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科學家驚人理論: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神經網絡

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這個說法已經在民間流行很多年了,隨著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不斷加深,未來甚至還會有更多的奇思妙想。不過最近,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德盧斯分校的物理學教授維塔利·范丘林(VitalyVanchurin)在接受一個媒體採訪時發布了一個驚人的理論,稱宇宙在最基本層面上可能就是一個神經網絡,而且這就是我們周圍世界運作的實際方式。

實際范丘林去年8月就在預列印伺服器arXiv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作為神經網絡的這個世界》,探討了整個宇宙就是神經網絡的可能性。之所以說驚人,是因為很少有科學家敢於如此大膽地發表這樣的研究,畢竟宇宙是神經網絡通常被認為是科幻或民科的範疇,科學家說出來就很不嚴肅了。

范丘林的核心思想很簡單,整個宇宙中的每一個可觀測對象,都可以用神經網絡來建模,這意味著從廣義上說,宇宙本身可能就是一個神經網絡。而在適當的限制下,宇宙神經網絡的動力學完全可以用還在發展的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來近似。

范丘林確定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動態自由度,包括「可訓練」變量(如偏差向量或權重矩陣)和「隱藏」變量(如神經元的狀態向量)。在可訓練變量的隨機演化中,范丘林證明在接近平衡時,其動力學可以用馬德隆方程(Madelungequations)很好地近似,而在遠離平衡時,則可以用漢密爾頓-雅可比方程很好地近似。這意味著可訓練變量確實可以表現出經典和量子行為。而在研究隱藏變量的隨機演化時,同樣發現神經網絡的學習動力學確實可以表現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近似行為。

所以范丘林得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結論,宇宙在最基本層面上可能就是一個神經網絡,而且這就是我們周圍世界運作的實際方式。他認為要推翻他這個觀點很容易,只需找到一個無法用神經網絡原理描述的物理現象即可,然而現在似乎還找不到這樣的現象。

范丘林甚至更大膽地提出,自然選擇可能在所有尺度上都會發生,宇宙神經網絡同樣遵循自然選擇的原則。不管是大於10^15米的宇宙尺度,還是100米到百萬分之一米的生物尺度,還是小於10^-15米的亞原子尺度,自然選擇可能無處不在。

根據自然選擇的觀點,更穩定的結構才能存活下來。那麼我們現在所說的原子和粒子,實際上可能是從一些非常低複雜性的結構開始長期進化的結果;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宏觀觀察者和生物細胞,可能就是更長時間進化的結果。

看來這硬是要把宇宙生生往一個巨大生物的路上逼了,那麼宇宙都是一個生物了,我們又算什麼呢?每個人都是巨大神經網絡上的一個節點?我們存在的目的倒好解釋,那麼這個宇宙生物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當然,范丘林自己也認為,目前認為自然選擇可能在所有尺度上都相關的說法還是推測性的,但把宇宙看成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似乎確實為觀察者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新視角。

那麼你的看法是什麼呢?你要怎樣證明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或者乾脆就是一個巨大的生物呢?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徐德文科學頻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1/156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