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美記者析中共戰狼:源於恐懼和個人野心

作者:
中共的外交術就是一直在「好戰」和「贏得好感」這兩種形式中切換,至於何種形式占主導,那與國際環境有關,但更取決於中共在國內的政治環境。

中共外交「戰狼」,從左到右:楊潔篪華春瑩,盧沙野。(合成圖)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中共外交人員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引發海外中國問題專家的議論。美國資深記者認為,「戰狼基因」根植於中共體制,不可能改變。

彭博社記者彼得‧馬丁(Peter Martin)在其新書《中國的文裝解放軍:戰狼外交的形成》(China’s Civilian Army: The Making of Wolf Warrior Diplomacy)發布之際,接受了美國之音的採訪,他認為中共「戰狼外交」並非是當代的新產物,而是根植於中共的本質,是中共政治制度、外交傳統才造就了其外交人員在國際上的各種奇葩怪態。

「文裝軍人」戰狼根植於中共歷史

根據美國之音的採訪,馬丁認為說,無理的「戰狼」行為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因為中共總理周恩來曾把外交人員比做「文裝軍人」。

「當周恩來1949年成立中國的外交隊伍之時,他對那些外交人員說,他們必須要有鬥爭精神,行動上必須要像文裝軍人。根據周的要求,中共外交官一方面要堅決維護中共利益,一方面要所謂『廣交朋友、贏得好感』。」

馬丁說,中共的外交術就是一直在「好戰」和「贏得好感」這兩種形式中切換,至於何種形式占主導,那與國際環境有關,但更取決於中共在國內的政治環境。

他說,習近平在國內廢除任期限制,開展大規模的反腐運動,在國外企圖在世界舞台上引導輿論,因此中共外交轉向了咄咄逼人的「戰狼」姿態。

「戰狼」的動力來自於害怕和野心

馬丁在書中分析道,中共戰狼向外咄咄逼人的姿態,來源於對中共體制的恐懼和自身的政治野心,因此他們通過採取更為強硬甚至好戰的姿態,來證明他們對習近平的忠誠,他們在與外國外交官會談時不斷提到習近平的領導;並不時猛力抨擊外國領袖,以避免被視為「軟弱」。

今年5月底,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時,要求中共官員改進國際傳播工作,提到「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

馬丁分析,這也許是習近平暗示目前的「戰狼外交」可能已有點過頭,展現得嚇人,而不是「可愛」。

但是他認為,如果探究中國外交隊伍的建立過程,可以發現「鬥爭精神」一直都存在。首先這跟周恩來提出的「文裝軍人」有關,意味著中共外交人員「必須百分之百對黨忠誠,他們要為中共的利益而戰」。

馬丁說,中共根據這個原則制定的外事規定,很多延續至今。比如,外交人員通常禁止與外方人員單獨碰面,而是要兩人一組,以便在必要時相互監督;他們在外事活動中要嚴格遵循事先批准的談話要點。

「中共外交的最大弱點」

馬丁認為,中共外交的最大弱點是難以贏得人心。

他說,中共外交官總是重複那些準備好的談話要點,這些辭令更多是說給國內觀眾聽的,是符合中共的立場,而不是針對外國觀眾的。

而且受體制限制,中共外交官難以像其它國家的外交官那樣,在談判和外事活動中即興發揮,並根據觀眾的不同反應來調整他們的溝通方式。

馬丁用楊潔篪舉例,認為楊在許多方面象徵著中共外交隊伍的兩面性。他在書中說,楊潔篪的英文嫻熟,並熟諳美國政治、文化和歷史,他在官方會議正式開始前往往很放鬆,還會講些笑話。但是,一旦外方人員提出敏感話題,楊就會馬上變臉,提高音量。

馬丁援引曾與楊長期打交道的美國前資深官員韋德寧(Dennis Wilder)的話說:「(楊潔篪)在需要展現極端魅力時展現魅力,在需要展現憤怒時展現憤怒。」

馬丁認為,這些中共外交官在私下有風度,掌握多國外語,但他們在記者會或官方會議上,卻表現得非常生硬。因此他的結論是,中共體制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被允許擁有自由思想和獨立行動。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0/160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