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30萬人轉發的日本職場漫畫發出靈魂拷問:我們可不可以不努力?

「屋檐角下排著烏鴉密密麻麻

被壓抑的情緒不知如何表達

無論我在這裡在那裡

仿佛失魂的蟲鳴……

不想離開

也許嘗試過被愛

會開始仰望未來

傷疤就丟給回憶吧

放下才得到更好啊」

這是華晨宇寫給抑鬱症患者的一首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某種意義上也是寫給曾經得過抑鬱症的他自己。

據說,這首歌唱哭了很多網友,尤其是那些抑鬱症患者。華晨宇卻說,希望大家都聽不懂這首歌。聽不懂的人,才快樂。

抑鬱症並不是一個離我們很遙遠的話題。

在一項多國抽樣調查中,16-64歲年齡段的勞動者「曾患抑鬱症比例」,英國為27%,澳大利亞為26%,美國為23%。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5400多萬抑鬱症患者,其中大部分與學業、職場壓力有關。或許,這個數字還不足夠真實。因為很多人甚至連自己是否生病了,都不知道。

作為一個社會人,你的身邊一定會有抑鬱症患者,如同我一樣。我的高中同學、我的同事,我閨蜜的老公、我朋友的老婆……

最近,在一位身患抑鬱症的朋友家裡看到一本書《雖然痛苦到崩潰,卻無法辭職的理由》。朋友告訴我這本書很治癒。一次她壓力大到幾乎要崩潰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突然覺得:這世界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有很多人都可以辜負,但唯獨不能放下自己,辜負自己。

帶著好奇心,我翻看了這本書。這是一本在日本轟動一時的漫畫書,推特上曾有超過30萬人轉發。它講述的是職場人如何擺脫過度勞累帶來的身體和精神的壓力。有人把它稱為「社畜自救手冊」。

書的作者是日本的漫畫家汐街可奈,曾經因職場過勞患抑鬱症,還有一位精神科醫生結城裕。結城裕也是一位漫畫創作者。兩人的親身經歷,讓這本漫畫書特別能引起共鳴。的確像有些讀者所說,真實到想哭

分享幾點我讀這本書的感受。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能治癒那些有精神疾病的人們,對我們普通人的職場觀和人生觀也很有借鑑意義。

1、不要看著別人還在努力,你就硬著頭皮往前走

社會的快速發展,催促著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拼命向前狂奔。生怕稍不努力就會被拋棄。網絡上有很多打雞血的勵志金句。什麼「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鬥的你」,什麼「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但這本書的作者,精神科醫生結城裕告訴我們,人的身體狀態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能量值、抗壓性、防禦力、手腕,各有不同。

關於這一點,這兩年我深有感觸。去年,我給全家人做了一個PDP性格測試。其中有一項關於能量值的評估,學霸老公明顯低於我。雖然他是明顯的老虎型性格,看起來很有想法,也很有執行力,但能量值卻不高。而我呢,才華不如老公,決策力也不如老公,但能量值很高。

老公很認同這個測試結果。他說他的確很容易感覺到累,不管是當年高考,還是後來去美國讀博士,都從來不熬夜。這麼多年,如果說學業和事業有什麼成績的話,應該歸功於自己的悟性比較高,專注力也比較好。

而我就不同了。我就是比較適合打雞血的那種。一直以來,我都相信勤能補拙。現在想來,我這也是順應了自己的特點。

人與人,的確有很大的不同。別人能加班,不一定你就能加班。別人能做到的事情,不一定你就能做到。這和努力不努力,沒有關係。

也許有人會問:「那這麼說,我們就不需要努力了嗎?」

多年打雞血的我,肯定不會這麼想。我覺得要不要繼續努力,得看兩點:

(1)努力是否讓你感到快樂,有成就感。

如果沒有,甚至感到壓抑,那就得叫停。

(2)努力是否在你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如果一件事大幅超出你的能力邊界,我想,放下或許是你最好的選擇。專注於你能做好的事情。

永遠不要責備自己不夠努力,哀嘆自己為什麼這麼弱。這樣只會強化自己的負能量。不論在任何處境下,都試著給你自己一個正向解讀。

這幾年,李誕、李雪琴等一批脫口秀演員崛起。李誕說,「人間不值得。」李雪琴反問:「北大畢業,就不能當個廢物?」

看不懂世道的人,覺得這是」喪「文化,唱衰年輕人的鬥志。但在我看來,這何嘗不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心靈慰藉

​2、過度「努力」,也許會讓你迷失方向

老師給學生壓力時說,「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老闆給員工壓力時說,「要麼全力以赴地干,要麼早點滾蛋。」

於是我們開始擔心,考不好怎麼辦?失業了怎麼辦?好像我們唯一能選擇的就是,繼續努力下去。

不甘心接受自己的平庸,不甘心被別人看不起,於是迎難而上,以為這就是堅強,最後往往迷失了自己,無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當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努力」這個動作上,往往會讓我們忽略了思考。

現在的工作量真的是合理的嗎?

或許不是。

就像《雖然痛苦到崩潰,卻無法辭職的理由》書中所說,一個月加班超過80個小時,在日本就可以被認定為是過勞,員工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公司便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賠償員工受到的傷害。

現在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嗎?這件事情沒做好,真的都是自己的問題嗎?

不一定。一味地把目光都放在任務本身上,一定會制約我們的思想。

就像我在自媒體上寫文章。我看到很多創作者非常地勤奮,每天都在寫文章。各個平台會不遺餘力地鼓勵你多發文章,多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如果你每一步都跟隨著平台的節奏,很可能就會被帶著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心。

每天都寫文章,但質量不高,閱讀量只有幾百,和那種一周只寫個2篇,但篇篇力求精品,閱讀量過萬的相比,哪一個更划算?微頭條、圖文、視頻、直播、專欄……樣樣都跟風,各種技術、玩法都努力學習。或許你忘了,有些點是你無法突破的瓶頸;或許你正在錯過本屬於你的最大優勢。

這樣的努力,值得嗎?

千萬別把「努力」當做目的。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3、地球離了誰都能轉,不要用「責任感」綁架自己

結城裕在書中說:「一國的首相和總統都能換,何況是你。」

大多數的人都是善良的。經歷過普世的道德觀念洗禮,很多人都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

於是你會看到一些人即便很疲憊,看到有人需要他,也不忍心輕易地拒絕;即便很辛苦,也不忍心讓同事幫一下自己;即便很不情願,也不想給公司造成麻煩。

也許有人說,這好像不是主流意識。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負責任了。

我倒不這麼看。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有那麼幾件事是讓我記憶深刻的。比如,「地球離了誰都能轉」這句話,就是我的前領導跟我說的。

我第一次辭職,是我畢業7年之後,離開一個大國企里還算重要的崗位。當時因為一些事情,我已經疲憊不堪,也已經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但因為擔心手頭的工作,我始終不敢開口跟領導提辭職。憋了好幾天,最後用郵件的形式告訴領導。

領導把我叫過去談話。那天別的話我都不太記得了,就記得最後領導給我撂下這麼一句「地球離了誰都能轉」。

我無從揣測她這句話中帶了幾分怨氣,但許多年後,我開始越發覺得這句話很在理。

公司原本就是設計成無論缺了誰都能夠運轉的模式。如果不是,那是公司有問題,而不是你有問題。

這句話,讓我在此後的數次選擇中,都不再背負無謂的「責任感」。即便我從創業多年、一手培養出來的公司隱退。

於公司而言,我們是萬千個角色中的某一個。但是於家庭而言,我是誰的媽媽(爸爸)、誰的女兒(兒子)、誰的妻子(丈夫),那是唯一。

我開始明白什麼是最不可放棄的,什麼是最需要堅守的。在這些能夠被保障、被滿足之上,我更多的追求才能給我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增量價值。

這是我關於職場的態度,也是我在讀了《雖然痛苦到崩潰,卻無法辭職的理由》這本書之後的一點感慨。分享給你,希望也能讓你有所感悟。如果你的身邊有朋友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擾,也不妨把這本書分享給她們。又或者,安靜地做一個傾聽者,給她足夠的溫暖與關懷。

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值得被關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7/157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