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製造業價格成本正向中下游傳導 小企業困難增加

5月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並通過產業鏈向中下游傳導,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原材料購進價格觸及高點。

周一,中共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公布,5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4月的51.1降至51.0。

PMI被認為是宏觀經濟先行指標,高於50意味著擴張,低於50表示收縮。

根據周一公布的PMI數據,受近期鐵礦石、原油和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動,5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升至72.8,創下2010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5月份出廠價格指數為60.6,創下紀錄新高。服務業投入品價格指數升至57.7,銷售價格指數升至52.8,均為約三年來最高水平。

《華爾街日報》5月31日報導指,原材料價格飆升促使一些受益於價格上漲的工廠提高產量,從而推動衡量生產的分項指數上升。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會受益於生產要素成本的升高。

中國統計局表示,隨著海外市場訂單減少推動新出口訂單進入收縮區域,新訂單總量回落到一年來的最低水平。

澳新銀行(ANZ)經濟學家邢兆鵬則認為,這種價格飆漲勢頭很快就會削弱需求,並通過推高生產成本擠壓製造商的利潤率。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表示,企業對原材料價格上升感受強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比重較上月上升3個百分點至64.8%,創歷史新高。產品銷售價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企業擴大生產,但對市場需求增長存在抑制作用。

文韜說,「行業成本壓力普遍加大。產業鏈上游的基礎原材料行業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並向中下游傳遞。」

文韜指出,基礎原材料行業購進價格指數高於出廠價格指數8個點左右,裝備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的購進價格指數較出廠價格指數均高出10個點以上,表明行業成本壓力普遍較快上升,利潤空間壓縮。

路透5月31日報導成,從利潤分配角度看,上下游企業不均衡在加劇。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此前在報告中指出,從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來看,在分配格局上,上游占比持續上行,目前已經高於2017年、2010年兩次PPI上行周期時的最高點;另一個是目前工業利潤增速整體兩年平均高達22.3%的增長背景下,仍有高達七個行業利潤增速為負。

5月從製造業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8和51.1,比上月上升0.1和0.8個點,均高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8.8,比上月下降2.0個點,低於臨界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5月部分小型企業製造業PMI指數再度回落至50枯榮線下方,一定程度是受海外需求回落(新出口訂單下降),大宗商品價格過度上漲明顯增加部分中下游製造業企業生產成本、擠占利潤,部分企業擴張意願有所降低。」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評價說,製造業訂單類指數均呈現下降態勢,表明市場需求不足,特別是國內市場需求恢復相對緩慢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小型企業PMI指數明顯低於大中型企業,且處於榮枯線以下的情況,反映經濟恢復的全面性、整體性仍然不夠。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01/160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