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沈從文張兆和:戀愛有多熱烈,婚姻就有多慘澹

沈從文與張兆和

「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愛上你!」

這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第一封情書,那時候的她和他,之間隔著年齡與身份的差異,但是沈從文還是義無反顧的向著自己心中所愛進軍。

北漂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是一件痛苦的經歷,對於年輕的沈從文而言,同樣是吃盡了苦頭。

1923年,沈從文褪下軍裝,在遭受到一場類似騙婚的失戀後,敗盡了母親給的錢之後,他決定去北京闖蕩一番,也許能夠找到好工作還母親的錢。

此時的北京,正因為新文化運動,西方思想正在中國掀起狂風巨浪,外鄉人沈從文剛到北京的時候無處可去,費盡力氣終於找到在前門外,楊梅斜竹街61號酉西會館管事的遠房表哥,才不至於露宿街頭。

沈從文的大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一常駐北京,本來沈從文想去拜訪一下順便求一份生活費,但是尊嚴讓他放棄了這份想法,而且大姐一家也過得拮据沒有餘錢資助沈從文。

沈從文傍晚離開的時候,大姐沈岳鑫走出來相送,拍拍弟弟肩膀說:「既然是為了信仰到這裡,就記得要堅守它,因為你除了這份信仰以外,一無所有。」

沈從文

這句話給沈從文帶來了很大的安慰。

沈從文手稿

沈從文知道,白住會館不是長久之計,他也沒有這麼厚的臉皮一直住下去。

他和在農大讀書的表弟商議住處問題,表弟建議他搬到慶華公寓,那裡房租便宜,而且毗鄰北大紅樓,可以旁聽北大文學課程,甚至可以參加考試,讀的好老師還會給獎勵,三毛五分錢。

沈從文來北京之前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小學畢業後就被父親塞進軍營過著軍旅生活。

他聽說北京這邊的大學可以通過「半工半讀」的方式,成為一名正式的學生,提升自己的學歷。然而,他真的到北京以後,發現事實和傳言確實有很大偏差。

1930年代的燕京大學校園

最初兩年他投考過北大、燕京、清華等大學,提升自己的學歷;後來好不容易考上中法大學,卻因為交不起住宿費而不了了之。

沒上成中法大學後,沈從文就徹底放棄了提升學歷的想法,無晝無夜地寫稿子。

每天吃兩三個饅頭就鹹菜,奔波在會館和宣武京師圖書館,讀書寫字,颳風下雨都沒有停歇過,但是他投出去的稿子還是無人問津。

沈從文過著極度無望的日子,直到1924年在一個下過雪的午後,郁達夫走進他的「窄而霉小齋」,沈從文第一次接收到來自北京的善意。

沈從文手稿

1929年,依然一貧如洗的沈從文由徐志摩引薦,胡適邀請沈從文到上海中國公學講授現代文學,生性木訥的沈從文不善言辭,上課前準備了很久,但還是搞砸了。

沈從文站在講台上,底下烏泱泱坐著學生,他臉上一陣有一陣熱,腦子像炸開的鍋一樣,一句話也講不出來。

他足足在講台十分鐘,最後還是底下一個學生,好奇地問沈從文:「老師,你怎麼了?」

沈從文眼睛一閉,手纂緊,語速很快的,將原本一小時的課程用十分鐘說完,最後沒說下課自己就先跑了。

1931年6月,沈從文與林徽因在北京達園

而張兆和正好在那堂課上,將沈從文的窘境看了個全。

張家四姐妹里的老三張兆和,可是中國公學裡的風雲人物,天生活潑開朗,熱愛戶外運動,相較於另外一些大小姐,她個性中的爽朗更是難能可貴,還得過中國公學的全能冠軍,追求者甚多。

1930年7月,胡適將沈從文叫到辦公室,談論關於文學的事情,張兆和作為學生代表,進入校長辦公室交接任務。

兩個人就這樣不期而遇,胡適介紹沈從文給張兆和認識,誇獎沈從文是文學天才,是中國文學未來的希望。

可張兆和卻不以為意,只是禮貌的回應便離開了。

張家四姐妹

雖然這次見面,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張兆和卻在沈從文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去後,沈從文心中的那道波瀾,久久不能平息。不久後,他成了張兆和追求者之一。

但是沈從文比張兆和整整大了10歲,既沒錢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就是文學上的優勢了,於是就有了開頭沈從文的第一封情書:

「不知為何,我忽然愛上你!」

這封署名「S先生」的情書送到張兆和手裡後,張兆和看過之後也只是放置一旁,成為「青蛙集」之一。

第一封信猶如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任何音信,這讓沈從文的心如同火燒一般,他並不甘心,於是開始了他漫長的追求之旅。

沈從文與張兆和,攝於1934年

此後,張兆和每天一下課,都能看到沈老師站在她教室門口,一副「你快過來,我有好東西給你」的表情。

1930年6月,短短半年時間,沈從文已經寫了將近上百封情書。但是頻繁的情書攻勢,並沒有打開張兆和的少女心扉,張兆和在一迭情書寫了兩個字:「有病!」

學校里開始有各種風言風語,學生們只要一看到沈老師一臉鬱悶的表情,就會聯想肯定是張兆和不理會他,謠言之所以可怕在於傳到張兆和耳里就成了:「沈從文為情所困想要自殺。」

張兆和實在受不了了,將沈從文的情書直接擺在校長胡適的桌子上,希望胡適能夠制止沈從文不理智的行為。

沈從文《情書》節選

胡適看了之後,反而欣賞其沈從文所寫的情書的字詞,語重心長地說:「他非常頑固地愛你。」

張兆和氣急反駁:「我頑固地不愛他。」

沈從文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去了青島,但是,距離並沒有讓沈從文放下對張兆和的思念,他用紅箋牽起了這段愛情,他不斷地寫信告訴張兆和他心中的思念,郵務士一封封傳遞著只寄無回的信。

1932年夏天,張兆和從中國公學大學部畢業回到了蘇州老家,沈從文不堪相思之苦,千里迢迢來到張家,而張兆和每每都以在圖書館學習的理由,將他拒之門外。

1946年,沈從文(後排右二)與連襟合影

倒是二姐張允和被沈從文堅定的信念,以及文學才情打動,在和沈從文慎重談過之後決定助沈從文一臂之力。

在沈從文登門拜訪都吃閉門羹之後,這天,張兆和又和以往一般很晚才從圖書館歸來,剛踏進家門就看見張允和很生氣的坐在沙發上等她。

張允和很直白地指出一直躲避是沒有用的,而且非常不禮貌,張允和讓妹妹大大方方地將沈從文請到家中,細細詳談,張兆和這才回請了沈從文。

見到心上人之後,沈從文心滿意足地回到青島,此次的蘇州之行讓沈從文明白,如要徹底打開張兆和的心扉,必須要張允和的相助,他一下火車就給張允和去信,托她探問張父對兒女婚事的態度。

張家四姐妹

沈從文在這封信的結尾說:如張父允許就讓他這個鄉下人喝下這碗甜酒吧!二姐張允和很快就給沈從文回信,表示張父態度是兒女婚事,由兒女自己決定。

這讓沈從文更是驚喜萬分,張兆和自沈從文不遠萬里來到蘇州以後,開始正視沈從文對她的愛慕,她細細的看放置在「青蛙13號」的情書,有所心動的表示這真是一個可憐又可愛的人啊!

張兆和在確定自己的心意之後,給沈從文拍去電報表示:「鄉下人喝這杯甜酒吧!」就這樣,張兆和和沈從文訂下了婚約。

林徽因寫給沈從文的信

1933年,沈從文剛和張兆和立下婚姻約定。沈從文正享受著愛情修成正果的甜蜜,他又在這個節骨眼上遇到了另一個女人——高青子。

沈從文因工作變動之因來到北京,替親戚帶小禮物到熊希齡家中,家中女主人有事外出,讓高青子幫忙招待沈從文。

在那場交談中,木訥的沈從文竟然和高青子相談甚歡,有意猶未盡之感。這次相遇讓沈從文心帶戚戚,一個月之後他們再次在一個文人聚會上相遇,高青子這回穿著像極了沈從文所寫書中女主角。

這又讓沈從文心下一驚,兩人都面露尷尬,但都不了了之,即使心帶好感也抵不住命運的安排,愣是相見早相親,何況到如今?

張家三個女婿,中間者為沈從文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和張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園結婚,沈從文當時並沒有多麼聲名顯赫,所以置備新居後,就所剩無幾,二人也就沒有辦結婚儀式,僅僅是簡陋將就了一下。

張兆和婚後一改大小姐的作風,洗盡鉛華,極儘自己的能力努力協助沈從文做好一個賢內助。

事實證明,張兆和確實是沈從文的良師益友,不僅是沈從文的妻子,也是沈從文小說的第一個讀者,更肩負起沈從文寫作之後的編輯、意見的指導提供者。

新婚燕爾,但兩人卻長久分居兩地,沈從文因為母親重病不得不返回湘西,交通的不便利讓時間變得極度的漫長,沈從文又開始給妻子寫長長的信箋,就好像妻子就在身邊一樣。這些信後來被編成了《湘西簡行》。

1935年,沈從文、張兆和與長子沈龍朱,旁邊為沈從文的九妹岳萌

婚姻和戀愛畢竟有著過大的差距,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後生活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甜蜜,生活經歷的差異,性格的矛盾,生活習慣的差異都成了二人爭吵的緣由。

二人的婚姻受到了生活的極大考驗,而就在沈從文不再和之前那樣,痴迷張兆和的時候,高青子又重新來到他的身邊,這讓沈從文陷入了婚外情的漩渦。

高青子和張兆和相比,性格更加的溫順,同樣熱愛寫作的她如同沈從文一團糟的生活中的一縷陽光,沈從文只想逃離他本應該面對的生活,但因為高青子他選擇了最糟糕的一種——在另一個女人身上找尋安寧。

沈從文和高青子

高青子漸漸成為沈從文的紅顏知己,外面瘋傳著沈從文的婚外緋聞,讓生性要強的張兆和無法忍受,她開始了長時間的冷戰。

這讓高青子有了可乘之機,但是,沈從文知道這種不理智的生活,不是他最終的歸宿,卻不知道該在何時徹底斬斷這份不合時宜的情。

1947年,已經成為文化名人的沈從文,忽然接到郭沫若批評他的文章為「桃色小說」,沈從文猶如遭到晴天霹靂一般,心力交瘁。

他求助於以往的好友丁玲,希望能夠轉業,但是並沒有擺脫被擊倒的命運。

晚年的沈從文夫婦

他又寫信給張兆和,希望能夠得到她的原諒,但是張兆和漠視不理,顯然,她對沈從文已然心如死灰。

那段動盪的歲月中,沈從文被派去掃大街,晚上無法安睡,起身在瘦弱燈花的照映下,寫下一封給妻子的長信。

寄出後第三日,張兆和回信了,這讓沈從文欣喜若狂。

晚年的沈從文夫婦和兩個孫輩

張兆和帶著對於婚姻的無奈以及包容,回到了沈從文的身邊,照顧沈從文的生活起居,他們開始真正享受著婚姻的甜蜜。

此後,兩人共同度過了數十載,到了1988年,一生痴戀著張兆和的沈從文與世長辭。

沈從文去世後,張兆和開始著手整理他的文稿,對於兩人的婚姻,她這樣說道:「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沈從文晚年病重,張兆和在旁照顧

「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過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在婚姻中,外人沒有辦法,去憑著自己的已有的經驗,來評判他人的婚姻,是喜也好,是悲也好,箇中滋味,只有身在婚姻中的人才能夠知道。

愛情和婚姻本就是說不清的話題,所謂的琴瑟和鳴,舉案齊眉從來都只有情感成熟相契合的佳話,而這種境界,永遠都需要在經歷生活的諸多考驗之後,才能夠達到!

2003年,在沈從文去世十五年後,93歲的張兆和與世長辭,去續寫那段熱烈和挫折交輝相映的歷史。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奇聞趣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8/157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