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蒙台梭利教育是這樣做的

如果說人生有什麼事情是永遠也沒有準備好的,我想為人父母一定必在其中。

生而為父/母,誰都是第一次,「幸福、好奇、茫然、欣喜」,那種感覺百感交集,痛並快樂著,每一天都刺激無比。

然而隨著孩子的降臨,我們在喜悅的同時更是多了一份責任。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便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想你一定在夜深人靜或忙碌閒暇時思考過一個問題,「我的孩子,要培養成什麼樣?成人後要具備什麼品質?

獨立、自信、創造力、領導力......

這些詞,你也一定都想過,並為之努力過。

也有很多父母會回答「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那麼,責任感為何很重要?

培根說:「責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它若早早地播種在孩子心田裡,將會收穫一生一世的幸福。」

那麼,蒙台梭利教育中,是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穿衣、吃飯、洗漱、作息等,而這些日常行為習慣,也是幼兒園重點培養的方向。

從最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往往對家長依賴性非常強,這也進而導致了這些孩子缺乏責任感,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容易退縮。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從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讓孩子在其能力範圍之內,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麼,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是如何體現的呢?

蒙台梭利教育環境注重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自己穿脫衣服、用玻璃杯倒水喝、繫著圍裙擦桌子、用剪刀剪紙等等,很多孩子在家被禁令的「工作」,在蒙氏園卻鼓勵孩子大膽去做。

在蒙氏教室日常生活區的架子上擺放的都是蒙氏教育獨有的教具:帶有勺子或鉗子的托盤,擦鞋工具和一隻鞋子,水果、蔬菜和刀子,各種不同扣件的布框……

就是這些成人眼中看似普通的教具,成人「不屑」去做的工作,在孩子眼中卻是那麼的好玩、有趣。

自己動手去做,才能讓孩子在手眼協調中促進心智的發展,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值得父母們深思。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永遠別去幫一個孩子做他自己覺得能搞定的事情」。

當孩子能夠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成人要記住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

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當孩子能夠獨立地完成某項工作的同時,孩子的自我尊重和自信就可以得到發展。

通過發展他們的日常生活技能「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的責任感不是天生的,需要從小培養。如何培養責任感?那就要給予孩子做事情的機會。

孩子的責任感,其實就是在一件又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當中建立起來的。

孩子每做一件事,就是在學習和提高自身的技能,而這些技能也成為了他承擔責任的支撐。

在蒙氏幼兒園,能夠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做事情的空間和機會,從最開始入園的日常生活區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到感官區、數學區等其他領域工作,孩子都能夠自由的進行工作。

在蒙氏教室里,孩子們自由的使用身體和小手,不斷完善大腦與身體的配合能力,當孩子的動作愈趨熟練,控制愈趨完美的時候,他們的自信心和集體歸屬感也就越強,進而提升了他們的責任感。

做事情有始有終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自制力較差,有時候做事情往往有頭無尾。

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其實就是對其自制能力的培養。當孩子能夠學會控制、約束自己行為的時候,他們的責任感也就具備了。

在蒙台梭利教學中,孩子操作教具的時候,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

即一次只取一份工作,教具輕拿輕放,工作做完之後要整理好,從哪裡拿的送回哪裡去。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忘記將教具歸位,但時間長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教具歸位才算是工作完成。

有序的蒙氏教育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內在秩序。

蒙氏教育給予了孩子自由工作的環境,在工作中讓孩子找到興趣所在,養成做事情有始有終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並不僅僅是對其他人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言行擔當,孩子能承擔多少責任,未來就有多大出息。

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是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需要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如此才能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5/158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