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為讓酸淡的葡萄酒大量出口 他們想出了可怕的「絕招」

奧地利酒廠今天遵守的嚴格規定,反過來致使近年來奧地利葡萄酒在質量上無與倫比的好口碑。

對很多人來說,往葡萄酒里加防凍劑聽起來又蠢又壞,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的一集中,就曾出現過這個場景。然而,在曾經至少有7年,奧地利的很多大酒廠都在葡萄酒里添加過這種有毒物質,一些瓶裝酒中的劑量甚至足以讓人喪命。所以,往酒里加防凍劑究竟是誰的餿主意?為什麼有人這樣做?

你可能會以為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時,食品剛實現工業化生產。美國學者哈維·威利(Dr.Harvey Wiley)帶領他的「毒藥小隊」在食品中提取出了多種有問題的添加劑。但其實葡萄酒事件發生在20世紀末。

故事要從20世紀70年代初說起,當時的奧地利酒廠在葡萄酒市場中轟動一時,他們生產的酒大量湧入市場,價格很低,味道卻特別甜,收穫了十分不錯的口碑。這些奧地利產的白葡萄酒很快風靡德國,並出口到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

哈維·威利(後排左三)和他的毒藥小隊

於是很多德國商店開始向奧地利的大酒廠下單訂酒。他們明確要求這些酒要符合德國的標準(Prädikat scale),希望它們放在德國也是高端的,這意味著酒的甜度必須非常高。然而,因為因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氣候變化,許多葡萄園中的葡萄是密集種植的,這給釀酒師帶來了大麻煩。密集種植帶來更高的產量,這看似是件好事,但是德國人並不想要這種葡萄,他們要的是那種在充足空間裡生長的、在藤上自然成熟的葡萄。

想提高產量,就沒法讓葡萄慢悠悠地自然成熟,結果奧地利酒廠釀造出來的葡萄酒,被當時的一篇報導形容為「又淡又酸」。換言之,雖然已經簽了很多合同,但是很多酒廠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不到約定的標準。因此,為了讓葡萄酒的口感更好,釀酒師們無所不用其極,比如往酒里加糖、加水果,從而提高酒的評級。這些都是命令禁止的,一旦被發現就構成了違約。但如果沒有被發現,他們就能苟且把錢拿到手。

據考證,首先提出要往酒里加入有毒化學物質來提高甜度的人應該是葡萄酒顧問、化學家老奧托 · 納德拉斯基(Otto Nadrasky Sr.)。據說就是他向雇他的酒廠建議往酒里加二甘醇(二乙二醇),說這不光能讓酒嘗起來更甘甜,還能讓酒體像那些高檔酒一樣飽滿,而且二甘醇很便宜。至於這個提議被採納的具體時間,可以追溯到1978年左右,那時產出的酒里已經檢測出了化學物質的添加。往酒里加二甘醇只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它有毒性。人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計為1mL/kg。服用二甘醇後約24小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致死者隨之出現頭痛、腎區疼痛、一時性多尿然後少尿、嗜睡、面部輕度浮腫等。無尿發生後2~7日內昏迷而死。事實上,早在20世紀初,一些為了吸引兒童而添加在藥物中的化學物質促使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內部的全面改革。

言歸正傳,在反覆測試後,添加化學物質的酒騙過了頂尖葡萄酒專家的味覺,流向了市場。不久之後,奧地利酒廠以低成本輕鬆提高葡萄酒質量的方法似乎已經在行業內悄然傳開。當時在奧地利已有超過2000個葡萄酒品牌,最終只有幾百個品牌這樣做了,多數都和最大的品牌或裝瓶商有關。出人意料的是,在好幾年的時間裡,都沒人注意到奧地利賣的是毒酒,因為每升葡萄酒里只需添加不到一克的二甘醇就能讓口感變得像其他酒一樣。一般認為,一次性攝入15-70克的二甘醇才能致死。

結果有人在喝完一打葡萄酒之後很快就中毒死亡。儘管在醫學上定期攝入二甘醇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明確的損傷,還會導致神經系統的問題,但是這不一定與葡萄酒有關,問題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正因如此,這個計劃沒有因為任何人的死而敗露。相反,在奧地利酒廠開始這樣做的第七個年頭,1985年6月27日,西德一個實驗室對當地超市中售賣的葡萄酒進行了定期檢測,以確保它們不含人造甜味劑。這種檢測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義大利葡萄酒廠被曝出從1980年到1982年開始往酒里添加人工甜味劑。這一次,實驗室在一瓶從斯圖加一家超市購買的1983年的Ruster Auslese里檢測出了有害物質。當局得知酒里有毒,擔心是生產線被污染所致,便下令對該地的葡萄酒進行額外的檢測。隨著在越來越多品牌的酒里檢測出這種化學物質,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醜聞從此開始發展,奧地利農業部長君特 · 海登(Günter Haiden)公開承認在三個月前他們就已經檢測到酒里的添加物質了。在這之後,奧地利政府的其他機構也被告知了這一問題,包括即將起訴酒廠的法院。然而,在極度的官僚體制下,沒人能輕易採取任何行動,甚至沒有將真相告知公眾。

一個月後,奧地利總理表示,他們已經在5月10日向西德報告了關於有毒葡萄酒的情況。一個半月後,實驗室宣告了這一發現。西德當局在知道消息之後,就像奧地利一樣什麼也沒做。他們否認自己被告知了任何情況,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被發現,他們還是坦白了。

可想而知民眾會有多憤怒,西德政府為了平息民憤,彌補之前的無為,立刻禁止了所有奧地利葡萄酒在境內的銷售,儘管只有15%的酒廠參與了添加酒的生產。

西德政府還隨即沒收了境內市場的所有奧地利葡萄酒,總計約2700萬升。這些含有二甘醇的毒酒讓他們不知所措,這時,一家混凝土廠提出可以在某些工序中用毒酒代替水作為冷卻劑,這才使得這些酒被安全地處理掉。

在美國,奧地利產的葡萄酒也被檢測出了二甘醇,然而美國政府卻沒有完全禁止其銷售,只要經銷商能證明他們採購的品牌未被污染,政府就允許他們銷售。這聽起來很冒險,但是經過全面檢查,在當年出口美國的1500餘個奧地利葡萄酒品牌中,只有0.02%的品牌被檢測出了有毒物質。更讓人氣抖冷的是,一個面向兒童的無酒精葡萄汁品牌也被發現參與其中,在該品牌的葡萄汁中,每升葡萄汁的二甘醇含量竟達到1克之多。孩子們經常喝葡萄汁,而且於兒童來說,二甘醇的致命劑量遠低於成年人,所以公眾對此很是不滿。

大多數毒酒中的有害物質劑量並不高,而有些酒的卻高到足以致命。曾有一瓶1981年的葡萄酒二甘醇被檢測出含有高達48克的,如果整瓶喝下去,足以送人上西天。

基於這些事實,你可能會覺得一定有很多人因此喪命,然而,據官方統計並沒有人因此中毒死亡,也沒有人因此出現了健康上的問題。

考慮到買到一瓶毒性劑量足以殺人的酒就像中彩票一樣,而且二甘醇對健康的影響往往是長期而不易發覺的,許多人認為,根本沒有人因此死亡或者出現健康問題,正如官方所宣稱。而更有可能的情況是,許多人的健康問題根本就沒有與葡萄酒關聯起來。奧地利葡萄酒從此臭名遠揚。從1984年到1985年,葡萄酒出口量從1.59億升下降到了僅僅370萬升。此後,當地旅遊業也遭受了重創。

奧地利政府補牢顧犬,對所有涉及葡萄酒的產品都制定了相關的法規,並出台了全世界最嚴格的葡萄酒釀造規範。在國際上,他們大力宣傳這一點,試圖挽回奧地利酒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然而一切已為時已晚。直到2001年,也就是醜聞爆發整整16年之後,奧地利葡萄酒的出口額才恢復到醜聞爆發前的水平。

葡萄酒專家卻認為,這起醜聞其實是奧地利葡萄酒業的「福報」。就像當初可口可樂推出新可口可樂而廣受批評,進而讓經典款可口可樂重新占領市場一樣。他們認為奧地利酒廠今天遵守的嚴格規定,反過來致使近年來奧地利葡萄酒在質量上無與倫比的好口碑。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SME科技故事 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7/157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