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慎獨,慎初,慎微,慎友

01

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慎重其事」,馬虎不得。

凡事怕較真,你較真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事情,經不起推敲,事態的發展,總是有跡可循的。

與其犯錯之後才悔悟,不如在犯錯之前謹慎一些。

人生的污點,一輩子都很難擦掉,真的令人懼怕。堅持做個好人,擦亮人生的閃光點,才是最好的自己。

02

慎獨。

《禮記·大學》裡寫道:「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一個人的德行,決定了一個人的言行。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謹慎地對待獨處的時候,即使獨處之時,也要使自己規行矩步。

一群人在一起,大家會互相制約,互相監督,也會互相商量。你遇到不解的事情,問一問身邊的人,就知道怎麼做了。因此,你可以避免犯錯誤。

如果你一個人的時候,遇到事情了,應該怎麼辦?是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

「老虎獅子喜歡獨來獨往」,這是很多人認同的觀點。

其實,「缺德的人也喜歡獨來獨往」,因為他做的一切,都見不得光。比方說,暗夜裡的小偷,是不敢見人的;公共汽車上的扒手,他害怕遇到嚴厲的目光。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僅需要反省自己,還要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

老祖宗告訴我們:「人在做,天在看。」

你做了任何事情,最後都會公之於眾,遲早而已。

當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很高的時候,就不會害怕獨處了,還能夠在獨處的時候,自我覺醒,把迷失在塵世里的自己找回來。

03

慎初。

人之初,性本善。

任何一個人,都是光溜溜來到世上,赤條條離開世界。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都是善良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接受了社會的洗禮,用耳朵聽別人說話,用眼睛看社會,用心感悟人情冷暖,用腳去丈量腳下的路,用手去勞動和改變生活。

有的人,長大了,就變了,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善良弄丟了,雖然每天都在宣揚自己的高尚品德,但實際上在做著見不得人的事情,說一套,做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一失足成千古恨。

弄丟初心的人,後來都沒有好下場。

偷盜為生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抓起來;騙子總會被人識破;貪婪的人,會被貪慾所害;算計別人的人,活得不安寧,內心有愧;腐敗的人,就像朽木一樣無用。

因此,守住初心,堅持善良,才是人這一生應該牢記的事情。

04

慎微。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一座大壩,因為一群螻蟻,就垮塌了;一碗稀飯,被「一粒老鼠屎」就破壞了;一件好事,被一個惡人就可以攪黃。

有時候,你辛辛苦苦寫了一篇文章,因為其中有幾個錯別字,就被人當成了笑話。

早餐店裡,一隻蒼蠅掉進了湯鍋里,導致所有的顧客都不願意買單,後來早餐店的名聲盡毀。

在考試的時候,因為試卷上沒有寫名字,或者名字寫錯了一個字,這張試卷就被作廢了,真的百口莫辯。

這個社會,看似轟轟烈烈,其實仍舊要牢記——細節決定成敗。

做木工的人,習慣了「慢工出細活」,因為一個卯榫接不上,所有的木料都可能要返工,並且木工的技藝就會被人懷疑。

為什麼老祖宗留下那麼多精湛的木樓和雕花?到現在都令人嘖嘖稱讚,因為老祖宗有「工匠精神」。

我們的工作中,要注重細節,別以為可以隨便應付。再卑微的工作,都能夠讓你變得灼灼發光。

比方說,公共汽車售票員李素麗,在工作之餘,認真學習英語、啞語,並努力鑽研心理學、語言學,努力熟悉周邊的環境,研究乘客心理和要求,為乘客提供最滿意的服務。她被群眾點讚,成為同行學習的模範。

哪怕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都有它的用武之地。你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哪能沒有用呢?從細微處著手,你也會很了不起。

當然,在我們用心做好工作的同時,還要防微杜漸,別讓「微小的傷害」,毀掉了自己所有的能力。別做任何前功盡棄的事情。

05

慎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克雷洛夫寓言》裡寫道:「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面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你。」

如果你沒有遇到合適的朋友,那就不如獨來獨往。

交友須謹慎,別以為對你笑的人,就是貼心人;別以為天天請你吃飯的人,就是關心你的人;別以為阿諛奉承的人,是仰慕你的人。

別以為罵你的人,都是壞人;別以為讓你傷心的人,都是為難你的人;別以為讓你忙碌的人,都是欺負你的人。

對人對事,要一分為二來看,別只看表面,不看深層次的一面。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那些「為難」你的人,往往是在「治病救人」,關鍵時候願意拉你一把。

友誼應該是一盞明燈,為你引路。凡是讓你迷失方向的人,都不是朋友。

交友的關鍵是「看人品」。人品不好的人,就是他對你再好,都要保持距離。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學會做減法。把無用的社交去掉,把朋友圈也清理一下。乾乾淨淨的圈子,才更適合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生在世,一定要善良,但還要看清對方是誰。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04/161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