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年輕人開始反環保 究竟是在反對什麼?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星巴克門口大清早總會排起一列長隊。

▲圖片來自:星巴克中國微博

他們不是排隊在買咖啡,而是自己拿著帶來的杯子,等著裝免費咖啡,星巴克希望藉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同樣也是為了環保,星巴克以及很多奶茶店的另一件事,現在依然還在被全網吐槽——紙吸管。

不止紙吸管,很多跟環保有關的事情,起初,並沒有太多人關心,也沒有太多人踐行,直到環保開始把觸角伸向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

▲圖片來自:星巴克

披著環保外衣的食物、衣服、汽車、生活用品紛紛湧現,打著環保口號的企業、品牌、組織、偶像眾聲喧譁。

現在,環保這個詞也變得不再純粹。它開始真假難辨、爭議纏身

於是,年輕人也開始「反環保」了。

年輕人開始反「環保的智商稅」

當格陵蘭的夏天冰川不斷解體,北極熊在汪洋中尋找立足的薄冰,南極冰蓋上的暴風雪瀰漫開來,高溫引發澳大利亞山火,珍稀動物從易危到瀕危到極危……環保在危機之下成為大勢所趨,也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潮流

而紙吸管,是年輕人開始抨擊環保的導火線。

為了跟上環保潮,2018年6月20日起,肯德基就開始在新加坡84家分店停用塑料吸管,麥當勞很快在9月跟上,星巴克2020年之前開始全球停用塑料吸管,隨後,紙吸管也在喜茶、奈雪、瑞幸等各大知名飲品品牌推廣。

當吸管變成紙的,人們首先要忍受用它艱難地插進杯蓋、吸飲品糊嘴的另類味覺,而且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喝完,不然紙吸管就會變成紙條,在飲料里柔軟地鋪展開來,奶茶、珍珠、吸管旋轉著融合,成了一個永沉杯底的夢。

此時人們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我要選道德這邊的環保,還是選欲望這邊的爽快?

不過,當他們得知紙吸管根本沒想像中環保時,夢徹底碎了

因為再生紙的質量一定比原生紙差,紙吸管幾乎只能作為一般垃圾處理,無法進行回收,它在「一次性」和「可降解」上的屬性,甚至比不過部分可回收的塑料製品。以紙代塑,還會加劇樹木砍伐、加工製造等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

紙吸管、紙杯、木勺等確實可以減少塑料垃圾,卻不是解決塑料污染的根本途徑。

▲可口可樂新紙杯飲料

就像麥當勞、星巴克採用紙吸管一樣,人們發現大公司一旦開始環保,我們手中的產品就有可能被「剝削」

取消手機配件,是另一件屢上熱搜的「環保事件」。

蘋果在這事上帶了一個頭,2016年 iPhone7發布那天,也是3.5mm耳機接口被取消的那天。AirPods開始熱銷,各大 Android廠商包括華為、OPPO、vivo很多機型都開始不配耳機。

▲左邊耳機接口被捨棄

蘋果稱取消耳機接口是為了更大的機內空間,理由尚可接受,直到手機充電器也不再是配備。

去年10月的蘋果發布會上,蘋果進一步取消了充電頭,表示大家手中充電器太多了,取消充電頭能減小包裝盒,消耗更少原材料,減少運輸量。

一頓操作猛如虎,蘋果號稱可以減少超200萬噸的碳排放量。

▲ iPhone12盒子變薄

跟隨其後的,是暗諷蘋果不配充電器的三星,也在 Galaxy S21系列中取消了充電器,華為、小米的新機同樣採取了不配充電器的策略,不過給了消費者要或不要的選擇。

在手機廠商的「輪番轟炸」下,人們開始質疑品牌宣傳的環保,背後或許並不簡單。

在充電器被拿掉、運輸量減少的同時,企業也減少了製造成本和運輸成本,此外,在這個「快充時代」,手機廠商之間並沒有統一快充協議,也就是說,消費者們買了新手機之後,依然需要再買一個快充充電器,這又給手機廠商們帶來了一筆快速充電器的新生意。

▲圖片

回過頭來,充電器還是要生產、要運輸,充電器的成本,則變相轉移到了消費者頭上

其實「環保」的目的,消費者也並非不能接受,只是當環保和方便對立、和自身利益對立,人們環保的心開始變得猶豫不決

這種猶豫,在他們發現「環保」可能只是外衣時,吐槽來得更加兇猛,環保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現在的年輕人,身處無處不「搜索」的網絡環境,也更追求信息透明化,關於環保的智商稅,不會那麼輕易地交了。

▲圖片

在環保變成一場象徵正確的「秀」時,他們看得更加清晰。

年輕人開始反「環保的表演」

近年來,因為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費,而數度遭到嚴峻公關危機的國外快時尚品牌,也不可避免地通過「洗綠」自己,來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錢包

只要一貼上綠色有機的標籤,他們就賺到盆滿缽滿,一線奢侈品牌也大走環保路線,從掀起抵制皮草的運動,到讓時尚人士化身品牌公益大使。

▲圖片

但實際上,他們從生產,到運輸,到焚燒填埋舊衣,整個鏈條上的大量碳排放根本無法避免

Burberry在2018年和眾多時尚品牌簽署環保協議後,7月就被爆出燒毀2.5億元的商品,H&M更是爆過一次性焚燒60噸滯銷衣物。

當環保不再只是環保,它成了形象作秀、價值觀強硬輸出的藉口時,年輕人開始「反環保」

他們反的不是環保本身,而是抨擊假環保,以及打著環保幌子行著不環保之事的人們

對環保的追求,不止是時尚品牌,更貼近我們身邊的,是飲食的改變。

▲素食品牌 Sana Sana

英國著名智庫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曾公布,根據多國的調查結果,肉類食品和奶製品的大量食用是造成氣候變化問題的主要驅動力

畜牧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的比例接近15%,超過了全球所有汽車、卡車、飛機、火車和船舶的總排放量。

所以,人們開始大力弘揚素食,新的素食消費品牌不斷湧現,尤其是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人造肉巨頭公司,掀起了植物肉的消費浪潮。

從社會名流、明星網紅,到平民百姓,很多人都視素食為榮,將素食視為食物唯一的未來,倡導全民都應該吃素食,一場新的「表演」又開始了。

在 Instagram上擁有130多萬粉絲的素食博主Yovana Mendoza,就在網上全面展示自己的素食生活和養生理念,以及素食給她帶來的健康、陽光、積極的生活狀態,她也藉此推廣自己的素食產品、素食課程,建造了自己的商業素食版圖。

▲ Yovana Mendoza

不過在她營造的平台之外,有人卻發現她在朋友發出的 Vlog視頻中吃魚肉,發現有相機拍攝時,她趕緊用手擋住。視頻爆出後,她的素食形象也瞬間坍塌——原來她只是「線上吃素,線下吃肉」。

Yovana Mendoza解釋自己是為了健康原因不得不吃肉,但網友們已經對她失去了信任。後來,多位外國素食網紅都坦誠說出自己其實也會吃肉,芬蘭網紅 Virpi Mikkonen吃素15年,但也因為身體出現問題而重新吃肉。

這裡並不是要抨擊吃素,素食本身並沒有錯,吃肉吃素,都是多元選擇中的一種。但至少要讓消費者知道事實,理性對待和選擇吃素。

▲ Yovana Mendoza解釋自己吃肉的原因

而現實中真正的趨勢是,肉蛋奶消費還在越來越多

因為中國的工業和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已經不再處於吃不起肉的年代了,中國人的蛋白質攝入都跟了上來,新一代中國人還在吃越來越多的蛋白質,也長得越來越高。

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從1985年到2019年,已經成為全世界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19歲的中國男性平均身高175.7cm,女性163.5cm,這個數字現在已經是東亞第一。

▲圖片

在這矛盾、對立重生的環保話題中,中國很多年輕人們攻擊假環保的品牌、捍衛自己的「吃肉權」,甚至還捍衛「碳排放權」。

儘管肉類消費、碳排放都與環保相悖,但他們認為,捍衛「吃肉權」和「碳排放權」,背後是維護的是我們發展的權利,它與全世界的未來都息息相關。

環保背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對抗

放大來看,「反環保」的背後,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與自然、經濟、社會之間的一場漫長博弈

從刀耕火種,到化石燃料應用,人類的文明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對自然環境的改造上。

人類近代的進步,就是通過資本擴張、殖民統治,以及最重大的工業革命而實現,背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因為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過於嚴重,工業化的國家,也首先開始重視起環保

▲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圖片來自:United Nations– Office of Legal Affairs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開啟了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面世。

不過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環保並非絕對的第一要務,迫於生存壓力,很多中小企業都會或多或少地忽視環保,但在提高廢水廢氣排放標準後,企業利潤變成了負值,大部分舉措根本無法落地踐行。

很多開發中國家依然在努力踐行環保的路上,只是他們卻很可能成為環保責任轉嫁的受害國

▲貴嶼鎮的家庭作坊冶金

中國就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過去20多年裡,中國累積進口了1.06億噸洋垃圾,從1992年開始,中國就已接收全球超過45%的塑料垃圾,中國汕頭的貴嶼村,甚至被稱作「世界垃圾場」。

隨後,貴嶼鎮的環境也不可避免遭到惡劣破壞——垃圾無處安放、焚燒黑氣遍布、河流遍布污水、年輕的小孩疾病纏身……

但這件事目前依然很難快速解決,因為對於垃圾輸出國,消滅垃圾會耗費資源和金錢,而運送垃圾顯然划算得多,而收納垃圾的地區,又能通過拆解垃圾提煉稀有金屬等,獲得豐厚的利潤。

▲貴嶼鎮,圖片來自:Green Peace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就是會帶來層層的「剝削」,垃圾總要到一個地方去,它會從上往下漂流,直到腐爛一地

非洲很多貧困地區,還生活在低成本甚至負成本的狀態,更為現實的問題還一大堆,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更難談環保的行動了。

經濟和環保,總是在天平的兩端搖擺不定

當漆黑的河流、禿頂的山頭、霧蒙蒙的城市開始頻頻出現在新聞中,我們看著自己對自然犯下的「罪孽」,希望通過回歸和改善自然從而得到救贖。

在惡劣的環境背後,環保主義者也越來越多。

▲圖片

真正熱愛和推崇環保的人士,踐行的理念是透明的「可持續發展」

他們認為環境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工業化的推進,必然會帶來污染環境的惡果,但也是工業化的推進,也能讓我們有更多能力和技術來進行環境治理,而大自然可以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一個緩衝。

我們則應該通過可持續的管理和深度修復,透明地展示環保的行動,並去號召它。

但現實中這一點的確很難做到,1992年里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就已經為「環境和發展」熱議過,至今依然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

於是環保主義者中,也出現了一部分「極端環保主義者」

▲圖片

他們認為在人類對自然無止境的索取之下,世界很快就要毀滅,人類很快就要走向末日。因此,為了阻止這一天的到來,人類必須立刻取締燃油車,停用化石能源,全員吃素。

這種完全不現實的目標,自然遭到了很多「反環保主義者」的攻擊

他們指責極端環保主義者只知道說空話,不食肉糜,不做實事。因為不砍樹、不開荒,人類就沒有生存空間;關停工廠,大量工人也要失崗;素食愛好者有吃素的權利,每個普通人也有吃肉的權利;現在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廢棄電池實際上也有極大的重金屬污染……

類似這股「反環保潮」的運動,早在19世紀末的美國就已經風行過。

美國克利夫蘭總統設立國家森林保護區時,被美國西部一些州指責其為了保護森林,忽視了人的利益。20世紀90年代初,打著保護私有產權旗號的反環保組織——「明智的利用」運動興起,參與人數高達400萬,他們都在反對環保法規,追求自身權益。

▲圖片

不過值得謹慎的是,我們的意識,總是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實際上,環保的現實情況往往十分複雜,也難以清晰劃定

環保無需極端化,它是一個多元的命題

為了保護當下環境,完全放棄技術的發展是不可行的

人類的創造力,其實才是「終極資源」。誰也不知道哪天新的能源、新的科技就會讓社會天翻地覆,讓現在的環保問題都將不是問題。

為了經濟發展,完全不顧環境也不可行

畢竟很多環境問題還沒到毀滅地球的程度,卻已經足以毀滅很多人。

▲圖片

「科技驚悚小說之父」Michael Crichton表示:

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將現實與想像區分開來,將真理與輿論區分開來。這在我們的資訊時代特別地緊迫,特別地重要。

在當下,任何一種極端化的情緒,都無法解決問題。

世界在不斷變化中達到平衡,根本無法維持或達到一個最理想的狀態

我們經常還會忽視,其實環保本身的定義,就是人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所以,環保並不是要求返祖,拋棄工業退回原始自然生活;也不是完全自由發展,在經濟起來後進行任意的排放和改造——而是人和自然的友好共存

環保本就不是為了地球,而是為了人類自己。

人類只是地球45億年來的漫長歷史中的一小段,但對於我們來說,地球是生存的一切,我們必須維護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

▲圖片來自:mintpressnews.com

只不過矛盾的地方就在於,為了這個居住環境的可持續,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和犧牲

它可能會是消費體驗上的損耗,可能需要在生活中放棄一些方便,我們從小就知道的很多環保小舉措,實際上堅持做下去也是非常之難——

比如隨手關燈、節水為榮、浪費可恥、減用空調、多坐公共交通、減少尾氣、多用布袋、自備餐盒、植樹護林、垃圾分類、辦公無紙化、選綠色包裝、用無氟製品、選無磷洗衣粉……

這些努力現在依然重要,看起來很小,加起來卻很大。

環保的好處誰都知道,只是誰都不想自己來為環境問題買單。

1968年,英國加勒特哈丁教授還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模型:公地悲劇

它指的是在公共資源面前,任何人都有使用權,則每個人都會傾向於過度利用、擴張生產,實現個體利益最大化,最終則會造成資源枯竭和破壞。

這也是造成資源枯竭、生態惡化、環境污染的很大原因。

而要阻止這個「悲劇」並不簡單,它需要制度的管理,需要道德的約束,需要群眾的呼籲,更需要個人的克制

從每方面來看,環保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各方面的對抗,也足以讓環保寸步難行。

▲圖片

關於如何在環保中前行,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克勞斯在《環保的暴力》裡,曾提到過以下幾點:

我們不要自上而下地組織人家的生活,讓我們容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我們不要屈服於流行趨勢。

我們不要容忍科學的政治化,不要接受「科學共識」的錯覺,這只不過是高聲的少數而絕不是沉默的大多數所達成的共識。

讓我們對自然保持一種敏感和關注,並要求那些最為高調的環保主義者做到這一點。

讓我們對人類社會的自發演變保持謙卑的態度。讓我們相信其隱含的理性。不要試圖將其延緩或改變其方向。

讓我們不要被災難性的預測所嚇倒,也不要濫用這種預測來為人類生活中的不合理干預進行辯護。

這些點,讓我們得以多角度看待環保,以及「環保」身邊的事與人。

環保是個複雜的問題,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命題

面對看似正確的事物,保持懷疑的態度很重要。面對看似瘋狂的事物,保持清醒的認識很重要。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理財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9/159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