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三國鬼才」郭嘉:人生少坦途,愛拼才會贏

建安十三年,已經平定北方的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聲稱欲與孫權「會獵於吳」。

曹操渴望畢其功於一役,但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就在乘著東風而起的熊熊大火中,灰飛煙滅了。

在赤壁遭遇了平生未有之大敗,耿耿於懷的曹操看著自己的一干謀士,心中難免有些埋怨,他不由感嘆道:「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此時距離郭嘉離世已有兩年,但曹操依舊對他懷念不已。

郭嘉曾是曹操的心腹謀士,他「深通謀略,達於事情」,總能在危急關頭,以奇險之計為曹操排憂解難。

縱觀其一生,以命拼業,用計搏險,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做「愛拼才會贏」。

一汝潁多奇士

常言道,汝潁多奇士,正始出風流。

三國時期的謀臣策士,大多都出自潁川一帶,而郭嘉正是此間人物。

躬逢其聲,耳濡目染,郭嘉少年時便飽讀詩書、見識不凡,經常和鄉里長輩探討時事。

當時天下紛亂,正是有志者立功立名的好時機,郭嘉的老鄉們也紛紛離開家鄉,去選擇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眾人趨之若鶩,我自巋然不動。

老鄉們早已是風風火火地各奔前程,只有郭嘉開啟了「勿擾模式」,依舊選擇在家鄉隱居。

身懷奇才,卻想避世而居,這在亂世中恐怕很難。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人才就是財富,就是力量,即便你想獨善其身,那些大老闆們也不會允許的。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郭嘉就被老鄉推薦給了袁紹。

袁老闆在當時可謂是如日中天,「四世三公,名動天下」幾乎成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天下英雄一提起袁紹,無不心嚮往之。

雖然袁紹對遠道而來的郭嘉,給予了很高的禮遇,但時間一久,郭嘉就看出袁紹的「禮遇有加」,不過是「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既然袁紹不是一個有前途的老闆,那他也就沒有待下去的必要了。

在臨行前,郭嘉對袁紹的謀士、自己的老鄉辛評、郭圖說:

「袁公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面試,因為面試的結果不是老闆刷掉了應聘者,而是應聘者pass掉了老闆。

於是郭嘉再次回歸山林,繼續自己的隱居生活。

直到建安元年一封信的到來,再次燃起了他外出找工作的信念。

信中只有一句話:此處工資優厚,老闆很牛,速來!

信的署名是——荀文若。

當時,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剛剛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再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於是,荀彧便想到了自己的小老鄉郭嘉。

當郭嘉站在曹操面前時,不由得雙眼一亮,這時他心中隱隱感覺到:

眼前這個人,也許就是自己找尋已久的「最佳老闆」。

在一番熱烈的交談後,郭嘉離開了曹操的營帳,在走出大帳的那一刻,他激動地說出了四個字:「真吾主也!」

而就在他說出這四個字的同時,帳中的曹操同樣發出了一句感嘆:「使我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就這樣,君臣二人一拍即合,一場勘定亂世的大戲由此拉開帷幕。

二富貴險中求

來到了曹操身邊的郭嘉,很快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戰略意識。

他對時局的把控,對敵人的了解,以及對人心的揣摩,成了曹操諸多戰役勝利的關鍵。

正是他那天馬行空、敢想敢拼的奇謀妙策,為曹操殺出了一條爭霸之路。

當時曹操討伐張繡失敗,正憋了一肚子悶氣,而恰在此時,袁紹給曹操寫了封信,嘲諷他損兵折將的「光輝事跡」。

對於囂張跋扈的袁紹,曹操心裡早就不爽了,只是沒有與其較量的實力與勇氣罷了。

就在這時,郭嘉的進言,為曹操打足了氣!

由於郭嘉曾與袁紹有過一段接觸,加之本人一向看人奇准,所以他提出了一個「十勝十敗」的論斷。

從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個人修養、心胸氣量、文韜武略等十種因素分析了曹操能夠取勝的原因。

曹操聽了郭嘉的論斷後,心裡十分高興,表面上卻謙虛說道:「哎呀,奉孝過譽了,我哪裡承擔得起呢?」

「十敗十勝論」一經傳出,立刻帶動了整個曹軍計程車氣,這讓曹操在接下來的官渡之戰中信心大增。

為了避免在與袁紹決戰時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郭嘉又為曹操提出了「一攬子」作戰計劃:

對付袁紹前,先把後面的呂布和劉備收拾了,這樣可以永絕後患,安心與袁紹決戰。

可呂布好歹是一代勇將,更有陳宮輔佐,哪裡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呢?

面對固守下邳的呂布,曹操進攻了大半年,仍是沒有任何進展。

就在曹操準備放棄時,郭嘉卻看到了常人無法看到的勝機。

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拼命急攻,並解釋說:

昔項羽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也。

今呂布每戰輒敗,氣衰力盡,內外失守。

布之威力不及項羽,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依計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灌下邳,最終攻克堅城,擒殺呂布。

滅掉呂布後,劉備成了曹操後方唯一的「毒刺」。

此時袁紹大軍已經集結的差不多了,隨時都可能向曹操的地盤進發。

曹操想要攻打劉備,又害怕袁紹趁機進兵,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便問郭嘉如何決斷。

只見郭嘉胸有成竹地說:「袁紹性遲多疑,來必不速。劉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於是,曹操率軍親征,大破劉備,虜其妻子,擒了關羽

而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毫無動作。

 alt=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正相持於官渡。

這時,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了曹營:

江東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的大本營許都。

曹操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孫策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對方真要是準備偷襲許昌,那曹操必定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就在這人人自危的緊要關頭,郭嘉卻不慌不忙地對曹操說:

「孫策那小子在江東殺了不少豪傑,難免不會遭人報復。而且他為人輕率大意,要對付他,恐怕一個刺客就綽綽有餘了,主公何需擔心?」

果不其然,孫策剛集結好隊伍,尚未渡江,就被仇敵門下的刺客給暗殺了。

這或許是巧合,但不得不說,郭嘉是一個極具冒險精神的人,這一點與曹操不謀而合。

試想:如果孫策沒有被刺客所殺呢?如果孫策真的帶兵襲擊許都呢?那恐怕將會是另外一番局面吧。

三愛拼才會贏

官渡戰後,曹操欲趁勢掃滅袁紹殘餘勢力,一鼓作氣將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消滅掉。

正在曹軍勢如劈竹,連戰連捷時,郭嘉卻語出驚人:「建議主公立即退兵。」

這讓一向足智多謀的曹操也吃了一驚。

他解釋說:「急之則相持,緩之則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曹操聽後大喜,立即收兵向南,假裝進攻劉表。

袁氏兄弟見外敵已退,便開始一心一意爭奪繼承人之位,最後同室操戈、兄弟鬩牆。

袁氏兄弟發生內鬥,曹軍則乘虛而入,將其各個擊破,最後袁譚戰死,袁尚逃往烏桓。

而這一切正如郭嘉所料。

北遁的袁尚成了曹操心中的隱憂,他想北上發兵以絕後患,但又很擔心身在荊州的劉表趁虛而入。

這個時候,「郭大膽」再次挺身而出,幫曹操下定決心。

在郭嘉看來,劉表不過是個「坐談客」,怎麼可能有膽量來搗亂呢?

何為「坐談客」?

說白了就是只會坐著吹牛,而缺少實際行動的人。

這樣的一個人,又有何懼?

郭嘉再次給了曹操勇氣,助其下定決心,遠征烏桓。

北上行軍,路途遙遠,郭嘉擔心行軍速度過慢,被敵方察覺會有所準備。

於是他提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計策:扔掉所有輜重,每人帶點乾糧,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稍微有一點兵法常識的人,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名言。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糧草輜重就是生命線,而現在,郭嘉就是要通過自斷生命線,來取得戰爭的勝利。

瘋狂,簡直瘋狂,但曹操卻採納了這個瘋狂的想法。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幕:輕裝簡行的曹軍,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單于庭前,烏桓兵猝不及防,潰不成軍。

「遠征烏桓」一役不僅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出奇制勝的經典戰例,也為曹操徹底掃平北方奠定了基礎。

不過,仗雖然打贏了,但曹操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在返程途中,郭嘉因長時間的日夜辛勞,再加上鞍馬勞頓,突發疾病而亡。

曹操得知消息後,悲痛不已,連連嘆道:「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郭嘉於曹操,猶如法正之於劉備,他們不僅是君臣,更是知己。

郭嘉一向放浪形骸,不治行檢,曹操又何嘗不是呢?

郭嘉一向敢於冒險,勇於拼搏,曹操又何嘗不是呢?

也正是如此,曹操才格外看重郭嘉,直言「唯奉孝能知孤意」,甚至還準備在「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郭嘉的整個人生不過短短三十八年,卻將其中十一個大好春秋奉獻給了曹操,幫助他完成了許多人用盡一生也無法完成的事業。

他就如一顆流星般划過夜空,雖然短暫,但卻璀璨,讓自己在那個謀士如雲的時代,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正因如此,後人在「誰是三國第一謀士」的爭論中,一直拿他與諸葛亮做比較。

諸葛謹慎,郭嘉大膽;諸葛用兵穩如山,郭嘉用兵險如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我們都不應該忘記:

郭嘉曾燃儘自己的一生,為曹操平定北方做出巨大貢獻。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郭嘉與諸葛殊途同歸。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22/163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