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只生兒子不生女兒的後果:一個小縣城的蝴蝶效應

最近,我回了趟老家,在和我媽聊天時,得知現在在老家正發生著一個很奇特的現象。

那就是在近幾年裡,老家出現了大量單親家庭,而且這些單親家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由一個年輕的爸爸加一個年幼的孩子所組成,其數量已經遠超過正常範圍,大有成為縣城家庭構成的一支中堅力量的趨勢。

因著對這個現象的疑惑,我在老家四處走了走,和老友、親戚聊了聊這件事,沒想到一聊之下,竟發現了一個跨越三十餘年的、嚴絲合縫又曲折離奇的蝴蝶效應。

我的老家新河縣是石家莊和邢台交界處的一個縣城,面積小,人口少,歷史上曾經多次被併入周邊縣城,後又多次被獨立出來,也因此在經濟發展上始終沒有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都在河北省排名倒數第一,直到2019年,新河縣才被正式批准退出國家級貧困縣的名單。

經濟發展的落後導致了很多政策執行和意識形態上的滯後,比如,計劃生育,比如,重男輕女。

1982年,計劃生育正式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從80年代到90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是非常嚴格的,電影《地久天長》裡那種婦女幹部苦口婆心、連恐嚇帶威脅地勸說已婚已育婦女去做流產,不然就會被開除公職,是極為常見的事情。

可政策執行到下屬縣城、下屬農村時,就遇到了相當大的阻礙,因為這裡的人們都還是想要生兒子,很多非公職家庭寧願交罰款,也要繼續生,直到生出兒子為止,或者在明知政策已經不允許的情況,依然要找關係提早知道胎兒性別,如果是女兒,就會去做流產手術。

到九十年代初,在我老家就已經出現了「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就允許再生一胎」這樣的對策,當然,如果第二胎仍然是女兒,那就不可以繼續生了。

這就導致了一個後來我們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每個家庭里,要麼就只有一個兒子,要麼就有幾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所以,在進入2000年後的縣城婚戀市場上,男性都還是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的,甚至直到2010年前後,情況都依然是如此,因為適婚女性的數量事實上是高於適婚男性數量的。

畢竟從理論上來講,在「要麼只生一個兒子,要麼連生幾個女兒,直到生出兒子」這種生育觀念和生育現實下,縣城裡是不會出現我們後來都知道的「女少男多、比例失衡、以致出現大量單身漢」這一現象的,或者,至少不會這麼快就出現。

但一個從河北這個省份的地域性格而來的原因,導致這個現象加速出現了,那就是中庸,那就是不走極端。

男女比例失衡的首要原因,當然是「都想生兒子」這一理念,導致下一代的男女比重已經開始了緩慢的失衡,但還有一個幾乎同樣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新河縣乃至河北省「一定程度上重男輕女卻又不是極端重男輕女」的思想現狀。

如果是極端重男輕女地區,那女性根本就不會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更不要說考上大學、離開老家,她們一開始就會被困在老家。

如果是完全不重男輕女的地區,那男女接受教育的機會是均等的,考學離開和留守老家的概率也是均等,那也就會減緩男女比例失衡的出現。

可我的老家這兩樣都不是,它和河北這個省份一樣,維持著一以貫之的中庸。

平心而論,新河縣絕不能算是一個極端重男輕女的地區,新聞報導和影視劇集裡常出現的那種瘋狂壓榨女兒以資助兒子的情況在這裡是幾乎沒有的。

而且即便經濟發展落後,但畢竟地處平原,靠務農也是可以保證基本的收入和生活的,那種因為沒錢就決定不供養女兒繼續升學念書的情況,也是很少見的。

可新河縣、河北省也絕對不能算是一個男女平等的地區,直到今年上半年,石家莊周邊的農村都還會出現「拆遷後只給男性分房、不給女性分房」這類新聞。

它有重男輕女的陋習,同時又接受一部分現代思想,某種程度也認為不應該重男輕女,所以就出現了這種「一定程度上的重男輕女」。

不要小看這個微小的區別,就是這個區別導致了後來發生的劇烈變化。

這種中庸而糾結的重男輕女體現到具體生活中,就是雖然不會有激烈的差別對待,但對家中兒子的寵愛程度和培養程度是要明顯高於女兒的。

兒子要念書、要升學,家庭是絕對要支持的,女兒要念書、要升學,家庭雖然會有猶豫,會有些不心甘情願,可大部分家庭也都是願意出錢供的,大部分家庭所抱持的態度都是「既然你願意上,那我就儘量供」。

雖然我們總說「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可這種心態上和行動上細微的差別對待,卻直接導致了一個家裡兒子和女兒對待「念書升學考大學」這件事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女兒們深知自己家庭地位不如兒子們,為了能擁有一個更好的前程和人生,大部分女生都會選擇竭儘自己所能地好好讀書,因為她們知道這幾乎就是她們唯一也最好的選擇,如若不然,她們就只能留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裡,早早結婚生子,早早為人妻、為人母。

我爸媽都是小學老師,在他們從業的這三十餘年裡,最後能順利讀完高中、考上大學、離開我們縣的人幾乎都是女生,男生大部分會在小學升初中時流失一批,在初中升高中時再流失一批,等到考大學時,小學裡的一個班能最後剩下一到兩個男生已經算是罕見。

因為對於家中的兒子來說,「念書、升學、上大學、離開這裡」並不能算是最好的選擇。

在那種雖不極端但滲透到生活各處的重男輕女氛圍里,大部分家庭的兒子都是在有意無意中被寵愛長大的,那是一種不顯山不露水但又切實存在的寵愛氛圍。

比如,婚喪嫁娶的很多環節都只有家中男丁可以參加,比如,至今為止,都還有「家產不必分給女性」的陋習。

於是,在這種氛圍里長大的男性的眼中,不升學、不念書也一樣可以活得很舒服,考大學、離開老家並不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選項,相反,在父母長輩的庇佑下,留在縣城裡生活,反倒成了一個自然而然的舒服選項。

就這樣,進入2010年以後,隨著年輕一輩里大量女性的考學離開,選擇留在縣城裡生活的適婚男性發現婚戀市場的天平開始倒向另一邊了,他們不僅越來越難娶到妻子,而且即便有合適的人選,女方所要求的彩禮也開始一年高過一年,從幾萬到十幾萬,甚至二十萬、三十萬,都成了被擺到桌面之上的數字。

去年,我們縣一個鎮小學的未婚女老師出車禍去世了,葬禮一周後,就有一戶人家找上門來說親,要給他家去世的兒子配冥婚,當時給出的彩禮是二十萬。

冥婚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活人的婚事。

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很多家庭只生兒子、不生女兒,導致了縣城男女比例的失衡,又因為潛移默化的重男輕女氛圍,導致大量女性都擁有了奮發努力、念書考學、離開這裡的覺悟和動力,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失調。

於是,適齡單身男性的數量開始遠高於適齡單身女性,也因此,結婚所需彩禮也開始隨之水漲船高。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依然沒有超出我們的想像,這終歸是一個被報導過很多次的男女比例失衡、單身男性增多問題。

但接下來的發展,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當一個縣裡出現了大量適齡單身男性,他們二十歲出頭,卻找不到適齡單身女性來談戀愛,更不要說結婚,他們不甘心於一直單身,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相親市場上受挫,他們會怎麼辦?

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已婚女性,在長期的荷爾蒙的衝動和壓抑里,道德與否、出軌與否,都成了無關緊要的東西,他們開始拼命尋找機會去追求已婚女性,其程度之熱烈、態度之誠摯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一邊是熱情似火的年輕男性,一邊是相看兩厭的自家老公,對於這些女人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很難做出的選擇。

她們中大部分都是那些沒能考上大學、離開老家的女生,有的高中畢業,有的初中畢業,她們早早就出來打工賺錢,然後在家庭的催促下,還沒有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稀里糊塗地早早進入了婚姻,生下了孩子。

她們有的在超市做收銀員,有的在眼鏡盒廠糊眼鏡盒,有的在紡織廠做工人,有的在服裝店賣衣服,她們幾乎從來沒有被如此熱烈誠摯地追求過,用她們的話說,那是她們人生頭一次知道被熱烈地愛著是什麼滋味。

雖然這熱烈的愛其實來自一個並不健康的源頭,但那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愛終究還是愛。

於是,開始有大量已婚女性選擇了離婚或者私奔,有的還留在本地,有的則直接跑去遠在天邊的外地,讓你連人都再也見不到。

在這種態勢下,有不少丈夫開始緊緊看著自己的妻子,上下班都要跟著,散步買菜也都要跟著,外出打工更是要跟著,他們生怕自己好不容易娶到的老婆會被哪個年輕男人拐跑,可即便如此,也依然沒能擋住更多妻子的出走。

於是,在經歷了大面積的離婚後,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奇特的現象:年輕一輩里的完整家庭開始迅速減少,大量家庭都由一個單親爸爸和一個孩子組成,而媽媽早已經離開,甚至跟著男友遠走他鄉。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沒料到的走向。

因為計劃生育,大家又都想要生兒子,所以男女比例開始失調。

因為重視男性、輕視女性,導致男性在嬌慣中選擇留在縣城,女性則奮發圖強地走向城市,所以男女比例進一步失調。

因為男女比例失調越發嚴重,所以適齡單身男性找不到適齡單身女性戀愛結婚,於是他們就開始熱烈地追求已婚女性。

因為在重男輕女的氛圍中長大,所以已婚女性大多也都並沒有真正感受過被愛、被珍惜,所以當面對熱情似火的年輕男性和相看兩厭的自家老公時,不用多麼艱難地糾結,她們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於是,大量女性選擇了離開。

而離婚後獨自帶娃的男性在如今的縣城婚戀市場上就更沒有了任何優勢,於是,他們就只能繼續單身。

這樣一環一環地扣過來,就導致了「一個單親爸爸加一個孩子這類家庭的規模開始越發壯大」這一奇特現象在縣城中的出現。

當年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時,當年決定流掉女胎、保留男胎時,當年決定寵愛兒子超過寵愛女兒時,那些人一定想不到這種種選擇和決定,最後導致了如今的離婚率飆升和單親爸爸家庭的大量出現。

一個又一個選擇和決定,最終導出了一個完全沒人料想到的未來。

那現在這個「大量由單親爸爸撫養長大的孩子」的現狀又將會導向一個什麼樣子的未來呢?

沒人知道,也沒人能預料,這也就是人性的微妙之處了。

因為這一定程度上的重男輕女氛圍,所以導致了一群女性以考大學的方式決絕地離開了老家,也是因為重男輕女,導致了另一群沒能通過考大學離開老家的女性,以另一種方式離開了無愛的家庭,甚至也離開了老家。

而「重男輕女」里被重視的那個「男」,卻反而因家中寵愛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只能大量困守在老家,因曾經被不健康地重視,而導致如今大量地失去妻子,並且再難娶到妻子。

這不得不說,實在很諷刺。

在制定政策時,在遵循陋習時,在自覺不自覺地做出有偏有向的選擇時,在以為自己可以操控其他人的人生時,卻不知道人性里永遠存在著人無法預測的縫隙,那是光照出來的地方。

在命運這條線上,開局不利的女性們,以不同的方式找回了自己的人生,而一開始就占盡了優勢的男性們,卻最終紛紛掉進了命運的陷阱。

命運與人性的弔詭之處,正在於此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梅驍 成長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3/157657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