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復旦殺人案的制度機制: 高校引進「長聘教軌制」引內卷

—上海復旦殺人案: 高校引進「長聘教軌制」引內卷

作者:

近日,中國大陸多地不斷發生惡性殺人事件。2021年6月7日,楊浦區邯鄲復旦大學發生一起持刀傷人案,該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被犯罪嫌疑人姜某殺害。經初步調查,姜某自述因工作關係對被害人懷恨在心,故對其實施侵害。

隨後網絡上爆出大量該案相關信息,網友才驚覺新內卷時代,高校知識分子也成了殺手,這樣的「時代病人」是如何爆發的呢?在中國當前強硬的對外態度中隱藏著的究竟是如何腐爛的內在?

復旦殺人案內幕

綜合多方消息顯示,嫌犯姜某全名姜文華,2004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學院;本科期間,他曾獲得復旦大學首屆校長獎,該獎項被稱為復旦大學最高獎項。姜文華畢業後進了全美公立大學排名第22名的羅格斯大學數學系讀博,後來又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研究。

拼盡全力想成為天之驕子,工作上卻屢屢碰壁。有知情人透露,姜文華在美國留學時本有機會進入耶魯,卻被國外的導師送去了美國一個統計機構工作。因工作不順又離了婚,回國後他進了蘇大任教,但到期後學校也沒和他續聘。後來他通過「人才引進」進入復旦做青年研究員,約定六年期為限,不升即走。幾年後學院打算以「科研任務未能達標」的理由解聘他,而他卻在學院宣布解聘前行兇,將該學院黨委書記王某殺害。

是什麼讓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成為一個雙手沾血的劊子手?有人猜測其工作不順,多半是能力問題,但是立刻有網友貼出姜文華的論文等級反駁這種說法。粗略了解發現,姜文華於2009年發表一篇統計學頂級期刊AoS,被引用170次;2017年發表一篇Stat;2019年在頂尖review期刊發表一篇comment、一篇Bernoulli;2020年發表一篇EJS。有網友評價他文章不算多,但每一篇都質量很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文章除了和博導合作外幾乎都是自己所寫。

亦有人猜測,能力強但性格差也照樣站不穩。確實,因為頻頻碰壁,姜文華曾被診斷出抑鬱症,但病症的存在並未能影響他做研究,真正讓他絕望的是中國光鮮外表下的腐爛。姜文華被警方控制後非常冷靜,他自稱殺人動機是因為長期受到院方陷害和惡劣對待,且因工作關係長期遭受死者的陷害打壓才怒而殺人。

當然這些只是一面之詞,我們沒有資格為一個殺人犯找藉口,但我們也同樣沒有資格否定他人所受苦難。悲劇發生後,必須有人去分析、去梳理,才能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一個有這麼多年知識積累和受過學術薰陶的教師為何走上如此極端的道路?是怎樣的壓力讓他不惜自毀前程也要鋌而走險行兇?

中國引進美國盛行的制度

筆者在此先為諸位普及一個名詞——「非升即走」的長聘教軌制。該制度起源於19世紀末,最初在美國高校推行,其創立初衷是保護學術自由、促進科研創新,只要青年教師憑藉過硬的科研能力通過試用期、獲得終身教職資格後,就可以自由地開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即使想法再離經叛道,也有繼續進行科研的條件。

但在中國,高校以「吸引人才」為名引進了美國的長聘教軌制,但該制度在中國的早期運行中就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在中國職場「35歲現象」盛行的大環境下,這種制度更顯得雞肋。越來越多的學校採取這種非升即走模式,大學招青年教師,一個位置招上好幾個人,到了第5年,只要覺得你不行,那你就得無條件走人。

曾有網友發帖爆料中國某大學同一批119名青年教師最終只有4人通過評審入編,淘汰率高達97%,事後該校人事部負責人指責該消息是造謠,與真實信息不符,但「非升即走」的初始印象依然在一些剛畢業的博士生群體中留下了「變著花樣打壓年輕人和認真做學問的人」的印象,更有甚者直言,這是給有錢有關係的人多操作出來的門路罷了。

但是目前中國公立大學和研究機構,包括各個公立大學和中科院系統工作人員分為三大類:一是由上級任命的管理幹部(公務員編制);二是有正式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三是沒有正式事業編制的合同制聘用人員。前兩類人員是不能隨便辭退和解聘的,第三類就是像姜文華這樣沒有事業編制的合同制聘用人員,只有表現足夠優秀,單位編制又有空額時,才能成為一名有事業編制即擁有穩定工作的人員。

高校玩弄制度引悲劇

中國的編制對年齡的要求極高,姜文華早已無法享受青年基金的紅利,年齡越大還沒評上職稱那就更難接項目、拿基金搞科研,可謂是學術前途一片渺茫。很多大學就是利用該年齡段人的這種心理,打著吸引人才的幌子引進了美國的「長聘教軌制」。

這樣的制度設計,在沒有編制的聘用人員之間帶來了極為殘酷的內部競爭,他們通過這種競爭方式,讓一大群教師內卷拼論文,來幫學校提升排名。5年之後,學校收穫了多篇論文,但一個位置只能留下一個人,剩下的人就是被利用的炮灰,藉口都不用就可以直接將其踢出圈子,最後還要被侮辱一句:「你太差了」。

同時,沒有編制的工作人員合同到期時,聘人單位只需要依法支付每人一個月工資的補償。尤其像姜文華這樣患上嚴重的憂鬱症的人,學校終止聘用更是目前中國各單位的普遍做法,並不違背合同約定,也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

這樣的競爭模式之下,需要多好的心態才能制止心底戾氣的誕生?據了解姜文華案並不是單一事件,2004年,清華大學教師劉求生在經管學院任教六年後因考核不合格,學校不再與其續約,隨後其將學校告上法庭;2016年,中山大學教師李思涯因為錯過了「升」的機會,對學院院長甘陽暴力相向。

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傷害他人的藉口,然而政府重視發展卻忽視人民的心理健康,各種組織利用法律和政策的空子榨乾百姓身上的剩餘價值後將其一腳踢開,這樣的社會下,沒有「暴徒」也會有「自殺」。在這種看清現狀卻無力改變的情況下,你真的能毫無責任的對著暴徒罵一句「無恥」或者對自殺者罵一句「活該」嗎?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BOXU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0/160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