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國公司在華進退維谷 撤離、硬挺或「一公司兩制」

瑞典時尚服裝零售品牌H&M的招牌

繼美歐英加等國就新疆強迫勞動問題制裁中國後,中共當局採取報復措施,通過掀起新一輪民族主義浪潮,對那些拒絕使用新疆強制勞動產品的國際公司進行抵制,迫使外國公司重新考慮繼續在中國做生意的商業及政治成本。

官方煽動抵制

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瑞典的H&M品牌3月31日發表聲明稱,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它將「盡一切努力」贏回中國消費者的信任。聲明表示,公司將盡其所能應對「當前的挑戰,並找到前進的道路」。儘管H&M公司沒有提供抵制活動對其財務影響的數據,也沒有說明要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分析人士估計,短期內,H&M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會受到負面影響,而該公司的在華遭遇是外國公司受迫於中國民族主義風暴的一個典型例子。

在這之前,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歐盟相繼譴責中共在新疆侵犯人權及迫害維吾爾人的非人道行為,並且宣布對中國相關官員和機構實施制裁。之後,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宣布對美國和英國的一些機構及個人採取懲罰性措施。

一名保全站在瑞典時裝零售商H&M在北京的一家商店外。(2021年3月25日)

共青團中央3月24日首先發難,翻出H&M去年發表的一份有關中國新疆棉花的聲明,該聲明對新疆少數民族被強迫勞動和受宗教歧視的報導表示關切,並聲言不再從新疆採購棉花。共青團中央指責H&M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又想在中國賺錢。共青團中央曾經在2017年因美國在韓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而首先發起抵制韓國樂天集團在中國的超市等業務。繼共青團中央之後,央視、人民日報等幾乎所有黨媒官媒對H&M發動了全方位攻擊。

曾經表態拒絕疆棉的國際知名品牌很快成為洶湧驟起的極端民族主義的攻擊目標,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博柏利、拉科斯特等20多家公司。

硬挺還是撤離?

美國亞洲投資諮詢公司的副總裁、曾在中國做過生意的詹姆斯·麥克諾頓(James McNaungt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些美國和歐洲公司不論情願與否,一方面不得不在新疆人權侵害問題上做出政治表態,另一方面又要面對中共煽動的民族主義情緒及抵制,令它們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他說:「如果想抱怨中國,它們最好面對中國報復的現實。在人權理念上展示強烈的高姿態並非容易,這會令它們損失金錢。這是很嚴峻的困境。」

麥克諾頓說,很多公司在華苦心經營了幾十年,面對中共官方時常煽動的民族主義抵制風潮,未來經商的成本及政治成本都要增加。它們需要做出選擇,要麼挺住目前的抵制行動,等待暴風雨過去;要麼重新考量籌劃,逐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甚至撤出,印度和越南等新興國家是不錯的選擇。

他說:「印度的優勢顯而易見。印度現在說,看看我們,可以來印度經商,我們的人權很好。在這個非常困難的階段,一些公司可能會轉移至印度,在其他一些地方做生意。中國的競爭對手,包括台灣,都會非常高興。」

受經濟利益驅使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前新聞研究員趙岩對美國之音說,那些被官方煽動起來的民族主義情緒和網民抵制的呼喊,都是虛偽的「愛國主義」,只要國際商家一打折和免費贈送,立即蜂擁而至,真正的本質便顯露無疑。他說,只要這些國際商家挺住,這陣風就會過去,儘管它們在中國做生意的成本會增加。

他說:「作為國外的企業,當然有人說要麼你就遷走,搬走,要麼你就忍受。其實就像Costco這樣,時不常地給你比劃一下『我贈送』,那就把這些民粹和所謂的民族主義這些人的整個面紗都撕掉了。那老百姓也多少得到點實惠,企業也可以做廣告,因為贈送本身就是一個大廣告。共產黨現在就是受經濟利益驅使,全是騙人的,執政黨需要,沒有辦法。」

實際上,在官方煽動的抵制浪潮過去幾天後,中國網民還是抵擋不住一些被抵製品牌的降價「誘惑」,多地出現搶購潮。3月26日,一張截圖在微博上熱傳。圖片顯示,包括一些主要電商平台的「秒殺」APP「聚好搶」,當晚8點開通一款699元耐克女鞋的搶購。一個小時後,已有超過34.6萬人預約搶購。時間一到,所有庫存幾乎被「秒殺」搶光。第二天,被抵制最嚴重的瑞典品牌H&M全場三折,吸引大批顧客,貨品也是瞬間被搶購一空。

記者近日來聯繫美國全國商會中國中心以及中國美國商會,希望採訪對中國抵制外國品牌的回應,不過到記者截稿時均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一公司兩制」新策略?

香港英文的南華早報近期報導,代表1700多家公司的中國歐盟商會表示,歐盟公司在中國面臨越來越政治化的經商環境。一方面,歐洲的公眾輿論要求這些公司展現清晰的社會責任原則,另一方面,面對中國公眾的反彈,它們被認為在人權方面的表態是「反華」的。歐盟商會表示,不斷政治化的商業環境,使得更多的歐洲公司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來自加州的中國商業諮詢師及地緣政治分析人士Stanley Chao近日在工業周刊上撰文表示,很多公司習慣於在人權問題上打「無知」牌,但是全球的經商環境改變了,這些公司被迫在人權問題上表態。目前,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公共形象處於歷史低點,公司無論大小,都將需要積極表明它們在中國的經營是負責任和符合道德標準的。

Stanley Chao還表示,他的一些美國客戶已經將它們的部分供應鏈從中國移到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緣政治上更中立的國家,其目的是為了讓顧客群看到公司是負責任的。

針對中國經商越來越政治化的困境,Stanley Chao援引歐洲中國政策研究員英莎麗博士(Sari Arho Havrén)的分析表示,相信外國公司將被迫考慮「一公司兩制」的策略,就是將中國的經營與母公司剝離分開。這樣,這些公司的中國部分便可以在中國依據它們良知所能允許的程度自由地經商。

直面經商困境

彭博社近日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隨著中國與美歐等西方國家關係的惡化,國際公司不可避免地捲入各類糾紛和爭端中,而這將是一個「新常態」。而外國公司面對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最好的選擇就是直面 中共當局的虛張聲勢,因為北京往往在關鍵時刻選擇經濟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

分析稱,現實是,北京承受不起因新疆強制勞動或其他糾紛將那麼多外國公司趕出中國,它需要展示出歡迎外國投資及其帶來就業、資本及技術,不能冒險恐嚇國際商界,尤其是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好感已經銳減之際。而且由於抵制所引出的對新疆強制勞動和新疆棉的興趣及討論更不是中共所希望看到的,因為它一向避免民眾談及人權、新疆等這些被它視為禁忌的話題。

美國近期對中國政府主導的打擊美國和其它國際公司的社交媒體運動進行了譴責,這些公司因為強迫勞動問題而決定不再使用新疆地區生產的棉花。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波特表示,中國社媒運動和消費者抵制行動的打擊目標是美國、歐洲和日本公司。她讚賞並支持遵守美國法律並確保消費產品不是通過強迫勞動來製造的公司。美國商業部也表示,已經採取強力行動,阻止中國從在新疆的人權侵害中獲益,並遏止中國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進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9/157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