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王維洛:生活用電漲價慶祝中共百年生日——國家怎麼會騙我們?

作者:
從「國家怎麼會騙我們?」到「(電費8分錢一度)你是什麼時候落實?」,這就是一個中國民眾逐步覺醒的過程。是老百姓的投資完成了三峽工程的建設,老百姓沒有得到任何經濟回報。

 

三峽工程上馬之前,全國政協常委孫越崎帶十幾位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到三峽地區考察。一天中午孫越崎在秭歸縣城的馬路上碰到一位年輕人,問他對建設三峽工程有什麼看法。這位年輕人說,建設三峽工程好啊,我們可以進城當工人了!孫越崎說:那是騙你們的!年輕人反問道:國家怎麼會騙我們?!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對於中共百年生日前夕中國生活用電要漲價的消息,武漢居民高先生說:「全都在漲價,食油價格連漲三次。記得建三峽大壩的時候說,三峽大壩建成老百姓的電費達到8分錢一度。現在為止,我們電費還是五毛三分多(一度),還有三峽大壩的建設基金從我們,每一度電裡面扣,是他們說了算。」江蘇宜興張建平說:「當時李鵬(國務院總理)怎麼承諾的,建三峽電站的時候說,今後居民用電8分錢一度。你是什麼時候落實?」在評論欄中有許多網民都提起中共政府在三峽工程決策前的這個承諾。也有許多網民提起三峽基金和為三峽後續工作收取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基金,是老百姓的投資完成了三峽工程的建設,老百姓沒有得到任何經濟回報。

從「國家怎麼會騙我們?」到「(電費8分錢一度)你是什麼時候落實?」,這就是一個中國民眾逐步覺醒的過程。

一、半年前的拉閘停電為電價漲價做準備

2020年12月,中國湖南、浙江等多地出現拉閘限電現象,這是多年沒有出現的情況,大概有二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接著2021年1月6日至7日,北京海淀區、朝陽區、平谷區等地區都出現了無預警下停電。有的地區在突然停電後,一度恢復電力供應,但又接著停電。在停電的同時,供暖也中斷。當時北京正出現嚴寒天氣,溫度降至1966年以來最低。無獨有偶,1月7日上海多區也出現突發停電狀況。此外其他地區也陸陸續續傳來拉閘停電的消息。

當時對拉閘停電現象有許多解釋,比如經濟恢復快速發展,電網供應上的技術問題,天氣太冷電網結冰、澳煤進口下滑,冬季水電來水不足等等。憑藉對中國電力生產和發電裝機容量發展的研究,筆者指出:拉閘停電是人為的操作,目的是為電價漲價做準備。

當今生活中電已經是不可缺少的。拉閘停電對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中國禁止用煤燒飯、燒菜和取暖後,不少居民必須依賴電來燒飯、燒菜和取暖。中國城市多高層建築,依賴電梯上下樓,電梯不運轉,能力弱的人無法出門。沒有電視機、沒有計算機、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機、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沒有家庭淨水器等等,正常生活根本無法維持。沒有電,電動車不能充電,交通無法運行,社會就不能正常運轉。所以人們對電價的上漲往往是容忍,只求電力供應的正常,而不十分關注電價上漲是否合理。

二、中國並不缺電因為發電裝機容量發展速度超過電力生產

那麼中國到底缺不缺電?回答很簡單:中國不缺電。

雖然中國高喊「改革開放」,要搞市場經濟,要讓市場來調節供需關係,但是骨子裡搞得還是計劃經濟一套,主要的工具是五年計劃(又稱規劃),依靠五年計劃來控制國家財政投入的方向和規模。在電力發展方面有一個指導理論,電力發展的速度要高於GDP的增長速度。中共也不否讓,電力生產和供應在計劃經濟的控制下,稱為「計劃電」,對應於所謂的「市場煤」。計劃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有目的地製造人為的短缺,拉閘停電就是人為製造的短缺。

四十年來,電力生產一直是高速發展。

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1980-1985年),中國發電量由1980年的3006億度增長為1985年的4106.89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6.4%;

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1986-1990),1990年發電量達到6213度,平均每年增速為8.8%;

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1991-1995年),1995年發電量為10069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9.77%;

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1996-2000年),2000年發電量為13556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6.33%;

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2005年),2005年發電量為24747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12.79%;

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2006-2010年),2010年發電量為42280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11.31%;

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期間(2011-2015年),2015年發電量為56184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5.85%;

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期間(2016-2020年),2020年發電量為74170億度,平均每年增速為5.71%。

(註:由於統計口徑不同,以上數據可能與其他的數據略有出入)

從1980年到2020年這40年,電力生產平均每年的增速為8.34%。在這40年期間,以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2005年)發電量增長速度最高,平均每年增速為12.79%;其次是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2005-2010年),平均每年增速為11.31%。而第十二個五年計劃(2011-2015年)和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期間(2016-2020年)發電量增長速度最慢,分別為5.85%和5.71%,其中又以2015年和2019年、2020年的增長速度最低。從這一時期的電力生產發展也可以證明,十二五和十三五的GDP增長速度是造假的。

圖1:2014年至2020年中國發電量變化情況,圖片來源:華經情報網

受經濟發展變緩的影響,從2011年至2020年中國發電量增長速度不高,但是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從2010年底的9.62億千瓦增長到2020年底的22億千瓦,平均每年增速為8.62%,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電量的增長。在這期間,火電裝機容量從2010年底的7.0663億千瓦增長到2020年底的12.4517億千瓦,平均每年增速為5.83%。雖然火電裝機容量發展速度低於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的發展速度,但是火電裝機容量發展速度依然高於發電量的增長速度,更高於火力發電量的增長速度。就是說中國有足夠多的發電機可以用於電力生產,滿足需求、

圖2:2014年至2020年中國火電裝機容量變化情況,圖片來源:華經情報網

現在中國在發電方面是穩居世界第一:

——發電量世界第一;

——火力發電量世界第一;

——水力發電量世界第一;

——核電發電量增長速度世界第一;

——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火力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水力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核電發電裝機容量量增長速度世界第一;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發電機組(台山核電站單機容量175萬千瓦);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火力發電機組(安徽平山電廠二期工程的135萬千瓦);

——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機組(白鶴灘水電站的100萬千瓦)等等。

如此的發電大國、發電強國,怎麼可能到處出現拉閘限電的現象?中國有足夠的發電機,無論是火力、水力、核能、風能還是太陽能,來滿足社會對電力的需求。為什麼會出現拉閘停電現象?不要忘記計劃經濟的特點:有目的地製造人為的短缺。

三、電力企業「躺平」,火電帶頭

中國執行的是計劃經濟,做計劃時都認為:電力行業發展速度要高於GDP的發展速度,以免拉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後腿;在電力行業裡面,發電裝機容量的發展速度要要高於電力生產的發展速度,以免在電力行業的源頭拉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後腿。在這樣理論的支撐下,到2020年底,中國發電裝機容量處在一個產能過剩的狀態,火力發電裝機容量是過剩,水力發電裝機容量也是是過剩,這些都表現在發電機的利用小時上。

2020年火力發電的利用小時為4057小時(國家電力公司的數據),2020年是閏年,366天,一年8784小時。4057小時只占8784小時的46.2%(有數據說:利用小時為3000小時)。而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發電量增長最快,火力發電的平均利用小時超過5000小時。雖然中國火力發電量的比重緩慢降低,但是到2020年,71.2%的發電量是來自火力發電,火力發電依然是電力生產的主力。而且火力發電廠多位於電力消費中心,鮮有電網能力不足或者調配問題。如果讓火力發電機的利用小時提高几個小時或者幾十個小時,就不會出現2020年底的拉閘停電現象。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作為火力發電廠,降低火力發電的利用小時,就是降低了火力發電設備的經濟效益,也降低了火力發電廠的經濟利潤,對火力發電廠的所有者不利。但是中國執行的還是計劃經濟,電力行業是壟斷行業。提高火力發電廠的經濟效益的最好辦法,不是提高火力發電設備的利用時間,提高經濟效益,因為這樣太難太累,而是利用壟斷地位,減少電力供應,造成人為的商品短缺,從而迫使消費者接受更高的商品價格,這樣提高火力發電廠的利潤,簡單易行。

改革開放前期,電力行業被稱為電老虎。二十多年來沒有拉閘限電現象出現,人們似乎忘記了它。2020年底和2021年初各地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包括北京、上海,讓人再次清楚地明白,電力行業在社會中的壟斷地位。最近有一篇名為《還是同學最靠譜》的小小說,說是某人在飯店大吃大喝後發現忘了帶錢包,分別讓他當公安、醫生和在供電公司上班的同學來解圍。可見電力行業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電老虎要是躺平了,皇帝老子也害怕。

2021年6月28日《國家煤炭網》上刊登來自《東亞經貿新聞網》的報導《大唐長春第二熱電公司存在煤炭斷供風險》,報導先介紹了大唐長春第二熱電公司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熱電聯產企業,承擔長春市4000萬平方米供熱任務,是長春市重要的熱源單位。然後說了兩個問題,煤炭價格大漲和煤炭庫存只夠10天,「受煤炭行業能耗雙控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該公司主要煤源地區產能下降導致長協煤供應大幅減量、市場煤價格飆升,形成「價高量少」緊張局面,煤炭供應形勢異常艱難。此外,為確保電網穩定運行和夏季高峰用電,階段性加大開機方式,給該公司煤炭供應帶來巨大壓力,庫存降至10天警戒線,遭遇建廠以來煤炭供應最大挑戰。」

這就是一篇要挾的文章:如果,大唐長春第二熱電公司躺平,長春百姓又該怎麼辦?

圖3:大唐長春第二熱電公司威脅要躺平,圖片來源:國家煤炭網

有人認為,中國煤炭市場實行的是市場經濟,煤炭的價格是變動的,而電力供應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電力的價格不變動,是由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其實這隻看到了一些表面現象。中國煤炭市場並非真正的市場經濟。如果中國煤炭市場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那麼澳大利亞的煤炭質量好、價格便宜,中國的買家就應該大量購買澳大利亞的煤炭,來滿足需求並壓低中國煤炭市場的價格。但是在中國煤炭這個市場經濟上面還有一個政治正確的緊箍咒。再者,雖然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電力行業多項世界第一,但是在煤炭的運輸管理上還是十分落後的(即使有世界最先進和發達的高速鐵路網),象大唐長春第二熱電公司需要起碼十天的煤炭庫存才能保證運行安全,就說明LOGISTICS的落後。

四、國家發改委將提供生活用電電價

中共百年慶祝前夕,2021年6月24日,中國政府網一條信息引發關注。國家發改委在回復一位網民提問時表示,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來自陝西的網民「大河618」(手機尾號3898)說:現在電力裝機已嚴重過剩,供大於求,電力設備出力不足,特別是火電廠,設備利用小時數連續幾年下降,全國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已低於3000小時/年,近一半機組常年閒置。鑑於電力已經飽和,不再短缺,為改善人民生活,保護環境,建議完善原來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少用煤取暖或做飯。

既然「電力已經飽和,不再短缺」,為什麼還會出現各地拉閘限電的現象?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已低於3000小時/年,這比本文採用的國家電力公司的4057小時還要少1000小時。這說明,2020年底的12.4517億千瓦火力發電設備中將近一半是閒置!中國對火力發電設備的投資都是經過國家發改委審查批准的。閒置的火力發電設備導致了火電發電成本的居高不下,現在要把這個決策錯誤轉嫁到生活用電的電價上來,當然,國家發改委利用的是「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就是說要用市場來調節,這和國家發改委本身的功能就互相矛盾。

還有一點,國家發改委認為,中國居民電價偏低而工商業電價偏高,而象大唐長春第二熱電公司這樣的電力企業是抱怨煤炭價格高而電價太低,並沒有認為居民電價偏低而工商業電價偏高。如果真是電價偏低,居民電價偏低,那麼工商業電價也應該是偏低,怎麼國家發改委又說工商業電價是偏高呢?

五、中國電價的構成

中國電價的構成十分複雜,這是計劃經濟的特點,複雜到只有所謂的精英才能掌握,一般平民百姓是根本無法理解的。

圖4:中國電價的組成:圖片來源:平安證卷

平安證卷給出的中國電價組成由三部分組成:

——購電成本;

——輸配電損耗加輸配電價;

——政策性基金及附加。

第一部分是購電成本,就是從發電廠出來的電價(也稱上網電價),由電廠的類型,如火電、水電、核電等決定,典型的市場經濟。火電的上網電價,各省市不同,如重慶每千瓦時0.3964元,湖北每千瓦時0.4161元。水電的上網電價各個水電站、各省市也不同,三峽工程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27元,瀾滄江水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30元。

第二部分是輸配電損耗加輸配電價。輸配電網以上網電價買入電力,然後通過輸電網和變電站將電力送到用戶手中收取電費,中間的差價就是第二部分的電價。目前中國電網以及電網調度系統分為五級,1、國家調度控制中心——國調;2、大區電網調度控制中心——網調;3、省電網調度控制中心——省調;4、地市電網調度控制中心——地調;5、縣級電網調度控制中心——縣調。輸配電損耗加輸配電價是支付給各級電網和電網調度系統的電價。一般來說,通過電網等級越高、輸電線路越長,電網損耗越大,這部分電價越高。

第三部分是中央政府通過電費收取的特別稅,比如以前的三峽基金,從2010年起改名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用於三峽後續工作和南水北調工程),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助基金等等。比如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江蘇收取每千瓦時1.49分,廣東收取每千瓦時0.40分;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助基金江蘇收取每千瓦時0.83分,廣東收取每千瓦時0.28分。這部分電價進入國家財政的口袋,有一大部分重新用於電力投資或解決之前投資遺留問題。

通過這個複雜的「系統」,就形成各個省市自治區的電價不同,工商業用電、大工業用電與居民生活用電電價的不同。如重慶工商業用電每千瓦時0.7132元,大工業用電0.6057元,居民生活用電0.52元;湖北工商業用電每千瓦時0.783元,大工業用電0.612元,居民生活用電0.558元等等。

表面上看,目前各地居民生活用電的電價略低於工商業用電和大工業用電的電價。但是中國居民生活用電執行的是所謂的階梯電價,這裡所列的居民生活用電每千瓦時0.52元或者0.558元,這是第一檔的電價。居民生活用電第二檔的電價超過大工業用電電價,居民生活用電第三檔的電價超過工商業用電,均超過每千瓦時0.80元甚至1.00元。當居民用電超過第一檔規定的用電量,就執行第二檔電價;超過第二檔等的用電量,就執行第三檔電價。由於現在居民家中電器設備增加,特別是部分居民燒菜、燒飯和取暖等均依賴電,所以大多數居民需要支付大量第三檔的電價。一般家庭的電費開支所占比例相當高。由於電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老百姓只有一個忍字。

其實中國電力消耗主要是工業,而生活用電所占比例小。2020年各產業與生活用電量如下:

第一產業:859萬億千瓦時,占1.14%;

第二產業:51215萬億千瓦時,占68.19%;

第三產業:12087萬億千瓦時,占16.09%;

生活用電:10950萬億千瓦時,占14.58%。

生活用電只占全部用電的14.58%。假設通過調價,電價總收入不變。如果生活用電電價每千瓦時增加0.10元,可令工業用電減價0.02元。反過來,工業用電每千瓦時減價0.10元,生活用電電價每千瓦時增加0.50元。從決策學上來說,這是對民眾傷害最大而收益最小的方案。

六、電力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電力行業真的象一些報導所說的,它們已經無利可圖,不得不躺平了?

其實電力行業賺得盆滿缽滿。陳曉舒等在《基於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水電能源基地建設經濟損益研究——以瀾滄江幹流為例》論文中以數據說明,在瀾滄江幹流水電開發上,國有電力企業的開發成本加上運行費用為平均每年99.05億元;而每年的售電收入是389.1億元(平均每年發電量1297億千瓦時和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30元計算)。效益大於成本,效益是成本的3.93倍。

煤炭發電,每年的運行成本高一些,但是投資成本少,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只是由於煤炭價格上漲,賺得沒有過去那麼多了。

七、「普天同慶」,生活用電漲價

2021年7月1日是中共成立百年的慶典。過去皇帝大婚,或者皇家有什麼喜慶的事兒,便是大赦天下,或者是免稅什麼的,總是給屁民一點好處,讓大家也高興高興。如今則是用生活用電漲價,來個「普天同慶」。習近平在台上說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老百姓在擔心電價上漲後的日子該如何安排。

生活用電漲價的消息,讓中國老百姓想起了當初中共在上三峽工程前的許諾:電價每千瓦時0.08元。這個電價涉及的範圍多少大?半個中國的電價,因為三峽工程照亮半個中國。為什麼電價是每千瓦時0.08元?因為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電最便宜。不用白不用。

中共百年之後,就是生活用電漲價。「國家怎麼會騙我們?」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03/161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