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科學家發現地核一側長勢較快

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人員發現,地球的內核發展不平衡,其中一邊長勢比另一邊強。科學家很好奇,究竟長得快的這一邊的地下深處有什麼異樣的狀況。

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地球內核的外面包裹著的一層高溫液態鐵在逐漸冷卻,形成的固態鐵逐漸地加入內核,使得地球內核的半徑大約以每年增加1毫米的速度在長大。但是以為這種變化是均勻的,也就是說新沉積下來的固態鐵隨機出現在內核這個球體的各個方位,總體上地球的內核是均勻地長大。

6月3日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發現情況不是這樣。通過分析穿過地球的地震波,研究組發現位於印度尼西亞班達海(Banda Sea)下面這一側的地核長勢較快。

研究者認為這說明印度尼西亞地下的外核,與位於它的另一邊——巴西地下的外核相比,熱力散失的速度較快、卻得較快。研究人員無法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不過,地球的內核並沒有因此而發展失衡。研究人員還發現,多出的這部分固態鐵,在引力的作用下又被逐漸地移動到南北兩極,就像一個無形的「熨斗」在不斷熨平地球的內核,使其仍然保持球形,半徑平均每年增長1毫米。

科學家認為地球內核釋放的熱量對地球的磁場起到重要的作用。現在看來地球的內核可能只有5億年的歷史,比地球45億年的歷史短得多。於是研究人員提出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在以前地球還沒有固態內核的時候,如何形成保護地球的磁場?

研究者之一加州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系教授羅曼諾維奇(Barbara Romanowicz)說:「我們知道地球的磁場已經存在30億年的時間,所以當時地球的外核一定還存在其它的對流機制(形成磁場)。」

現在的地球內部有好幾層。由固態鐵鎳合金組成的內核半徑約1,200公里,大約是月球直徑的四分之三;在這之外是厚度約為2,400公里的外核,是液態的鐵鎳合金;再外面一層是厚度約為2,900公里的地幔層,是一層溫度較高的岩石;最外面是厚度僅5~70公里左右的地殼,也就是地表層。◇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2/160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