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的三大修行: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聽過一句話說:「人這一輩子,不管活成什麼樣,都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一切喜怒哀樂都是自己造成的。」

生活是一場苦旅,我們都在一邊感受,一邊修行,慢慢磨練自己,完善自己。

人生的三大修行,歸根結底不過是修心、修言、修行。

01.心有所畏

古人有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沒有敬畏心的人。

那些縱容自己,做事毫無顧忌、為所欲為的人,只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近些年,有些人無視景區安全提示,擅闖無人區、失蹤被救援的新聞屢見不鮮。

前段時間,「救援隊斷水,驢友卻燒水泡茶」的新聞引起熱議。

為營救18名迷路、受傷被困的驢友,30多名藍天隊員在斷水斷糧的情況下,於崇山峻岭中艱難搜尋一夜,歷時18小時有餘,將18人安全護送下山。其間,因驢友缺水,藍天隊員將自己的水給了他們,此舉導致救援隊員後半夜斷水。

誰料,下山之後,曾向救援隊員要水的一名驢友竟從包里掏出兩瓶水,開始燒水泡茶,面對救援隊員的疑問,這名驢友表示「做人需要留一手」。

在我看來,這便是一種沒有敬畏心的任性行為。

無視景區安全通告,將自己置於險境,是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敬畏之心。只為自己「留一手」,不顧他人安危,是對他人生命沒有敬畏之心。擅闖野山,是對大自然沒有敬畏之心。

這樣任性妄為,做事不負責任,不計後果,最終會害了自己,也害了旁人。

朱熹說過:「君子之心,常懷敬畏。」

心存敬畏的人,做事情小心謹慎,懂得三思而後行。

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莫過於修心。心存敬畏,才能萬事從容,更能走得長遠。

02.言有所戒

人們常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有一個遠房親戚,一向心直口快,有什麼就說什麼,然而並不太討家人的喜歡。

今年除夕,親戚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頓飯,她也來了。

那時我剛入職場,她的女兒已經生兒育女,又是經理,可謂情場職場雙得意。

見面她便問:「小琳,你的工作怎麼樣?工資高不高?」

「一般吧。」我搖了搖頭,禮貌地笑了笑。

她緊接著就說:「你這不行啊,工資不高的話就換個地兒,我女兒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已經買房買車了,時不時還帶著我和她爸去海邊度假呢。」

見我沒什麼反應,她轉身就對我媽說:「閨女有男朋友沒?我女兒認識朋友不少,可以讓她給留意留意,不過,就是不知道人家看不看得上咱家閨女。」

我媽笑著應了兩句,她又轉身去找其他親戚聊天,但大多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因為她的「尬聊」,讓大家的跨年夜過得異常難熬,只想吃完快點回家。

也許她是出於好心,但過度的關心和詢問,往往會讓別人覺得不自在。

在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裡有句台詞:「說個不停不一定是交流。」

一個人,說得越多,往往錯得就越多。管不住嘴,不僅容易傷人,而且容易惹禍。

說話要有分寸,做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最好還是放在心裡。

春秋末期的儒家名師曾子,是一個很有名望和才學的人。

作為儒學的傳承人,他一生都在恪守中庸之道,凡事都主張平和,從來沒有得罪過別人。

他平時做事總是如履薄冰,從不亂說話。即便到了臨死前,他還在擔心自己曾經是不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曾子為人處世的方法,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但事實上,正因為他處處小心謹慎,能夠克制自己的言語,他的一生才會平平穩穩,不曾有過什麼坎坷經歷。

《老子》有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真正有修養的人,出言有尺,說話有度。

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便能少一些口不擇言。

把握好說話的尺度,留三分餘地給別人,留幾分空間給自己。

03.行有所止

孟子有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不為。」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北京一小區內,為了方便居民們收取快遞,設立了專門的存放點。

沒想到,此舉竟然引來了小偷。幾個月下來,小區內發生了多起快遞被偷的事件。

為了追回大家的損失,物業報了警。

民警通過調取監控,鎖定了偷盜者,最後成功將他抓捕。

偷盜者是一位38歲的海歸博士。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博士的生活條件並不差。在外企公司擔任高管,年薪高達40萬。

明明不差錢,可是在看到那麼多快遞堆放在一起時,他還是動了偷盜的念頭。

對於盜竊行為,他解釋說自己只是出於「好奇」,覺得刺激。

負責該案的民警表示,「感覺他偷快遞就像是開盲盒」,他認為,男子能夠偷得這麼肆無忌憚,是因為此前盜竊了快遞後,沒有事主報案。

不管是一念之差,還是抱有僥倖心理,男子終究沒能逃脫法律的制裁,毀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人活一世,要明白,有些事情,我們應該去做;而有些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去做。

有時候,「可為」與「不可為」之間,差的便是一個人的底線。

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干;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

大千世界,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

心中有規矩,行為定方圓。

心中有尺的人,能夠用它來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

沒有底線的人,時常控制不住自己,做事沒良心,只顧自己的利益。

人生在世,做人要有原則,儘可能恰如其分;做事要有底線,儘可能恰到好處。

過有底線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才是好的修行。

04.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必定心有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南懷瑾先生曾在書里寫道:「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而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世間真正的高手,都把人生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當下,看成是一種修行。

當你參透了修行的意義,便悟透了人生。

餘生,願你修得一顆敬畏心,不莽撞,不自大;

修得一張好嘴,出言有尺,談吐有致;

修得一身正氣,行不愧於人,止不愧於心。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書報文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2/160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