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腸癌早期症狀隱匿,發現便是中晚期,一項能「救命」的檢查,這6類人趕緊做

「我年紀輕輕,為什麼要做腸鏡?」

「每天大便很正常,會有什麼問題?」

「腸鏡很痛苦吧,會不會戳破腸子?」

大部分人都會有類似的問題

有很多人腸道沒有不舒服,腸鏡卻發現直腸或結腸息肉,有些息肉病理結果甚至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前病變。

49歲的趙先生,平時不抽菸、不喝酒,注意鍛鍊,身體很好。

3個月前,他偶然聽說一個50多歲的親戚被診斷為晚期直腸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初期症狀是大便帶血,被當成痔瘡治療了一年多。

這個消息讓老趙嚇了一跳,他長期坐著工作,也有痔瘡,一旦「上火」,就會大便帶血。於是,老趙急忙找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莊競,莊競為其預約了腸鏡檢查。

結果發現,在乙狀結腸距肛門20cm處,發現兩枚直徑0.4cm-0.6cm大小的息肉,另在橫結腸還發現有3個比較小的息肉,直徑約0.3cm大小。

病理提示:符合管狀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其實就是早癌,可以限期內鏡下切除。

結直腸癌早期發出的「求救信號」

莊競介紹,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它的發展歷程猶如蝌蚪變成青蛙,也如新鮮的蘋果逐漸變爛。早期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不通過醫學檢查很難發現,是典型的「寂靜的腫瘤」。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具體有以下幾種症狀。

1、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變細等。結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2、腹痛:部分患者以腹部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的症狀,另一些患者表現出不完全腸梗阻的症狀,如腹部陣發性絞痛、伴腹脹、排氣、排便不暢。

3、黏液便或黏液膿血便: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此時,警惕是結腸癌。

4、貧血、低熱、乏力、水腫、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狀:隨著腫瘤擴散浸潤,腫瘤表面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腸鏡檢查真的能救命

腸鏡,也稱電子結腸鏡,是一條長約200cm、直徑約1cm,末端裝有微型電子攝影機的可彎曲的纖維軟管,在醫生操作下通過肛門置入直腸、結腸直到末端迴腸的腸腔內。

內窺鏡中心博士張俊介紹,醫生在腸鏡相連的顯示屏上觀察腸壁表面,發現問題用附屬設施進行採集標本及相應治療,病情診斷後輔助臨床後續藥物或手術治療。

消化道腫瘤的前期症狀很隱匿,當出現症狀(如腹痛、便血、大便性狀改變、貧血等)時大多已是中晚期。

絕大多數的結直腸癌是由小息肉演化而來,腸鏡檢查不但可以腸鏡下切除小息肉,還可以鉗取小塊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和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而指導治療。

在它還是息肉時發現並切除它,就能阻斷其癌變進程。這不是救命嗎?

隨著內鏡技術的日臻成熟,內鏡下黏膜切除、黏膜下剝離(EMR、ESD)技術不斷進步,不但可在結腸鏡下切除結直腸息肉,也可在結腸鏡下切除早癌。

這些高危人群需做腸鏡檢查

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劉鶯說:「一般來說,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腸鏡,然後根據結果決定後續檢查頻率,以下高危人群更應縮短檢查頻率。」

1、有家族遺傳病史人群。

2、有腸息肉病史人群。

3、排便不規律的人群。

4、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貧血人群。

5、做過結直腸癌手術人群。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河南省腫瘤醫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2/158405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