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火星表面滑坡成因揭秘

作者:

火星Krupac隕石坑邊緣山體滑坡的高清晰圖像。

火星表面經常會出現一些深色的紋路,持續一段時間以後消失,之後又再次出現。這種規律性的現象是火星上幾個神秘的特徵之一。

火星軌道探測器的高解析度相機看到,這類紋路總是位於火星上向陽的斜坡上,可長達幾百米。科學家把它們稱為反覆出現的斜坡條紋(Recurring Slope Lineae)。之前科學家以為它們是地表流動水,或者是流沙形成的山體滑坡。

非營利性組織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SETI Institute)提出了新的理論,認為這是接近地表的淺土層內冰渣融化,改變了地表泥土的成分,使得它們更容易受到沙塵暴和大風的侵襲出現顏色變化,而呈現條紋狀地貌。

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地表之下很淺的位置存在一個薄層,裡面的冰渣與氯化鹽和硫化物互相作用後融化而鬆動,形成流動的泥漿。研究人員猜測,火星地表看到的各種陷坑、地勢下沈、滑動的泥土和一些凸起的地形,都是地下這層稀泥導致的結果。

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畢曉普(Janice Bishop)說:「我對這種新理論的前景感到很興奮,火星近地表存在一層冰渣和氯化鹽混合的薄土層,是火星上小範圍液態水的來源。這對火星淺土層內化學活動過程的研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看法。」

以前的研究只知道這種紋路與氯化鹽的土壤相關,或經常出現在硫酸鹽含量較高的凸起的地勢上。這份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近地表層冷凍鹽化合物活動的觀測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得到這個進一步的理論。

研究人員還在實驗室內和出模擬火星土壤的混合物樣品,檢查它們在冰凍和解凍狀態下的情況。他們看到這些樣品在零下50攝氏度的時候形成冰凍的泥漿,在零下40度至零下20度之間逐漸融化。

這份研究2月3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23/156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