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發生在清順治年間的傳奇故事:割捨不斷的奇緣

作者:

發生在清順治年間的傳奇故事:割捨不斷的奇緣(示意圖片:[明]仇英畫作局部)

夫妻是緣,兒女是債。蒲松齡老先生在《聊齋志異》裡有一則故事非常特別,說的是邵士梅擁有前世的記憶。然後他還附錄了另外兩篇文章,一篇是清代康熙朝的刑部尚書王士禎《池北偶談》中的《邵進士三世姻》,一篇是陸鳴珂的《邵士梅傳》。這三篇文章都是講邵士梅這個人的故事,三個同時代的人寫文章都提到邵士梅,互相佐證。而在朱翊清的《埋憂集》介紹的更為詳細。

邵士梅,山東濟寧人,他前世名叫高小槐(一說高東海),是棲霞縣高家莊人。在鄉里當個小官,平時奉公守法,從不貪污。後來他病重,見兩個青衣人闖進他的屋子,把他架走了,押到一個屋子裡,他醒來發現自己手足、皮膚、頭髮全都變了,他才驚異的發現自己重新投胎了,這一世的名字就叫邵士梅。

尋訪故里

邵士梅到兩三歲能說話時,常說要上「高家莊,高家莊」,父母感到奇怪而斥責他說:「兒子胡說,高家莊在哪裡呀?」到了他出外讀書時,偷偷把自己的事告訴了老師,老師說:「這是你前世的事,應當保守秘密。」邵士梅這才不再談這事。

後來邵士梅考上了進士,有一天因為公務到棲霞去,經過高家莊,感覺這裡的街道、房屋,非常熟悉,好像昨天才離開一樣,他於是召集村民詢問,村裡有沒有一個叫高小槐的人。村民回答,有這個人,但已經去世多年了。邵士梅仔細詢問高小槐去世的年月日,正好是邵士梅出生的年月日!

他於是召集村民詢問,村裡有沒有一個叫高小槐的人(網絡圖片)

邵士梅尋找高小槐的兒子,一個死去,一個外出,只有一個女兒已出嫁,距高家莊一里多。把她找來,談到少年時在父親膝下的事,邵士梅都記得很清楚。同時還訪問了村中高小槐的故舊老人,其中一位尚健在,白髮蒼蒼,已經90多歲了。老人和邵士梅一起回憶起往事,十分歡喜,如同老友。邵士梅因而恍然大悟,半生的疑案,從此全都解決了。他於是寫詩道:「兩世頓開生死路,一身曾作古今人。」因此他捐了些錢財置辦產業,厚厚地資助了老人。

三世姻緣

順治八年(1651年),邵士梅考中舉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考中進士,他妻子陳氏臨死時告訴他:我們命中注定應該做三世夫妻,我來世將出生在館陶縣的董家,住在河邊,在河灣處第三家。你將來罷官之後獨居寺廟翻閱佛經時,可以到這個地方來找我。

過了不久,邵士梅升為吳江知縣,因病辭官返回故鄉,百無聊賴。有位一起考中進士的同年任館陶知縣,邵士梅為了去訪問他,住在一座寺廟裡。寺中有佛經一部,邵士梅於寂寞之中取來閱讀。忽然想起亡妻臨終時的話,於是沿著黃河尋覓,果然在河灣第三家找到董家,董家有未嫁的姑娘,邵士梅告訴他原由,並且求那位知縣從中撮合,最後娶了那個姑娘。

又過了十幾年,董氏病重,臨終又和邵士悔說:「我這一去當轉生在襄陽王家,住的地方在江邊,門前有兩棵柳樹,你幾年後到這個地方去找我,可以再次結合,生兩個兒子。」邵士梅記住了她的話。

後來邵士梅做了吳江縣令。蘇州一帶的人,都盛傳他的故事。陸鳴珂先生一開始不大相信。後來有位登州的明經李日白,是我的同年李日桂的胞弟,我曾順便看望他,偶然談到邵士梅的事。日白說:「不是說的我們登州的博士邵嶧暉先生嗎?他的事全是真的,我早就聽熟了。」因而又敘述了聽到這個故事的經過。

邵士梅曾和同事李簋講過,李簋又轉述給日白,說得清清楚楚,有條有理。我稍稍整理了他們的敘述,為之立了小傳。這高小槐不過是鄉村一個里正,一生積德行善,尚能做到死時沒有留下罪孽,托生後又得以成名,何況其他的人,更應積德行善啊!雲間野史陸鳴珂撰文,康熙七年五月晦日。而王士禎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京城時,邵君幾次對我和同年侍御傅彤臣、吏部陳伏講過這個故事。

我們在一些佛經的記載中,看到一些高僧往往能預知自己的死期,提前會做好安排,這是因為他們修煉的緣故。看了邵士梅這樣有隔世記憶的人,看了他三生三世的愛情故事,而邵士梅的妻子能預知自己投胎的人家地址,不知道這是什麼因緣關係促成的。

參考文獻:

〔清〕張潮:《虞初新志》卷十二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二十四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31/162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