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曈小曈:關於疫苗的一些基礎知識

作者:

很多人關心疫苗問題,下面是一些關於疫苗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疫苗是什麼?

疫苗是一種特殊的藥物,一種用於預防接種的生物製藥。通常藥品用於治療疾病,而疫苗是用於預防或降疾病的發生。

比如,預防兒童結核病的卡介苗,預防乙型肝炎的B肝疫苗,預防宮頸癌的HPV疫苗,都是大家很熟悉的疫苗產品。

疫苗的研發周期

通常來說,一種疾病的疫苗的研製到上市,通常需要8-20年,B肝疫苗用了17年。還有的更長,HPV疫苗,研發周期超過20年,麻疹病毒疫苗用了46年。

疫苗的研發難度

疫苗是一種高管理、高科技、高投入的生物藥品,研發相當困難。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只是研發出一小部分疾病的疫苗。也就是說,大部分疾病的疫苗研發,都不成功/失敗了。

最新的失敗案例是澳大利亞,澳洲是公認的生物科技強國,但這次澳洲研製的新冠疫苗因為「 HIV抗體假陽性」問題,連一期臨床試驗都未能通過,被迫放棄。

疫苗有安全問題嗎?

人類沒有100%的神藥,疫苗作為一種特殊藥品,自然有安全問題。疫苗的安全性可以分為二個角度。

一是疫苗本身的副作用。疫苗作為一種醫學解決方案,對人群的傷害不能超過病毒對人群的傷害,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前幾天法國、德國爆出英國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被懷疑有「血凝」的副作用,爭議不斷。而1976年發生在美國的「豬流感疫苗」事件,更是讓美國人記憶猶新。

當時衛生專家渲染豬流感的危險性,福特政府於是強推「豬流感疫苗」,國會甚至同意在疫苗安全問題上為製藥企業免責,大干快上的結果,引發了更大的傷害,福特的國家流感免疫計劃很快宣告失敗。

二是疫苗的有效性問題。藥品也是商品,但有其特殊性。打個比方,買了電器有問題可以退貨,但藥品無效的話會害死很多人,這點類似防彈服。很明顯,有效性也是藥品安全性的一部分。

打疫苗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抗體,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如果不能產生有效抗體,那就起不到防護作用,和注射生理食鹽水差不多了。

另外,打疫苗後產生抗體,並非等於有永久保護效果。比如,打過B肝疫苗後普遍產生抗體,但過幾年有些人的抗體消失了。

總之,疫苗的安全性,必需通過三期臨床試驗,經嚴格測試、統計、評價後得出結論。

所以疫苗的研發技術複雜、周期長、成本高、評價嚴。這次世界各國的藥廠,這次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研發出來五、六種新冠疫苗,也是足夠拼了。

疫苗的接種次序問題

接種疫苗的目的,是要形成社會的群體免疫。疫苗的製造有成本,疫苗的提供有限制,這涉及公共決策的有效性問題。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控制病毒傳播有三個關鍵: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從專業角度,疫苗接種首先應考慮易感人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界的共識,本次新冠病毒主要危害老年體弱者。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接種次序如下:

370萬醫護人員先打疫苗,接著是3600萬名65歲以上的高齡者,然後是820萬有基礎疾病者和200萬養老設施工作人員,最後是普通人群。

根據誰要求誰負責的對等原則,日本政府出台了預防接種損害賠償政策。因接種新冠疫苗導致死亡,無論是否存在醫療過失,日本會一次性賠償死者家屬4420萬日元(RMB約270萬元),以及20.9萬日元(RMB約1.3萬元)的喪葬費。

如果成年人因接種疫苗導致發生一級殘疾,政府每年支付505萬6800日元(RMB約31萬元)的殘障年金,若是選擇在家看護,會附加84萬4300日元(RMB約5.1萬元)的看護費。

疫苗的利潤問題?

從經濟角度,任何藥物,都是商品,必然有一個成本問題。疫苗是一種特殊藥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東西,也要考慮經濟性。

對於民眾來說,如果有優質的疫苗,可以顯著降低疾病發生率,比治療類藥物更有吸引力。對於藥廠來說,疫苗廣泛使用,比普通藥物更具有市場誘惑力。

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針對一種病毒,某公司研發出來了兩種疫苗,一種長期有效,一種短期有效,從公司利益角度大概率會推出短期有效的產品。這怎麼解決?」

其實,其實這種現像在任何行業都普遍存在,只需要開放市場競爭就行,任何高利潤產品,總會有競爭者不斷進入。

正是有強大的利益驅動,才能有更多的新藥、新疫苗出現。如果大家都幻想一個人人免費的美好世界,站在道德高地批判藥廠的逐利性,那未來人類就不會有新藥了。

首先要有藥,然後再談用藥。兩害相權取其輕,正是理解社會的真諦。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之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11/157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