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日本的皇居(皇宮)外面為什麼鋪滿碎石子?

皇居門前二重橋

——東瀛本州印象之九

2019年3月18日12:45,我們遊覽東京的皇居。此時還沒有吃午飯。

上午,導遊拉著我們去了一個不讓日本人進的免稅店,此活動在規定行程之外,且店裡的服務人員都是中國人,我猜測它是導遊的私貨,是忽悠我們高價購物的套路。

因在免稅店耽誤時間過長,預定為上午的遊覽皇居、淺草寺的活動,改到下午,與銀座購物活動壓縮在一起了。

皇居遊覽,導遊只給了半小時的時間。不過這點兒時間也夠,因為所謂遊覽皇居,就是看看皇居的大門和門前的兩座橋。

皇居就是皇宮,也就是天皇居住的地方,相當於中國沒有趕走皇帝時的故宮。皇居也像北京的故宮一樣,位於市區中央。

明治維新之前天皇並不住在這裡,而是住在京都。現在京都的皇宮稱為「京都御所」。再之前天皇住在奈良,奈良的皇宮已不存在,現在看到的是重建的,稱為「奈良平城宮」。歷史上天皇多次遷都,但住的時間長的是以上三處。

皇居初建於日本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修建。明治維新之後,天皇從居住了1000多年的京都遷都到了東京,此處才成為了天皇的住所。二戰期間,皇居因受到美軍轟炸而受損。1968年依據原貌進行了重建。

導遊說,皇居一年中只開放兩天,即新年和天皇生日這兩天,但要進入還得預約。像我們這些平時來遊覽的,只能在外邊看。

我們最先進入的是一個叫皇居外苑的小公園,園內有一個造型非常威武的武士銅像,導遊說他是日本軍神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是後醍醐天皇倒幕中興的骨幹,鎌倉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武將。感覺有點兒像岳飛,他像岳飛一樣勇武,像岳飛一樣賢德,像岳飛一樣愚忠。不同的是,他不是被天皇害死的,而是戰敗自殺。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武士主要是忠於自己的領主,而楠木正成不一樣,他只忠於天皇,就是天皇做得不對,他也不改初衷。看來,把他的銅像放在皇居門口,守衛天皇,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穿過皇居外苑,再穿過一條寬闊的馬路,就到了皇居外圍。皇居外圍有大片的空地,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這顯得非常奢侈了。空地上鋪滿了小碎石子,導遊說是防刺客的。天皇擔心刺客會輕功,來去無聲,特意修了這種路,任你輕功再好,走在這種路上,也會發出聲響。看來日本皇帝比中國皇帝心眼更多,中國皇帝就沒人想起這個高招。

皇居的城牆像大阪城一樣,也是石頭的,只是沒有那麼高,城牆外也有城濠。城牆上長滿了樹,鬱鬱蔥蔥,遠遠望去像個大公園。皇居的大門建在了城牆角上的一側,如果沒有門前跨越城濠的橋,都不太容易發現它。為什麼皇宮的大門不修得堂而皇之,而這麼羞羞答答?猜測可能與其由德川幕府的江戶城改造而來有關,江戶城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禦敵,大門是否堂皇可能並不那麼重要。

遠望皇居大門,最醒目的是那座名為「伏見櫓」的白色二層小樓。「櫓」在日文中指建於城堡之上的建築,字面意思是「存放箭矢的倉庫」。感覺很類似中國城牆上的箭樓。伏見櫓是江戶城的原有建築,據說當初是從京都移過來的。

走上皇居大門門前的大坡,就可近距離觀看皇居大門和所謂的「二重橋」了。

皇居的大門很小,還不如北京一些公園的大門氣派。門關著,門外沒有衛兵把守。

正對著皇居大門的,是座雙孔石橋。此橋的裡邊還有座單跨鐵橋,它通往宮殿。由於宮殿四周有藉助橋下這條城濠修建的護城濠,進入正門之後還要通過裡面的鐵橋,才能進入宮殿。

有人說,雙孔石橋就是二重橋;有人說兩座橋加在一起叫二重橋;也有人說裡面的鐵橋叫二重橋,理由是,鐵橋的前身是木橋,因最早的木橋過低,就又藉助此橋在上部建了一座木橋,故稱二重橋,後來換了鐵橋,名字沒換,仍稱二重橋。看上去後面的說法更可信。但一般人還是把兩座橋統稱二重橋。

一般遊人至此,就是拍個照。我們也不能免俗,與橋合了影,便原路返回,找導遊去會合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烏拉蓋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9/155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