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炁究竟是什麼物質?先天之炁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種原始能量

我們都知道氣在中醫和道家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這個氣到底是什麼物質或者能量?氣和氣還有區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氣」,氣有三種寫法,一個是空氣的氣,還有一個是氣下面寫一個米字,第三個就是上面一個無字下面四點底,這三個氣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首先來說說這個空氣的氣,這個氣有天氣、地氣、濁氣、清氣、營氣、衛氣、真氣、元氣等等,它是形容一種狀態,也就是可以感知的一種形態,那麼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系雲氣也,凡氣之數皆從氣。

而氣字下面加一個米字,指的是我們吃進去的這些穀物轉化成一種能量,就是指水谷精微物質,即後天之氣。古代的養生家認為,「炁」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炁」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氣」則是指通過後天的呼吸以及飲食所產生的能量。而氣功鍛鍊主要是通過後天的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炁」與「氣」都是古字氣,是雲氣的意思,象形字。它也有呼吸、氣息的意思。在唐朝之前,兩者沒有區別。

後來道家以「炁」來代表先天,是一切生命與事物的來源,以「氣」來代表後天,兩者的意義就被分開了。這個四點底的炁出現在很多古代的道書上面,一般道觀里都有這四字:道炁長存。這個氣也可以說是道家專用的氣,《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為和。

老子所說「炁」是介於陰陽之間的物質,無所謂陰,也無所謂陽,也就是陰陽未開的原始混沌狀態,是宇宙最原始的能量。這個炁指的是先天元氣,與後天之氣不能相提並論。道家認為先天元炁,為生命之源,這個「炁」是我們從母胎里就接觸形成的。

它源自於自然能量,是維持我們身體平衡的內在能量,它與空氣不同的是:炁需要通過人體作為導體,激發臟腑器官、經絡穴位等生理功能來幫助人們的身體達到平衡狀態。

炁的概念在很多古書和《黃帝內經》裡都有記載。它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而後在兩漢時期形成,經歷了千年的發展至明、清時期。在相關的古書里,它被記載為「元氣論」及「元氣學說」。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炁同氣,這一說法是源自於關尹子意它等同於「氣」,又高於氣,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個離子,有陰離子,也有陽離子,它以特有的流動性維持著我們的生命活動。

先秦文獻中出現過很多關於「氣」的記載,比如《國語•周語》:「天地之炁,莫失其序」;還有《國語•周語上》:「自今至於初吉,陽炁俱蒸,土膏其動。」《左傳》裡也有很多關於炁的記載,如《左傳•昭公元年》:「天有六炁,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六炁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這六炁也可以理解為六種力。

那麼這個炁涵蓋了所有氣的作用這個字從字形上看上面是一個無下面是四點底,這個四點底代表的就是火,也就是無中生有的意思,那麼它包含的是一種能量,包括這個電磁波、場氣金、木、水、火、土等無形的能量。這個氣是宇宙萬物生成的本源,以及宇宙萬物得以延續的基本能量。是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

修道者認為這個字是無心,所以這個氣也是清淨無為的意思。既然他是先天存在的,是一種貫穿宇宙有形和無形之間的一種能量,可以通過意識利用這種能量以達到養生的目的,那麼在養生上這個炁,是身體內部最基本的能量源,我們可以通過特殊的方法將其調動出來,如氣功吐納、導引術。

靜坐的人認為,氣的能量可以通過動作和意識相互作用,對人體能達到療愈和保健的作用,這個氣從宇宙形成之初,就一直由形式轉化而存在,它是作為宇宙自然界萬物生成的機制和能源物質,是一種微妙的物質,存在卻看不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無有淺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3/160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