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華爾街日報:紓困支出與通膨憂慮 攸關美元走勢

美國經濟展望比其他許多國家更好,已帶動今年美元匯率意外回升。投資機構原本預期當全球景氣普遍回升後,美元將呈現弱勢,結果不弱反強。然而,一些機構認為美國景氣相對強勁,可能引發由通膨升高憂慮,因此終將對美元不利。

元月初以來,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已上揚2.5%,與一些機構預測今年美元將重貶20%的看法背道而馳。這個差距會如此之大,主因是拜登政府提出的1.9兆美元紓困計劃順利執行。

但龐大的紓困資金,加上去年家庭累積的儲蓄,將引發「報復性」需求,引發通膨沖高憂慮;再者,美國預算赤字及累積負債亦將因而擴大。一國通膨偏高,而且政府赤字增加,往往對本國貨幣不利。因此一些投資機構加碼原物料商品,並將資金移往新興股市,來規避美國通膨升高及美元看貶的風險。

美國已有30年未出現過高通膨問題,但許多投資機構認為,現在由於政府大舉擴張支出,情況可能生變。連偏向左派的經濟學家桑默斯,都擔心政府擴張支出可能使通膨飆高。

美國公債投資人正押注通膨將在短期內將急升,之後又會減弱。主張過去幾十年來都未出現高通膨的理論之一,就是勞工缺乏薪資議價能力、全球自由貿易,以及科技進步壓低物價。但這些因素正逐漸喪失力道,甚至逆轉。

擔心通膨回朝的投資人,正關注政府支出及舉債金額。2020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高達14.9%,是1945年來最高水準;國會預算處原本預估2021年的比例將降到10%左右,但新紓困計劃又將赤字拉高。

一些投資機構認為,現在Fed購買公債,已經不再是量化寬鬆(QE)措施,而是在實驗融通政府債務,亦即由Fed的金庫直通財政部的國庫。

在2010-2014年間,Fed買進的公債額約占政府新發公債的40%,占未償還公債的比率倍增到18.6%。至於去年,Fed購債額便占政府新發債額的55%以上,占未償還公債比率也由13%提高到22%。金庫通國庫,可能使美國財政支出漫無節制,易發難收。這種操作很容易導致通膨升高,對美股、美債及美元都是利空。

在此同時,美國支出增加將帶動進口額與經常帳赤字增加。「雙赤字」同步擴大,不僅弱化美國經濟實力,也使美元益發脆弱。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4/157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