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80%的焦慮,都可以被這張圖化解

你焦慮嗎?

關於這個問題,身邊80%的朋友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還有幾位朋友給焦慮加了個程度副詞——「很」。

很焦慮、很迷茫成了不少人的常態,和大家一樣,我也經常焦慮,總覺得每天一睜眼就有各種麻煩事在等著我:

擔心稿子不合格,擔心文章閱讀不好,擔心自己被淘汰……

有時候取得一點成績也不敢太開心,生怕得意忘形,把僅有的一點好運也給嚇跑了。

直到看到下面這張圖,焦慮的情緒才算得到緩解。

一開始只是覺得這張圖很有趣,一笑而過後並沒有太在意,但現在卻把它當成自己緩解壓力的神器。

當你沒煩惱時,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當你有煩惱又有解決方法時,又有什麼擔心呢?

當你有煩惱但沒有解決方法時,擔心又有什麼用呢?

這樣看來,人世間所有事還真是不值得我們擔心,更犯不著焦慮。

不過調侃歸調侃,雖然這張圖可以幫助我們緩解一時的壓力,但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解決問題的速度太慢,擔心被淘汰怎麼辦?

擔心解決問題的速度太慢,害怕被淘汰的前提是,自己已經在行動。

其實很多人的焦慮不是不努力,反而是因為努力變得更加焦慮。

參加線下活動時認識一朋友老A,他的本職工作是會計,去年還獲得了年度優秀員工,下班後也沒閒著,周末會主動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用他的話說,自己每天都在拼盡全力生活。

在我的心裡,老A就是我的榜樣。

尤其是自己上班後,更加佩服那些不僅本職工作做得好,副業也能風生水起的朋友。

本以為老A會過得很坦然,但和他聊天時,諸如「好煩」「焦慮」「怎麼辦」一類的詞卻始終掛在他的嘴邊。

看到一本好書,他會在開心的那一刻便擔心世上的好書太多,自己永遠看不完;接觸到一位大咖,剛互相介紹完就感嘆:大神那麼多,自己永遠也不可能超越;看一檔綜藝節目,上一秒還被綜藝里的梗逗樂,下一秒就自責,怪自己浪費時間……

和他一樣,身邊大部分焦慮的人,並不是像鹹魚一樣的「等死」,而是很積極地在生活,在努力,

然而恐懼和焦慮並沒有因為行動而減緩,反而因為行動讓他們看到自身更多的不足,變得更加焦慮。

其實,就像認知圓環一樣,當你知道的知識越多時,你所接觸到的未知註定會更多。

當我們越努力向前,就越明白自己的渺小,倘若在這個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沒能及時調整心態,就很容易被未知壓垮,變得焦慮。

越努力已知圈越大,外面未知的世界便更大

想起一個姐姐跟我講的故事。

從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到某個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這段路程的地貌十分複雜,而且經常會遭遇天氣變化。

在這3000英里的路程中,有些人開始會走得比較快,但到最後因為體力不支速度就慢了下來,最終需要花費七八個月的時間走完。

還有一些人看天氣走路,天氣好時一口氣會走40甚至50英里;天氣不好時就躲在帳篷里抱怨、等待,一路走走停停,走完全程大約需要8~10個月。

而最後一類人他們有著自己的目標,無論天氣優劣,不管心情好壞,每天只走20英里,走到就停下來休息,最終只需要5個多月就可以到達終點。

每天前進20英里的方法,就是著名的「20英里法則」,也就是俗稱的自律法則,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

它想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很簡單:

在不確定的環境裡,要承認外部條件的不穩定,接受不可控是常態的事實。與此同時,不要讓隨時變化的天氣和路況來告訴你做什麼,而是要讓自己來告訴自己做什麼!

簡單說,只要你每天都在行動,每天都能完成計劃就無需氣餒,我們不盲目自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學會承認自己不同階段的價值。

至於如何衡量計劃是否適合自己的節奏,就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每天制定3個計劃,如果計劃量太大,不能夠勝任就減少1個。

但如果可以輕鬆完成就增加1個,4個計劃依舊可以勝任的話就再增加1個,直到你的計劃和能力相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讓你的計劃稍高於你的能力,這樣每天都可以挑戰自己,而不是原地踏步。

第二,擔心解決方法不對,走了彎路怎麼辦?

還是老A的故事。

我們聊天時,他除了喜歡說「好煩」「焦慮」「怎麼辦」之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還有:

我不知道現在的選擇是好是壞?

我不知道這樣做對還是不對?

我不知道……

老實講,誰都不能未卜先知,保證自己的所有決定都是對的。

但每一個聰明人都勇於嘗試,並懂得及時止損。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做這件事對不對,不妨坐下來思考一下它能帶給你的影響。

拿出一張A4紙,先把最壞的結果寫出來,看看你能否承擔,如果可以那就扔掉顧慮和包袱,努力行動起來。

然後再把這件事可以帶給你的好處寫出來,最好列印出來放在辦公桌前,時刻喚醒起自己行動的力量。

思考是好事,但有事沒事總是瞎捉摸,不去行動就是壞事,就會變成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此外,在行動的基礎上,還要多向專業人士學習,多和同行交流,在埋頭苦幹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抬頭看看外界的變化。

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需要我們撞得頭破血流才幡然醒悟。

昨天一個寫文的編輯找我,說自己寫文到了新的瓶頸,成稿沒問題,但總是難有突破,問我該怎麼辦?

雖然我也是個寫作新手,但滿打滿算也寫了4年,確實有一點感悟:

想要提高寫作水平,對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寫作者而言,最關鍵的不再是寫,而是讀,讀行業爆款,讀經典文集。

就好像一個從沒有閱讀過詩集的人,當他開心時,他不會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只會「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他傷心時,你也不會嘆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會捶著胸口說一句:「人家的心好痛。」

而當他看見大漠戈壁時,更不會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是說:「我的天,好多沙啊!」

我們經常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就好像你寫了1萬道加減乘除的算術題,雖然很努力也很辛苦,但這只是戰術上的勤奮,你永遠也不能靠它學會微積分。

機械地重複可以讓你快速提高效率,在戰術上得到提升,但也很容易讓你在戰略上失去競爭力。

所以,工作時一定要在戰略上多努力,不要總自己瞎捉摸,要多和同行交流,多向前輩討教。

當然,成長這條路沒有一套公式可循,沒有一條固定賽道可跑。

或許我們會走歪,但功不唐捐,功夫不會白白地被浪費,很多知識和技能都是可遷徙的。

以上就是我對解決問題的速度太慢和擔心解決方法不對的思考,內容有點長,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大家再回顧一下。

最後,回到我焦慮的源頭:麻煩事太多,挑戰太大。

其實換個角度想,人生下來不就是解決問題的嗎?

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上學時,我們為考試而焦慮;畢業後,我們為工作而煩心;等到了結婚生子,家庭的瑣碎和麻煩又將一股腦地湧入生活里。

老實講這些麻煩事可真討厭,但換個角度思考,不正是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後,才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嗎?

一個人的競爭力,某種程度上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時誰能幹掉考試,誰就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學;工作後誰能解決更多問題,誰的工資、職位就更高;等結婚生子後,誰能更好地處理家庭關係,誰的家庭也就更加和諧。

所以說,千萬不要過度恐懼困難的存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是我們往上攀登的階梯。

雖然短期內我們沒有能力駕馭所面臨的麻煩,但至少可以從現在開始,不膽怯麻煩,不恐懼困難,明白它們存在的意義,最終在一次次的挑戰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2/160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