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毛在下一盤大棋 倒羅瑞卿事件讓林彪背了鍋

—倒羅瑞卿事件的一則解讀

作者:
毛澤東要實現其大目標,必然先尋找突破點、掃清外圍,其中當然要有軍隊代表,如果不動羅瑞卿也是動別的人。林彪就算有整倒羅瑞卿的願望也僅限於個人恩怨,且成功把握並不大。兩相比較,應當是毛澤東主動出擊羅瑞卿的可能性大得多。1973年12月21日毛澤東接見軍委會議人員時說「他是聽了林彪的一面之詞,錯整了賀龍、羅瑞卿和楊、余、傅」,表明毛澤東承認是他整了羅瑞卿。

1952年10月,羅瑞卿(前排左二)陪同毛澤東視察黃河

對羅瑞卿的批判始於1965年12月8-15日上海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次年5月北京政治局擴大會議羅瑞卿被定性為反黨集團成員,會議同時發布著名的《五一六通知》,文革就此揭幕。研究者多認為倒羅瑞卿事件是文革的前奏,但倒羅事件的真實原由與過程至今仍難以完全揭開,本文從一個方面對此解讀。

五十年前,1966年3月4日揭批羅瑞卿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持續到4月8日(中間3月18日發生羅瑞卿跳樓),正式發言材料達80多份。4月30日主持會議的中央工作小組遞交《關於羅瑞卿同志錯誤的報告》,5月16日政治局擴大會議期間批准轉發:

「為了教育幹部,吸取教訓,並肅清羅瑞卿同志的錯誤影響,中央決定將中央工作小組的報告和中央的批語,發到縣委和團級黨委,這個報告所附的葉劍英謝富治、蕭華、楊成武等同志的四個主要發言,羅瑞卿同志3月12日的檢查以及葉劍英、蕭華、楊成武、劉志堅同志4月24日向主席、中央的報告,發給地委和師級黨委,口頭傳達到縣、團級黨員幹部。」

中央工作小組即毛澤東指定的鄧小平、彭真、葉劍英三人,鄧小平在會議開幕式後離京去外地,彭真的作用很可笑——中央批語提到的六個附件之一葉蕭楊劉致中央信就是關於「彭真在批判羅瑞卿會議過程中的惡劣表現」,因此批羅會議實際由葉劍英主持,連同中央批語提到的謝富治、蕭華、楊成武、劉志堅,這是北京批羅會議的中堅。

此前上海的批羅會議由毛澤東主持,葉劍英、謝富治、蕭華、楊成武也是主要發言者。

林彪葉群都沒有出席北京批羅會議。上海批羅會議時林彪沒有出席小組會議,葉群在會上有長篇發言,會議前葉群曾攜林彪信件從蘇州赴杭州面見毛澤東。林彪11月30日信寫道:

「有重要情況需要向你報告,好幾個重要的負責同志早就提議我向你報告。我因為怕有礙主席健康而未報告。現聯繫才知道楊尚昆的情況,覺得必須向你報告。為了使主席有時間先看材料起見,現先派葉群送呈材料,並向主席作初步口頭匯報。如主席找我面談,我可隨時到來。」

林彪稱「好幾個重要的負責同志早就提議我向你報告」、「現聯繫才知道楊尚昆的情況」,十分用心地表明自己的被動捲入批羅。「重要的負責同志」都有誰?說了什麼?可能永遠都難以準確知曉,但葉劍英、謝富治、蕭華、楊成武、劉志堅等人的可能性很大,他們能有此舉動,或者出自他人的授意,或者聽到某種風聲。可見葉群赴杭州面見毛澤東、在上海會議發言不過是毛澤東倒羅的眾多棋子之一,並無充足理由可以將其視為倒羅瑞卿的主要因素。

據張耀祠回憶,11月30日葉群到杭州面見毛澤東時楊成武、張耀祠都知曉其來意並有相互交流。

從上海批羅會議到文革初期,葉劍英、謝富治、蕭華、楊成武、劉志堅的情況是:

蕭華1959年軍委成立不久就任副秘書長,1964年任總政治部主任,1967年曾主持全軍文革小組工作。

楊成武1965年6月任軍委副秘書長,上海會議後羅瑞卿的軍隊職務停止,楊成武任代總參謀長,1967年始是中央文革碰頭會議成員,9月任軍委辦事組組長。

劉志堅1957年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繼傅鍾、蕭華、甘泗淇之後的老資格副主任),1966年5月任中央文革副組長、全軍文革組長。

葉劍英1966年1月與劉伯承陳毅徐向前同時增補為軍委副主席,5月23日任書記處書記、軍委秘書長(羅瑞卿曾有的兩個職務),8月任政治局委員。

謝富治是副總理兼公安部長,1966年8月任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文革碰頭會議成員。

上海批羅會議後不再讓賀龍主持軍委日常工作,5月政治局擴大會議明確,葉劍英、楊成武、蕭華負責處理軍委日常事務。

5月政治局擴大會議標示文革揭幕,但林彪仍然是養病,兩個多月後毛澤東的另一著棋才將他推上文革前台。

1967年初劉志堅倒台,1968年初蕭華、楊成武先後倒台。

1973年底羅瑞卿解除監禁,1974年9月始劉志堅、楊成武、蕭華先後解除關押審查。

1974年11月楊成武出任排名第一的副總參謀長,此時總參謀長職位已空缺3年多,1975年1月鄧小平任總參謀長。

九一三事件後成立葉劍英為首的軍委辦公會議取代軍委辦事組,1975年2月5日成立軍委常務委員會取代軍委辦公會議,軍委常務委員會成員是處理南沙作戰日常工作的6人小組葉劍英、王洪文張春橋、鄧小平、陳錫聯、蘇振華,加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粟裕汪東興共11人。

在鄧小平力促下,毛澤東1975年8月批准羅瑞卿任軍委顧問。鄧小平本希望有羅瑞卿輔佐其軍隊工作,但到次年4月自己又被撤職,總參謀長職位再度空缺。

1977年6月鄧小平復職,8月十一大召開,羅瑞卿隨即成為新軍委秘書長(1969年4月九大以來的軍委未設秘書長職位),楊成武仍是排名第一的副總參謀長。

此時鄧小平還任中央副主席、副總理、軍委副主席,關注更加重要的事務。據羅瑞卿後人回憶鄧小平原本提議恢復羅瑞卿原有職務(主要是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但在高層不能通過,最終達成妥協羅瑞卿任秘書長,鄧小平掛著總參謀長。鄧小平交代軍委三總部負責人,日常工作由羅瑞卿負責協調。

羅瑞卿即上任,9月楊成武離京任福州軍區司令(掛副總參謀長直到1980年1月),同時調新疆軍區司令楊勇任排名第一的副總參謀長、列席軍委常委(楊勇於1980年1月任軍委常委、副秘書長)。1978年羅瑞卿去世,耿飈繼任軍委秘書長,鄧小平還是總參謀長,1980年才由楊得志接任。毛澤東、鄧小平驚人一致地排斥楊成武、啟用羅瑞卿,必有當年倒羅事件的影響。

劉志堅復出後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在葉劍英鄧小平主持的1975年8月30日全軍大單位主官調整配備時調任昆明軍區政委。

蕭華復出後接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1977年2月調任蘭州軍區第二政委。

鄧小平以鮮明態度啟用殘疾的羅瑞卿,蕭華、楊成武、劉志堅都被放在京外,直到1983年退出現役三人才回到北京,再沒有恢復到先前的顯赫。

歷史上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與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都是一次性端出,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卻是一個一個捉出來的:

1965年11月10日,楊尚昆被免去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專車送至廣州任省委書記處書記(後再降為地委書記處書記)。幾乎同時,軍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蕭向榮免職,由楊成武兼任。

上海批羅會議時彭真即被排除在之外(吳法憲回憶,周恩來要他不要接彭真從北京來的電話)。北京批羅會議彭真是主持人之一,毛澤東此時卻在杭州批彭真的《二月提綱》,放風彭真有問題(吳法憲回憶,會議中途毛澤東召謝富治到杭州,叫他不要與彭真聯名發言)。北京批羅會議結束後,葉劍英蕭華楊成武劉志堅聯名致信毛澤東,揭發彭真「在批判羅瑞卿會議過程中的惡劣表現」。

1966年3月毛澤東在杭州還指斥陸定一的中宣部是「閻王殿」,4月當時在外地的陸定一被要求不要回北京。

4月24日葉蕭楊劉上報中央關於「彭真在批判羅瑞卿會議過程中的惡劣表現」,5月4日劉少奇主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毛澤東仍在外地),彭真、陸定一仍出席了會議,但中途先後被中止參會資格,到26日會議結束時彭羅陸楊反黨集團已然形成。

逐個地捉拿彭羅陸楊,正顯示倒羅瑞卿是毛澤東縝密部署、從容操作的一步,而林彪還不可能想到倒羅瑞卿會發展成揪鬥彭羅陸楊一個集團、進而揪鬥一大批「赫魯雪夫那樣的個人野心家與陰謀家」,而且與自己日後躥升到副統帥竟是息息相關。

倒羅瑞卿事件為何成為熱議而難以釐清,實因為林彪之謎的存在。彭真延安整風時崛起而進入七屆政治局,在八屆書記處號稱副總書記。楊尚昆資格很老,遵義會議時是三軍團政委,抗戰時華北局書記。他們的倒台怎麼沒有這麼多關注?

1963年始林彪就是養病,副主席賀龍主持軍委,羅瑞卿與賀龍靠得近,就算有點怠慢林彪也並非不正常,要害是羅賀又與劉鄧關係密切。毛澤東要實現其大目標,必然先尋找突破點、掃清外圍,其中當然要有軍隊代表,如果不動羅瑞卿也是動別的人。林彪就算有整倒羅瑞卿的願望也僅限於個人恩怨,且成功把握並不大。兩相比較,應當是毛澤東主動出擊羅瑞卿的可能性大得多。

羅瑞卿復出後,上海會議、北京會議倒羅瑞卿的關鍵人物葉劍英、蕭華、楊成武、劉志堅(謝富治亡於九一三事件前)都會迴避倒羅的背景與真相。1973年12月21日毛澤東接見軍委會議人員時說「他是聽了林彪的一面之詞,錯整了賀龍、羅瑞卿和楊、余、傅」,表明毛澤東承認是他整了羅瑞卿,至於是否「聽了林彪的一面之詞」可謂死無對證了。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共識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5/157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