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程曉農:台灣:中美冷戰的「熱點」? 大外宣4種武統推演

作者:
6月13日該媒體又發表了一篇《台海戰事推演:解放軍「武統」的成功與失敗可能》,專門分析解放軍攻占台灣的各種可能性和作戰方法。其中提到解放軍將有四種「實現武統」的可能性:第一,圍而不打,區域拒止,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對台進行「斬首」行動;第三,區域戰爭,一場島外的有限海/空戰;第四,台海發生全方位立體戰,解放軍登島作戰。這些報導把中共當局的軍事意圖和戰爭計劃初步描畫出來了。

中國的解放軍已擬定四種進攻台灣的作戰方法,澳大利亞和日本明顯看到了即將出現的危險對本國的安全威脅,並且正在考慮如何採取應對措施。中國對西太平洋南北半球區域安全的威脅已經展現出來,未來這一地區將產生中美冷戰時代的戰爭「熱點」。

一、對台灣「熱點」的最新關注

英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今年4月29日刊登封面文章《台灣: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Taiwan: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此後各國媒體對中國是否會進攻台灣展開了一番猜測。

今年7月1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會上發表講話表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英國《衛報》7月1日的報導指出,習近平在講話中承諾收復台灣;外界越來越擔心圍繞著台灣最終爆發軍事衝突,同時也各自在為此做準備。

中國過去一向拒絕排除使用武力統一台灣這種選項;而另一方面,台灣民眾對中國的認同卻越來越低。美國民調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5月12日公布了一份關於台灣民眾對美中兩國態度的民意調查,這項調查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10月到11月做的,所以與後來疫情對民意的影響無關。調查人員電話訪問了1,562名受訪者,詢問了台灣民眾對國族認同的看法。問卷給出了3個選項,自認台灣人,兩者皆是,自認中國人。調查結果顯示,67%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他們當中,對美國有好感的達75%,對中國有好感的僅23%);28%認為自己兩者皆是;只有4%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顯然,以目前台灣的民意來看,台灣民眾的大多數並不想與大陸合二為一,而民主制度之下,台灣的執政黨不會主動與北京談判如何統一。今年以來中國在香港實行國家安全法之後,香港的政治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迅速被剝奪,讓中國的「一國兩制」說法在台灣更加失去公信力。中國政府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指望和平統一台灣這條路從此只能是一廂情願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現在發出「解決台灣問題」這樣的宣示,其真實意圖就是要武力攻占台灣。

二、中國的攻台計劃

中國究竟打算如何進攻台灣,又可能何時進攻台灣?這是一個各國都想了解的問題。筆者介紹中國外宣官媒《多維新聞》最近發表的相關言論,這些言論清楚地解釋了中國的戰爭計劃。

今年5月9日該媒體針對上述《經濟學人》的文章,刊登了一篇《台灣為何正在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文中明確表示,「中國大陸不得不……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一些必要的措施。這就是近年來中國大陸艦機頻繁繞台並跨越所謂的『海峽中線』的主要原因,也是台灣正在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的根本原因」。6月13日該媒體又發表了一篇《台海戰事推演:解放軍「武統」的成功與失敗可能》,專門分析解放軍攻占台灣的各種可能性和作戰方法。其中提到解放軍將有四種「實現武統」的可能性:第一,圍而不打,區域拒止,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對台進行「斬首」行動;第三,區域戰爭,一場島外的有限海/空戰;第四,台海發生全方位立體戰,解放軍登島作戰。這些報導把中共當局的軍事意圖和戰爭計劃初步描畫出來了。

習近平的上述講話之後,該媒體又進一步宣傳中共當局的意圖。其7月1日的文章標題是,《習近平向世界發布「統一宣言」,目標明確》。文章表示:「習近平正式向世界發布明確的『兩岸統一宣言』……『統一時刻表』進入倒數計時,大家應當已經心中有數」。

7月5日該媒體在一篇題為《台灣東部海域現一變化,被指影響解放軍攻台戰略》的文章中,甚至披露了中國備戰攻台的一些具體細節。該文引用台灣中央社的消息稱,因為水深的關係,台灣東岸是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唯一可以登陸的地方。文章表示,中國的軍事分析報告認為,台灣東海岸海水溫度的改變影響黑潮流動,有助於解放軍對台發動攻擊,但同時會遇到兩個問題,因此解放軍需要調整潛艇的作戰計劃。文章還引用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稱,中國軍事科學家十多年來研究了台灣黑潮的溫度變化,並且分析了黑潮對中國攻台作戰計劃的影響。從這篇文章披露的細節來看,中國的攻台計劃已不再是粗略的大綱,而是深入到了洋流、海水溫度、艦艇調配等具體細節。

雖然有人認為,這種宣傳是一種心理戰,旨在動搖台灣的抵抗意志,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長期以來確實在仔細研究攻台計劃的實施,其備戰措施正逐步加緊。美國軍方對此充分關注,美國海軍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將今年3月在美國參議院的公聽會上表示,中國可能會在6年內武力攻打台灣,作為實現其目標的一部分。中國的目標就是擴大其在整個地區的影響力,並在2050年之前取代美國在國際秩序中的領導作用。

三、如何看待台灣這個中美冷戰的「熱點」?

圍繞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世界上不少相關國家都越來越重視。

雖然美國政府現在避免使用與中國進入冷戰狀態這種表述,但今年上半年雙方在台灣海峽和南海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海上對峙,我今年4月23日發表在自由亞洲電台網站上的文章《中美冷戰局勢下的海上對峙最新動態》作過介紹。與此同時,中美雙方也都在擴大核武庫,並從海軍艦艇、海軍戰術到無人武器的各領域擴軍備戰。這就是典型的冷戰狀態。

台灣會不會成為中美之間這場新冷戰當中的第一個「熱點」?對台灣及其周邊地區可能發生的戰爭,美國政府目前採取的是「局部聚焦」思路。按照這種思路,美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台灣海峽兩岸,一方面加強與中國政府接觸,避免局勢惡化;另一方面為台灣提供一些可以增強防衛的武器,同時由美國海軍宣布,能夠阻止中國攻占台灣的軍事行動,以此構成對中國的武力威懾。

美國海軍聯盟官方刊物《海權》(Sea Power)6月30日報導,今年5月接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帕帕羅(Sam Paparo)6月29日在美國「武裝部隊通信和電子協會」和美國海軍研究所舉辦的2021年西部研討會的一次網絡會議上表示,「我擔心中國的意圖……無論(攻台時間)是明天、明年還是6年後,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差別。在太平洋艦隊和印太司令部,我們有責任準備好應對美國面臨的安全威脅。」帕帕羅還說,這一責任包括挫敗中國顛覆世界秩序的任何企圖,包括通過武力統一台灣;「我也對我們的水兵、海軍陸戰隊員和海岸警衛隊員……以及我們的作戰計劃充滿信心,在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共同努力下,挫敗這種企圖。」

但需要看到的是,中國並不會因為美國依靠現存海軍實力保持的武力威懾而止步;相反,中國正在有針對性地擴軍備戰,試圖儘快縮小中美兩國海軍的實力差距,並以此對美國反過來施加壓力,為其攻占台灣的作戰計劃創造實施條件。

四、澳大利亞對台灣危機的態度

澳大利亞同樣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和持續經濟制裁,我刊登在本網站的文章做過一些分析。正如《美國之音》7月7日一篇報導指出的,澳中較量過程中,坎培拉並未被北京壓服,反而立場更趨強硬。

面對台灣危機,澳大利亞對台灣危機的思路似乎更加具有戰略眼光,她沒有單純從南半球的西太平洋地區角度聚焦,而是採取另一種觀察角度和應對思路,即「東半球聯動」思路。這種思路用西太平洋地區南北半球未來局勢的國際眼光,考慮中國的攻台計劃一旦發動,對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構成什麼樣的威脅,以及如何與美國合作,聯合行動,避免危機升級和局勢惡化。

早在去年8月澳大利亞前國防部副部長狄布(Paul Dibb)就在《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發表專文指出,如果中國武力侵犯台灣,澳大利亞又不派兵支援美國護台,「美澳紐防衛公約」同盟將會瓦解;狄布認為,中國未來數年內犯台的可能將越來越大,協助捍衛台灣絕對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狄布今年7月6日又在同一家報紙上發表文章,標題是「美國必須態度鮮明:盟國遭襲就反擊」(US Must be Clear:Hit an Ally and We Hit Back)。文章指出,中國官媒威脅,如果澳大利亞支援美國協防台灣,北京將以遠程飛彈攻擊澳大利亞的軍事設施,做為報復性「懲罰」;狄布表示,美國必須向中國宣示,「一旦盟國遇襲,美國將予以反擊」。同一天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接受墨爾本3AW電台直播訪問,當被問到,若中國武力攻台,澳大利亞是否會支援台灣,莫里森明確回答:「我們一直會履行支援美國及印太地區盟友的協議。」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次日立即在微博發表文章表示,如果澳大利亞在台灣海峽爆發軍事衝突時協助美軍保衛台灣,北京將對澳大利亞實施「報復性懲罰」,包括「對澳大利亞本土軍事設施及相關關鍵設施遠程打擊」,中國可以瞄準澳大利亞的軍事目標,使用常規彈頭的遠程飛彈。

狄布認為,當飛彈打過來時,遇襲的一方即使採用最先進的偵測儀器,也無法分辨來襲的是「常規彈頭」還是「核彈頭」;胡錫進提到的攻擊目標之一可能是澳大利亞北領地沙漠中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聯合情報站「鬆口」(Pine Gap),攻擊目的是癱瘓美國偵測核飛彈的能力,為中國發動核子戰爭鋪路。在美蘇冷戰時期,如果蘇聯想攻擊澳大利亞的軍事設施,美國會認為蘇聯要發動全面核子戰爭。中國目前擁有200多枚遠程戰略核彈頭(strategic nuclear warheads),正準備短期內增加一倍,這代表北京持有核武器的目的並不只為了嚇阻他國的侵襲。澳大利亞應該建立自己的飛彈防禦系統,儘快讓澳大利亞的防空驅逐艦升級而擁有飛彈防禦能力。

據《美國之音》7月7日報導,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也明確表示,過去1年多里中國對澳大利亞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性全面經濟報復,「我們將把更廣泛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挺身(面對壓力)的時候,對我們的國家利益之所在有一個非常清晰和連貫的意識。」

五、日本產生唇亡齒寒之感

如果說,中國對澳大利亞準備實行遠程威脅,那麼,日本對中國進攻台灣的感受就是唇亡齒寒。如果台灣遭到攻擊,那麼,保衛日本安全的日本各地的美軍基地可能同時遭到攻擊,而且日本的海上運輸生命線可能被切斷,令日本面臨滅頂之災。

因此,日本最近改變了以往多年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據日本時事社報導,7月5日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東京的一場演講中表示,中共如果侵犯攻擊台灣的話,日本政府將認定這是安全保障相關法所規定的「存亡危機事態」,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美日一定要一同防衛台灣」。

「存亡危機事態」是指與日本密切相關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進而形成「威脅日本國家存亡、明顯從根本顛覆國民生命與權利的危險狀態」。這種情況是日本自衛隊可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的要件之一。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6名知情人士稱,美日軍事指揮官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末期便開始認真計劃可能發生的(與中國的)衝突,具體行動包括在南海、東海的絕密級別的戰爭模擬演習以及實際的聯合作戰演習。中國因素是導致美日聯合行動的直接因素:中國派出更多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進入台灣海峽;中國海空軍、海警在釣魚島周邊更加活躍。美日外交官現在正研究與任何聯合軍事行動相關的法律問題,包括進入基地以及在與中國發生衝突時日本可能向美軍提供的後勤支持。《金融時報》援引五角大樓前軍事官員的話,日本政府越來越認識到,甚至公開承認,保衛台灣等同於保衛日本。因此,日本政府在外交戰略上重視與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合作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有意攜手美、澳加速與印度的防務交流。

美蘇冷戰中歐洲國家位於前線,因此西歐國家成了美國的堅定盟友。中美冷戰的前線在西太平洋的南北半球區域,而這一區域裡相對軍事力量較強的日本和澳大利亞也自然而然地成為美國的堅定盟友。如何避免台灣出現類似於美蘇冷戰中第一個熱點朝鮮那樣的局面,這是西太平洋相關國家必須關注中美冷戰的第一個「熱點」台灣的根本原因。需要記住的是,無論是韓戰,還是今天的台灣危機,其肇事者是同一個,而它從未接受美蘇冷戰時期自己兩次製造熱點(韓戰和越南戰爭)的教訓。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S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21/162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