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湖南全家制假幣 外號"中國第二人民銀行"

 警方在清點繳獲的假幣。近年來小面額假幣更「暢銷」。

湖南道縣「假幣江湖」和打假風暴

在中國大陸假幣犯罪的版圖中,湖南道縣是全國假幣犯罪的「重鎮」。

央行的一份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假幣年平均收繳量近8億元。道縣政法委提供給《中國新聞周刊》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道縣繳獲假幣2352餘萬元,占湖南全省假幣繳獲總額的80%。2018年以來,全國共破獲假幣犯罪案件128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86名,其中道縣籍人員涉案107起、174人,占比均為8%。

道縣壽雁鎮,製販假幣一度很「出名」。壽雁鎮是道縣第一大鎮,當地居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壽雁鎮有「中國第二人民銀行」之稱,在市面上被非法使用的假鈔則被戲稱為「壽雁版」。永州市副市長、警局局長車麗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道縣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偽造、買賣、運輸、持有使用假幣犯罪「一條龍」地區。「刑法規定的每一個假幣犯罪的環節,在道縣特別是在壽雁鎮,都能夠找到這樣一個違法犯罪的存在。」車麗華說。

湖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副總隊長高強此前公開表示,針對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假幣犯罪泛濫的突出形勢,湖南省公安廳向道縣縣委、縣政府發出《關於道縣反假幣工作的提醒函》,公安廳經偵總隊將道縣納入一類經偵工作風險突出縣域。

在道縣,打擊假幣犯罪風暴驟起。亮警燈,拉警笛,拉網式「包村」集中圍剿。2021年1月13日,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公安機關兵分三路,對藏匿在道縣境內的多處假幣犯罪窩點進行「定點清除」,繳獲100元面額2015版假人民幣858萬餘元,打響了2021年全國打擊假幣犯罪的第一槍。2月21日,永州市、道縣兩級公安機關再次出動150餘名警力,對道縣永豐村、牛路口村等製販假幣窩點進行集中統一收網行動,繳獲20元面額的假人民幣364萬餘元。車麗華坦言,使用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警力,一是為了形成震懾,二是做到「除惡務盡」。

「入行」的門檻並不高

特種防偽列印紙、彩色油墨、刻度尺、燙金粉、絲印網……當這些工具材料匯集在一起的時候,情況就「不正常了」。

自2019年1月起,道縣農民陳平開始購買特種列印紙等耗材,並與他的「下線」頻繁接觸,這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專案組成員、道縣警局民警李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陳平是有假幣犯罪前科的「老對手」,而與他接觸的下線人員也都是假幣販子。

印製假幣需要一些專用原材料,例如特種列印紙、彩色油墨等,但這些耗材卻並非管制物品,通過網絡等渠道就可以獲得。道縣警方趕赴廣東,通過對一些原料廠商的調查發現,陳平團伙將要偽造的假幣數額巨大,警方開始了對陳平假幣犯罪團伙長達數月的偵查和摸排。

當確定了以陳平為首的假幣犯罪團伙的列印、加工、藏匿假幣窩點及相關犯罪嫌疑人後,警方4個抓捕組分赴道縣壽雁鎮、富塘街道等地,實行集中收網行動。「當我們衝進屋內時,印表機仍在工作。」李偉說。

車麗華介紹,道縣的假幣犯罪主要「學習」廣東地區,原先主要是從廣東地區的上游犯罪鏈上購買假幣,再做二次加工。隨著印表機的普及,一些道縣人獲得電子母版後,開始自己列印假幣。

對於假幣犯罪而言,製造和販賣兩個環節缺一不可,技術和渠道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李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與廣東地區破獲的「工廠式」機制印刷假幣不同,道縣破獲的印製假幣犯罪仍以印表機列印為主。以列印方式製造假幣,具有設備少、技術簡單、成本低廉的特點,近年來此類犯罪在全國不斷蔓延。公安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搗毀的列印假幣偽造窩點數從每年數十個上升到數百個。

警方在清繳行動中查獲了一大批被假幣犯罪團伙用於印製假幣的彩色油墨。

列印假幣,「入行」的門檻並不高。在網上,通過QQ群等渠道,可以買到利用PS技術製作的假幣電子母版,一些人甚至提供傳授制假技術的「教學服務」。然而掌握印製假幣的「核心技術」則並非易事。

公安部反假幣實驗室負責人董永憲曾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犯罪分子買好紙,燙印好安全線,一層層迭加印刷不同的顏色,印完後進行裁切和二次加工,每張假幣都要用機器或人工加壓,在假幣上形成凹凸感。因其製作工序繁雜,小小誤差就會導致錯位、重影,成為「廢票」,所以技師很「寶貴」,他們可以憑感覺,用普通顏料調出近似真幣的顏色,也因此報酬驚人。

道縣警方近年來破獲的假幣犯罪案件中,「技師」往往都是團伙核心成員,且精通電腦及列印技術。當「技師」進入列印點後,便不再與外界聯繫,找到列印窩點也成為了案件偵破的關鍵。

李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假幣犯罪團伙分工明確,各有工序,「生產不負責加工,加工不負責銷售」。假幣犯罪團伙的結構呈「金字塔」形,越往上則隱蔽性越高。處於「塔尖」的是團伙頭目,他們被稱為「老闆」,牢牢控制著假幣的售賣渠道。而從假幣的製造、出售、運輸整個流程,犯罪團伙都會精心縝密地計劃。

道縣政法委提供的資料顯示,從近兩年偵破的案件看,犯罪嫌疑人不斷更新犯罪方式方法。有的具有較強的反偵查意識,頻繁更換通訊方式,「人貨分離」,「遙控指揮」,一有情況就逃之夭夭,一有機會又另起爐灶,致使偵破打擊更加困難。

李偉透露,當地假幣犯罪團伙印製的假幣,技術水平並不算高,只要細心鑑別就能辨認真假。「做出很真的假幣意味著所獲的利潤會很低。」李偉解釋道。對於一些長期接觸假幣犯罪的當地人來說,造假幣這門「生意」要比在外面討生活好得多。在道縣,印製一張百元假鈔的成本是三四元,而假鈔的批發價則是每張10元,這中間有6~7元錢的「賺頭」。李偉告訴記者,假幣犯罪團伙通常一批會列印數萬甚至十數萬張假幣,金額往往高達數百萬元,產量大帶來的利潤就顯得很可觀。

除了大額假幣,假幣犯罪團伙也開始把目光對準小額面值的假幣,以期「薄利多銷」。今年2月21日,道縣公安機關偵破的唐某玉偽造貨幣案,繳獲的20元面額假幣就達364萬餘元。對於小面額假幣,老百姓警惕性低,容易在現實中流通,這也意味著小面額假幣更「暢銷」。2016年,山東煙臺警方破獲了專做20元面值的假幣的犯罪團伙,1000餘萬元假幣僅用90分鐘就銷售於全國15省27個地市。

跨區域打擊難題

在道縣,假幣犯罪現象由來已久。上個世紀90年代,香港印刷企業大量向廣東地區轉移,在當地培訓了一大批熟練的印刷工,偽造貨幣現象開始滋生。道縣因地處湘南,毗鄰兩廣,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稱,是湖南通往廣東、廣西的交通要道。作為人口輸出大縣,道縣人外出務工的主要去向就是廣東地區,一些人開始接觸假幣犯罪。

2009年初,中國的假幣犯罪形勢變得嚴峻。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代號為「09行動」的打擊假幣犯罪專項行動,湖南等10省區是整治重點地區。公安機關發現,假幣的製造地主要集中在廣東、湖南等地,廣東陸豐、惠來、湖南道縣等地是假幣源頭地區。

「外地原料採購、本地列印加工、外流販賣使用」,這是道縣假幣犯罪的特點。道縣法院網站刊載的一份論文中指出,道縣壽雁、梅花兩鎮成為外流販運假幣犯罪重災區。

近兩年來,安徽淮南、山東青島、江西上饒等多地,破獲了道縣籍人員流竄到當地進行假幣犯罪的案件。這些假幣犯罪的作案手法並不算高明,通常途經多地,以故意使用假幣到集市上購物來騙取真幣。

「A地製造,B地販賣,C地使用。」道縣警局長秦學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假幣犯罪因流竄作案的特點,流動性大、隱蔽性強,打擊並非易事。發案時間和地點的極不固定,加之涉及多個省區市縣,無規律可循。在現今聯合打擊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打擊制售假幣這類跨區域犯罪案件,往往需要省級公安機關甚至是公安部來統籌協調。而受辦案人力限制,跨行政區域進行查處,案件保障難,辦案效率不高。秦學君建議,應加強各級公安機關信息的互查聯動機制,以應對打擊跨區域犯罪所面臨的挑戰。

另一個令警方「頭疼」的難題是打擊處理難。按照2000年《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出售、購買、運輸、使用假幣罪的立案標準是總面額4000元以上。秦學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地公安機關在打擊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往往攜帶少於上述金額的假幣,因其涉案金額低於犯罪認決標准,無法立案,只能進行治安處罰。

當地公安機關對藏匿在道縣境內的多處假幣犯罪窩點進行「定點清除」。

近幾年來,道縣公安機關對假幣犯罪一直保持著嚴打高壓態勢,當地假幣犯罪雖受到遏制,但仍遠未禁絕。車麗華認為,要想從源頭根除假幣犯罪,關鍵在於社會治理要跟上。道縣的假幣犯罪問題,事實上反映了當地基層治理的制度尷尬。

道縣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大體是「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總格局,轄27個鄉鎮場(街道),585個行政村(社區)。目前,完全意義上的社區只有中心城區的10個,另575個村級單位仍屬農村,農村人口仍占全縣總人口的絕大多數。

多位參與偵辦假幣犯罪案件的當地民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假幣犯罪嫌疑人絕大多數文化層次比較低,法律意識淡薄,「年輕人很小就開始走南闖北,社會交往複雜」。一些「早入行」的當地人,靠著製販假幣「致富」,他們開豪車,高檔消費,出手闊綽。這樣的「示範」自然會讓人「眼紅」。製販假幣成了當地一些年輕人鋌而走險,「掙快錢」的一條門路。

車麗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假幣犯罪這類跨區域犯罪,多由一種口口相傳的犯罪手法而衍生出一條黑灰產業。這類現象常常會有一種示範效應,「他賺了錢回來就可以炫富,那麼就可能帶動更多的人加入黑灰產業里去。」車麗華解釋。

暴利、貪婪,加之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和法治建設的相對滯後,使得制售假幣這類犯罪很容易像病毒一樣滋生傳播,從而形成地域性犯罪。道縣法院相關資料顯示,在道縣部分鄉村,初高中是最常見的文化程度。在邊遠山區農村,40歲以上農民有高中文化的不足10%,甚至文盲也不鮮見,根本不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

在道縣農村地區,民警人數最多的壽雁派出所,僅有警力9人,卻轄66個行政村,7萬多戶籍人口,平均每名民警要負責7.3個村。鎮司法人員則更少,僅3人,根本無法兼顧到各村的法治建設指導工作。4個農村法庭,管轄全縣20個鄉鎮一審民事案件,僅有含法官在內的工作人員16名。全縣2個律師事務所、4個法律服務所除一個在仙子腳鎮外,全部設在縣城,且因現行運行機制所限,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基本不到農村服務。因此,農村法治建設力量十分薄弱,再加上農村法治建設經費匱乏,導致了農村法治建設整體上嚴重滯後。

車麗華認為,一個地區在一段時間內某種犯罪類型突出,屬地政府的責任需要落地。要達到源頭治理的目的,打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提升。

反假幣被列入「一把手工程」

道縣印製假幣現象曾一度猖獗。《中國新聞周刊》在道縣大市場、農貿市場等地走訪時,多位商販告訴記者,前些年道縣假幣泛濫,一些人常用假幣購物找零的方式坑騙商販。因金額不大,商販們發現收到假幣後只能自認倒霉,當地的農貿市場、農村集市一直是「重災區」。

近些年來,一些年歲漸大的假幣犯罪「老江湖」回到道縣,假幣犯罪出現代際傳遞現象。李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道縣近年來破獲的假幣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呈現出「家族式」特徵,且年齡跨度大,部分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屬有假幣犯罪前科。道縣警方在偵破陳平假幣犯罪團伙制售假幣的過程中發現,團伙成員多以家族、親朋、鄰里為紐帶,成員之間有共同的利益和信任基礎,對外嚴格保密。

據了解,假幣團伙的窩點往往會選擇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村莊。這類村莊的居民大多是「同姓之人」,村子幾乎鮮有外人踏足,並布置有多重暗哨。假幣犯罪團伙會選擇僱傭同村人作為暗哨,以便通風報信,給警方的偵查帶來困擾。

3月16日,由道縣公安主偵的一起偽造貨幣案,在桂林、昆明、郴州、永州4地統一收網,共繳獲假幣990餘萬元。近五年來,當地公安機關在打擊假幣犯罪方面,幾乎年年都有戰果。但成績背後也反映了道縣假幣犯罪的嚴峻形勢——製販假幣存量大,外流假幣犯罪依然較多。

道縣縣長李天明曾公開表示,製販假幣、電信網絡詐騙、外流盜竊等五類跨區域突出犯罪,「嚴重敗壞了道縣的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道縣的對外形象,嚴重動搖了道縣的發展根基。」打擊五類跨區域突出犯罪,被列為當地「一把手工程」。

湖南省公安廳針對道縣假幣犯罪泛濫的突出形勢,向道縣縣委、縣政府發出《關於道縣反假幣工作的提醒函》,引發關注。警方人士透露,如果道縣再不重視打擊這類犯罪,等到公安部掛「紅黃牌」督辦,局面就被動了,所以湖南省公安廳就先行一步,對道縣下達提醒。為此,永州市警局專門開展了代號為「無影風暴」的打擊假幣犯罪專項行動。同時針對道縣假幣犯罪特點,永州市警局向道縣派駐突擊隊,集中打擊制售假幣犯罪。

道縣颳起了一場整治假幣犯罪的大風暴。《中國新聞周刊》獲得的文件顯示,道縣要求各鄉鎮、街道組織鄉鎮幹部、政法幹警、村幹部採取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地毯式大摸排,篩查出假幣犯罪前科及疑似人員。並要求對製販假幣犯罪重點人員全部建立管控台帳,明確管控責任人,實行「一對一」管控。前科人員由縣警局提供給鄉鎮街道。前科人員近親屬、在外無正當職業者、「一夜暴富」或收入明顯不符者等都被列為重點人員。

道縣希望,這場持續3年的整治風暴,能夠實現該縣全國假幣犯罪重點地區「摘牌」的目標。道縣提出,2021年至2023年,道縣收繳假幣量,在前五年平均收繳量的基礎上逐年增加30%;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道縣籍人員假幣案件數、抓獲道縣籍假幣犯罪嫌疑人數在全國破獲假幣案件數、抓獲人數中的占比,到2021年底,由目前8%下降至7%以下;到2022年底下降至5%以下;到2023年底下降至3%以下。

「(有些地方)總想著走歪路一夜暴富,一個村或者一個社區,成群結夥的都是搞這些灰黑產業。」永州市副市長、警局局長車麗華坦言,這對當地社會可持續發展而言貽害無窮,希望通過集中清剿行動,根除一個區域內假幣犯罪滋生的土壤,達到「連根拔起」的目的。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8/157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