句號。

里根與柴契爾夫人,因為價值觀的相通,帶來感情上的相惜,靈魂上的共鳴,並超越利益之爭。

里根與柴契爾夫人,因為價值觀的相通,帶來感情上的相惜,靈魂上的共鳴,並超越利益之爭,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政治佳話。

可見,無論尋覓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侶,還是建立君子之交的終身友誼,價值觀都是最關鍵的紐帶,以致於有人說,三觀一致將超越血緣關係,成為新的人際紐帶。

而連結里根與柴契爾夫人的兩大思想紐帶——哈耶克的自由市場與柯克的保守主義的精神,曾在20世紀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自由奇蹟,今天也越來越成為熱愛自由,關注歷史拐點時刻家國命運者尋找「靈魂伴侶」的價值紐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李強好書伴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4/155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