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陳奎德 宋永毅:「四方論壇」 成民主聯盟胚胎 抗擊邪惡軸心

美日澳印四方會談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宋永毅先生,加州州立大學教授,勞改研究基金會理事

一、美日澳印四方會談

1)會談背景

在美國即將與中共在阿拉斯加舉行2+2會談之前,舉行美日澳印四方首腦會談有其重要的地緣政治涵義。

3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和印度總理穆迪舉行視訊會議,首先在盟國間取得共識,然後用共識對應日益崛起並擴張的中共。這次美、日、澳、印四國是2017年推動「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以來首次舉行「四方安全論壇」(QUAD)領導人的峰會。由於這不僅是四國推動印太戰略以來首場峰會,也是拜登上台兩個月以來,第一場親自主導的實際上以中國為主要對手的視訊峰會,因此備受各方矚目。

「印太戰略」雖已推動4年,將原來的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也舉行了一些雙邊或三邊的海上聯合軍演,但整體來說進展有限。

拜登政府沿襲前總統川普對華政策的重要方面,就是印太戰略。

其中印度的加入是近年來的重要進展。印度一向標榜「不結盟」,但是自前幾年與中共多次發生邊界衝突後,一改過去的外交姿態,參加了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

印度加入印太戰略,除了增加印度和中共對峙的籌嗎與槓桿操作的能量外,同時也增加了中共聯手俄羅斯對抗西方的難度。

更早期的背景:

「四方會談」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南亞海嘯後,各國有意共同建立一個應對危機的溝通平台,直到2007年由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正式組建而成。雖然有「亞洲小北約」的稱號,但這個非正式的戰略論壇並沒有如北約對成員國的約束機制。2008年,印度以不會參與任何針對中國的活動為由,淡出「四方會談」。而澳大利亞因為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太高,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也擔心得罪中國而退出對話。

川普上任後,2017年四國領導人在馬尼拉參加東協峰會期間,決定重新恢復「四方會談」。根據今年1月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川普政府有意將美、印、日、澳「四方會談」創建成為印太戰略的主要樞紐(principal hubs)。2020年底,四方首次共同參與馬拉巴爾(Malabar)聯合軍演。

除了美方的積極推動,另一股推力是四國在中國議題上有了共同利益。Quad的復活取決於中國在區域更加激進的作為,給四國重新有興趣合作的理由。

(果不其然,北京一掌握美、印即將舉行QUAD的情資,就立刻轉變對新德里的態度。)

2)從議題看,四方論壇擴大了功能範圍,並非局限在軍事領域了

目前的形勢發展,賦予了四方論壇以更高更廣泛的角色定位,賦有了綜合性的內涵,有可能成為民主國際的內核和胚胎。也就是說,不僅是亞洲北約,而且可能擴展為世界民主聯盟。

在軍事戰略上,四方論壇的印太戰略除了從目前四組2+2(「二外長與二防長」會議)發展出4+4會議、從雙邊與三邊海上聯合軍演發展到四邊海上聯合軍演甚至四邊多軍種軍演,以及朝局部武器標準化方向邁進外,還擴展了其他一系列合作領域。

資料圖片:2020年10月6日,美澳日印四國外長在東京舉行四方會談。

1.疫苗外交抗衡中國

美國牽頭四國聯手啟動疫苗計劃

被描述為「歷史性成果」的是四國宣布啟動一項關於新冠疫苗的計劃,由美國提供關鍵技術、日本負責組建融資工具、印度製造、澳大利亞負責運送計劃,以大幅提高疫苗產能,目標在2022年前達到十億劑,解決印太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疫苗短缺的問題。

北京承諾向至少四十五個國家提供約五億劑疫苗,其中二十五國已經開打。中國的「疫苗外交」其目的是,中共在控制疫情失敗導致全球大流行後,為洗刷面子、免遭追責,預先防堵開發中國家的悠悠之口,並藉以擴大其影響力。

「四方會談」成員國的領導人高峰會在結束後宣布一項新冠疫苗計劃,共同解決東南亞國家疫苗短缺問題。四國稱這是歷史性的合作, 中共外交部則批「搞小圈子」。

中國在區域的激進行為正使得其它印太國家快速向四方會談抱團取暖。

「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至關重要。美國致力於與您、我們的合作夥伴以及我們在該地區的所有盟國合作,以實現區域的穩定,這(Quad)是一個尤其重要的團體。」在白宮國宴廳內,拜登率領高階國安團隊一字排開,坐在三台分別投射著日、澳、印首腦的電視螢幕前,表達美國對於參與印太合作的決心。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主持的多邊峰會。

美方與會者包含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國安會南亞事務資深主任古哈(Sumona Guha)及白宮新冠疫情協調官齊恩茨(Jeff Zients)。

其次,拜登不僅透過上旬會議充分利用防疫議題,強化與印太戰略與歐洲盟國的聯盟,也利用防疫與公衛議題籌組產業鏈與供應鏈的聯盟,與中國為主的國家進行長期的競爭。

2.稀土外交抗衡中國

四國論壇將管控稀土生產與採購鏈條,防止中共利用限制稀土出口而影響其他國家的相關科技行業。

3.「科技民主聯盟」

美國總統拜登在科技戰上將實施川普的基本方針,繼續制裁中共電訊企業。

拜登政府透過「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警告中國,指出華為、中興通訊等五家電訊產業已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並決定「特規拜隨」,繼續制裁大陸的電訊企業。

自從拜登宣布他將籌組「科技民主聯盟」對抗「科技專制聯盟」以來,他提出的許多政策、新規範與新規則及制裁措施,已證明他要和中國進行「科技戰」絕非說說而已,而是玩真的。

「小院高牆」戰略

並非全面脫鉤,而是重點脫鉤,高科技脫鉤,軍事科技脫鉤。一旦脫鉤,乾淨徹底。

四國還宣布成立氣候工作組,以及關鍵和新興技術工作組,後者將著重為關鍵的5G及人工智慧技術設定共同標準、共同應對網路威脅,以及關鍵技術供應鏈問題。沙利文說,會上討論了晶片短缺及本月初發生的微軟電郵受到網絡攻擊事件。

4.先盟友,後中共;先獲共識,以共識制北京

「四方會談」後,美國將展開忙碌的「印太外交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將在3月15日至18日先後赴東京與首爾,與日韓外交部長、國防部長進行2加2對談。這是拜登政府上任後高級官員的首次海外出訪。

奧斯汀接著出訪印度。

然後,才是布林肯與國安顧問沙利文則將在3月18日、19日與中國外長王毅、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進行會晤。

布林肯說,他們會針對防疫、氣候變遷、防擴散與非核化等戰略議題交換意見,並堅稱會對台、港、藏、疆等議題進行討論。

蘇利文則說,美國無意在18日會談中觸及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與關稅有關的問題。這不啻告訴北京:美國18日只想先談原則與大方向問題,其他問題暫時免談。

顯然,這正是布林肯在他首場記者會定下的規矩:合作可以,但要依照美國的方式來進行。

沙利文在12日說,首場與中國高層的對話是要與中方明確溝通,「我不會期待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是主要話題,我們要努力清楚地與中國政府講清楚,美國在戰略層面上進行的努力、我們的基本利益與價值觀,我們關心的香港新疆,台灣海峽,以及我們今天從合作夥伴國聽到的問題,包含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威脅、對尖閣諸島的騷擾和對印度邊界的侵略。」

菅義偉首相訪美

菅義偉首相於1月28日和拜登總統舉行電話會談,將於4月的上半月訪問美國,預定和拜登總統舉行「首次」日美首腦會談。菅義偉首相將成為拜登總統「首次」當面會晤的外國首腦。

在四方會談有了更高更廣泛的角色定位,賦有了綜合性的內涵,有可能成為民主國際的內核和胚胎,以後在更成熟的條件下,多數民主國家,包括歐盟均有可能集聚靠攏。

二、中共拉俄籌組軸心同盟

2008年7月23日,在東沙島上看到一個碼頭的建築工地。

在美國為首的「四方會談」以及籌組「科技民主聯盟」的壓力下,中、俄兩國也糾合諸如北韓、伊朗、白俄羅斯、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柬甫塞、寮國等國組織一個16國的聯盟。

其目標,一方面在聯合國內防止美國為首民主國家聯手推動制裁以中國為主的違反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國家;一方面採取共同行動,對抗美國為首民主國家在科技上的「以強凌弱」。

軟肋

中俄長期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只能在危急情勢下暫時聯手,不可能成為有相同價值觀的穩定盟友。中印邊境衝突時,俄國賣武器的態度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三、美軍對中共動武的紅線

建立全球海上聯盟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兩會上,中共發出的軍事威脅信號令國際社會提高戒備。3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對台海局勢發出警告。

近日,美軍退役將領史塔伏瑞迪斯(James Stavridis)又撰文,爆出美國給中共劃定的紅線,一旦越線,美軍就可能對中共開火。

史塔伏瑞迪斯曾擔任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他的軍旅生涯大部分時間戍守在太平洋地區。

日前他在《日經亞洲》周刊撰文指出,美國的整體戰略是建立一個全球海上聯盟,共同對抗中共。

幾條紅線

史塔伏瑞迪斯稱,美國將給中共劃出了幾條紅線,包括:

1.中共或朝鮮以核生化武器攻擊美國及其盟邦;

2.中共武力進攻台灣及離島,包括經濟封鎖或對台灣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

3.中共攻擊釣魚島及日本軍隊;

4.中共在南海島礁部署軍隊對抗其他主權聲索方;

5.妨礙美國與盟邦海軍執行全面自由航行作業;

6.中共進攻美國盟邦的主權領土與軍事設施。

史塔伏瑞迪斯說,在美中戰略脈絡下,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堅決鎮守海洋,並且能夠航行至南海海域,深入中共賴以防禦的島鏈之內。

與此同時,美軍陸戰隊將動用武裝無人機、網上攻擊能力、戰力強大的特種部隊「陸戰隊突襲兵」、防空飛彈,甚至獵殺艦艇的武器攻擊中共海上軍力,甚至攻擊共軍的陸上作戰基地。比如中共在南海的軍事化人工島礁。

史塔伏瑞迪斯表示,美國希望與盟友共同應對中共,國防部尤其希望,英國和法國等北約盟國也能參與其中;同時也希望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與越南能參與此類軍事部署行動。

法、德軍艦出航南海

近期,法國和德國對中共的挑戰均作出積極動作。法國國防部長帕利2月8日發推文表示,法國核子動力潛艦「翡翠號」在「塞納號」支援艦相伴下穿過南海海域。

3月初,德國國防部也宣布,「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將從威廉港起航,前往遠東,返航途中將穿越南海。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中國透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8/156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