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超級乾旱來襲!萬物齊漲隱現憂 通脹恐更超預期

全球萬物齊漲未了,無論是「死物」的晶片、鋼銅、運費,抑或「生物」的玉米、橙、咖啡豆、牛肉等,皆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跡象,接下來的通脹恐更超預期。

【玉米漲價隱憂再現美產區超級乾旱】

牛肉、橙、咖啡豆可能不是每個人皆喜愛,相對之下,用途更廣泛的玉米漲價就更令人憂心,因它既是重要飼料,又同時能用於榨油和動力燃料。周二於芝加哥交易的穀物期貨多數報跌,僅玉米上揚,且連續第二天上升,主因是出口需求強勁及對美國部分地區天氣乾旱,可能會給近期播種的農作物帶來供應壓力,尤其另一生產大國巴西次季玉米產量已受天氣高溫乾燥影響。

有報導指出,「永久乾旱」或成為美國西部新常態,目前北達科他州、密西根州玉米帶尤其陷於極端氣候,當地農民灌溉用水被完全切斷,嚴重影響收成,超過85%的玉米產量受到衝擊,使玉米漲價隱憂再現。事實上,美國西部乾旱已持續多年,形勢愈益嚴峻,尤其是即將到來的野火季節,將整個地區置於極高風險之下。據統計,加州有史以來最大的5場野火中,有4場發生在2020年,故專家警告今年很可能更糟糕。

據美國著名財經博客Zerohedge引述分析師Michael Snyder警告,美國本周水資源危機進一步加劇,因監管機構關閉了一個為農民提供灌溉用水的關鍵水庫。水資源危機迫使許多農民要摧毀部分農作物,以換取另一部分農作物的存活機會。已有農民預計,農產品減產將大幅推高價格,雜貨店或因未能轉嫁成本而蒙受損失。

當地分析指出,在各類農作物中,玉米產量尤其受創。美國農業部稱,截至5月11日,有96%的玉米產量都在乾旱地區。據悉,今年5月上半月是美國玉米帶30多年以來第5冷、第9干,而截至5月9日當周,主要玉米產區的播種完成率已達67%,高於去年和5年平均水平,意味生長進入關鍵階段,任何意料之外的乾旱皆會引發嚴重損失。

正因如此,近兩個月玉米期貨價大升,每蒲式耳累漲1.6美元,升幅達22%,一度突破近10年高位。周二玉米期貨收漲0.9%,報每蒲式耳6.5825美元。中國對玉米的需求有增無減,4月進口達185萬噸,按年大增1.08倍;今年首4個月達858萬噸,按年升3倍。

【日本鋼企加價越南限出口】

中國以至全球鋼鐵需求強勁,推動制鋼原料鐵礦石價格本月屢創新高。日本東京制鐵宣布,6月起全面調高鋼材價格,漲幅介乎9.5至17.6%,為連續3個月提價。外界預測,東京制鐵加價後,勢將帶動全球新一波鋼材漲價潮。由於東京制鐵的鋼材主要用於建築業,包括南韓浦項鋼鐵、現代制鐵及中國寶鋼等亞洲競爭對手,皆密切關注該公司的定價。

更甚的是,為平抑鋼價上揚,越南近日要求國內鋼鐵製造商增加生產,並罕有地限制外銷!對建築重要的熱軋鋼卷於越南的進口價格已漲破每噸1,000美元,創13年最高,年初至今累漲50%。越南是東南亞最大鋼鐵進口國,去年共買進1,320萬噸,主要來自中國。

為應對供不應求,澳洲礦商必和必拓宣布,其在西澳的鐵礦石項目未來數日投產,加上中國政府加強控制商品價格,使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周三回落5.7%,至每噸201.8美元;大連鐵礦石期貨亦挫4.4%。

【銅】

除了鋼鐵外,另一種建築重要原材料銅也出現「限出口令」!智利政府在修憲選舉中慘敗,由左派政黨主導修憲工作後,當地的銅礦業正面臨30多年以來最嚴峻的法規威脅,增添銅礦供應的風險,勢支持銅價續漲。倫敦期銅周二曾大漲1.2%至每噸10,496.5美元,周三仍於高位徘徊,再度逼近上周創下的10,747.5美元歷史高位。

目前智利修憲委員會的成員結構,使必和必拓(BHP)等礦業巨企面臨更嚴格的法規,營運環境相當不利,更可能要承擔最重的稅項。雖然修憲過程可能要花一年,但足以限制業界大規模投資。

國際鍛銅委員會(IWCC)表示,今年銅市場的供應缺口約50萬噸,明年料大致恢復供需平衡。綠色能源轉型推動需求上升,在缺乏新銅礦下,全球最大銅貿易商Trafigura和高盛均預期,銅價未來數年將升至每噸15,000美元;花旗料銅牛市進入第二階段,未來3至4個月會突破12,000美元。

【阿根廷遏通脹暫停肉類出口30天】

環球糧食危機絕對真實,並正對外擴散!為應對本土物價失控式飆升,世界上第4大牛肉出口國阿根廷於本周初已宣布,將暫停肉類出口30天。

數據顯示,該國通脹在今年3月狂升後,4月按年計更飆至約46%,可想而知通脹情況多麼可怕,致使阿根廷政府證實,由於國內牛肉市場價格持續飆升,要採取緊急措施應對,在未來30天暫停出口,期間同時會實行其他舉措,以改善肉品出口的監管,限制投機活動並避免外貿逃稅。如果政策成功壓低肉類價格,出口禁令可能提前結束。

該國肉類出口產業協會就此表示,儘管物價上漲,但政府選擇關閉出口是錯誤的做法,將持續與政府協商。有專家估計,限制出口可能帶來2.4億美元的損失。

事實上,當地政府限制出口是無奈的決定,由於肉類成本不斷上漲,已困擾當地民眾數個月以上,加上經濟連續3年衰退,部分消費者已明言,無能力負擔國產牛肉。通脹顯然已削弱經濟增長和民眾的消費能力。數據顯示,阿根廷是全球消費物價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今年首4個月的物價累升幅度達17.6%。

再者,該國近年擴大肉類出口,以協助肉品產業,惟內部供應減少,引來出口上升推高本土物價的困局。據當地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阿根廷牛肉和牛皮的出口額為33.7億美元(約262億港元),因疫情關係,與2019年相比下降16.5%,主要出口到中國、德國及以色列

該國總統費爾南德斯近日坦言,對物價上漲,尤其是食品價格上升感到擔憂。他抱怨阿根廷每月食用的20萬噸牛肉中,只有8,000噸是為國內消費者提供的。

誠然,阿根廷除了是牛肉出口大國外,也是牛肉消費大國,其價格上漲跑贏通脹,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4月當地牛肉價格漲幅超過65%。

【倉儲需求旺僅40%航運準時】

疫情帶旺物流需求,據戴德梁行數據顯示,去年倫敦的倉庫租金達到每平方呎24.9美元(約194港元),一年飆升13%,並超過了香港和舊金山,成為全球之冠;期內香港的倉庫租金較前一年低約10%,舊金山則大致平穩。

倉庫需求急增,主因是防疫封鎖措施下,消費者增加網上購物,促使零售商要加強配送服務,在合適物流站不足的歐洲情況更甚。在英國,已出租的倉庫面積大增了44%。在歐洲持有倉庫的Tritax EuroBox基金經理Nick Preston表示,市場對儲存空間的需求從未如此強勁,完全是電子商務和供應鏈優化所催生。

然而,物流需求強勁,船公司貨輪延期的情況卻嚴重,加劇了供應鏈困境,也削弱零售商和製造商想乘經濟復甦時提振盈利的努力,反而形成通脹壓力。據Sea-Intelligence ApS分析,3月全球貨輪只有大約40%能準時抵達港口交貨,平均遲到超過6天。雖然遲到情況比2月好,但遠不及前兩年,當時超過70%的貨輪都能準時到港。延誤現象是企業因應消費者需求好轉而大量補貨的結果,造成貨輪不足,並推高運費。

延遲交貨早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在今年初傳統淡季情況惡化。有時候,貨輪等待進入泊位,但已卸載的貨櫃滯留於塞得滿滿的碼頭等候處理,業界透露,塞港最嚴重的是南加州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加劇了全球缺貨櫃的困境。有「全球航運晴雨表」之稱的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表示,以往從上海運貨到洛杉磯通常是14天,如今要33天;航行時間雖無變,但要花兩倍的時間等待卸貨。該公司雖然投資數以百萬美元增加裝載量,但由於美國西岸擠塞,大部分裝載量無用武之地。

其他歐亞港口也有同樣問題,包括馬來西亞的巴生港、荷蘭的鹿特丹、希臘的比雷埃夫斯、英國的南安普敦,以及台灣的高雄港。

交貨延遲具蝴蝶效應,已從碼頭擴至鐵路站、貨車站和配送中心,不論是大型零售商、車廠,還是小商店都面臨供應不足,為了取貨,需要支付比去年高几倍的費用。據反映干散貨運費的波羅的海航運指數顯示,40英尺(即12米)貨櫃由中國運往美國西岸的成本,本周報價5,650美元,比今年初高出34.5%,較去年同期更高出2.28倍。

除貨運外,大宗商品的航運需求亦強勁,遇上全球貨櫃短缺及港口擠塞等,令航運業運費持續飆高。外媒報導,中國積極推動汽車產業與基礎建設等政策,帶動鋼材需求大升,並向澳洲、巴西增購鐵礦石,帶動大型散裝船海岬型船運費創10年新高,平均日租達到4.48萬美元,遠遠高於盈虧均衡點的2萬美元。

【晶片出貨期又拉長豐田也停工】

論到供不應求及延期交付,怎能不提有「新石油」之稱的晶片!目前全球晶片荒問題愈演愈烈,再有大型車廠宣布停工。國際評級機構估計,「缺芯」將使汽車製造商在今年造成380萬輛汽車的產量損失。眼下這種情況已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有指日本承諾擴大支持國內晶片製造業,預期在周五舉行的美韓峰會中,建立半導體的「夥伴關係」將成為重要議題。

車用晶片不足,已迫使多家國際車企相繼暫停生產。早前被視為未受晶片荒影響的日本汽車業龍頭豐田汽車(Toyota)最新也低頭了,宣布受累缺芯,國內兩座汽車組裝工廠將於6月暫停生產。此次乃豐田首度因缺芯而下令工廠停工,共計有2萬輛汽車生產受影響,包括小型車Yaris及小型多用途車Yaris Cross和C-HR。

市場對晶片荒看法依舊悲觀。惠譽預測,缺芯將使今年造成380萬輛汽車產量損失,相當於全年銷售額5%。粗略以每輛汽車產值20萬元計,即涉額或高達7,600億元。該行相信缺芯很可能持續更長時間,影響超預期,許多汽車製造商在第二季面臨最嚴峻壓力。

研究機構Gartner在最新報告中也預測,缺芯將持續整個2021年,並在2022年第二季恢復至正常水平。全球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近日提到,未來數月仍有艱難時刻,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

鑑於缺芯嚴重,據金融集團Susquehanna研究,半導體業界向晶圓代工廠下單後到出貨日的這段「前置時間」

,在4月已拉長至17個星期,凸顯業界更急欲確保晶片供應。有見及此,日本將在今年的國家藍圖中加強先進半導體和電池的生產。日媒報導,當地政府希望加碼注資拓展半導體製造技術發展,並邀請美國龍頭製造商赴日設廠。日本目前握有2,000億日圓(約142億港元)的資金支持國內晶片製造業,將為國內先進的半導體和電池技術計劃投入更多資金。據悉,日本首相菅義偉的內閣計劃最快將在6月批准新增長戰略。

目前全球寄望台灣能加大半導體供給,可近期當地不但要應付旱災,更面對疫情惡化及電力不穩,晶片供應勢受影響。數據顯示,受惠全球經濟穩步復甦、需求回溫,加上原材料價格回升,助推台灣首季製造業產值達3.56萬億新台幣(近1萬億港元),按年增長14.62%,增幅創下2011年次季以來最大。其中,半導體產值達4,839億元新台幣(約1,353億港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紀錄。可一切於次季起了變化,天災人禍最終將加劇全球晶片荒。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1/159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