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假如當年美國沒有發明原子彈 會對二戰的結果帶來什麼影響?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向日本本土的廣島和長崎投放兩顆原子彈,8月8日蘇軍出兵中國東北,通常被認為是日本決定無條件投降的兩大因素。

這兩大因素中,到底是哪一個更加重要?揉碎了日本人的小心肝?

是蘇聯人撕毀互不侵犯條約(《蘇日中立條約》,有效期五年,到1946年4月到期),日本人認為以他們的實力,原本是可以與美國人抗衡一番,通過殺敵一千、自損一萬的方式,讓美國人多死一部分人,當美國人喊疼之後,或許能夠有一個可以接受的結局。

蘇聯人撕毀條約也絕非毫無徵兆,雅爾達會議中,蘇聯承諾歐戰結束後的三個月內出兵遠東,歐戰結束日是5月8日,蘇聯人就趕在了8月8日的最後一天。美國人扔第一顆原子彈的時間為什麼是8月6日,也有趕在蘇聯人出兵之前的意味。

原子彈威力是很猛,假如盟軍事先沒有對日本進行飽和轟炸過,忽然就來了一撥原子彈,日本肯定受不了,但真實的歷史是日本面對腦袋上的原子彈,表示無感——「C'estça, la vie,這就是生活」。

就在原子彈投放前的幾周里,日本本土已有二十五個城市遭到轟炸,其中八個城市的被毀程度遠遠高於廣島,其中的富士市被摧毀的程度更是達到了99.5%。轟炸是常態,一天沒來轟炸反倒才是意外,此時的日本無論是政府還是市民,已經與美軍投下的炸彈和燃燒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轟炸是壓不垮日本人的,日本人用木質房屋的造價與美軍炸彈的造價死扛,人命反而在「一億玉碎」的口號下最不重要。

假如蘇聯人再不出兵,美國人的忍耐力也很有限,在沒有原子彈的背景下,天皇的皇宮和京都古城將不再被特殊照顧,這種高密度的無差別轟炸最終也一樣會摧毀日本政府的抵抗雄心。其實在美國投放原子彈和蘇聯出兵之前,天皇的御前會議上已經吵成了一團,悲觀傾向壓倒了殘存的抵抗傾向,彼時的日本,民眾已經有「頹廢之兆」,「自棄風潮」,那根脆弱的心弦隨時可有繃斷,投降只是時間問題和討價還價的成交砝碼問題。

大膽假設一下,要是日本政府無視民眾情緒和兵民傷亡,決意抵抗到底,蘇軍出兵東北和半島後,日軍抵抗激烈,使蘇軍也付出了很大傷亡,那麼蘇軍對日本的恨意馬上強力反彈,日俄戰爭以來積累的情緒一併爆發,那麼關東軍的死相一定更加難看,絕不是後來的去西伯利亞當個戰俘被餓死那樣簡單。而進軍到漢城的蘇軍也不會響應美軍號召退回北部,勢必占領整個半島,而且堅決不會吐出骨頭,反正美軍也絕不可能登陸半島——他們的主戰場是在日本本土。

日本本土被炸毀石器時代並非捕風捉影之談,天皇被炸死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屆時中國大陸戰場上的日寇將會好對付的多,畢竟那個支撐他們精神信仰的人神已經不存在了。

這個過程將持續一到兩年,具體時間根據人神的死訊而定。對後世的影響,根據前文所述,對半島影響最大,因為美國人無從插手;對日本本土當然也有影響,燒焦的四國或者九州的土地上,將非常有機會出現來自中國的遠征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holdgam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4/158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