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想起唐努烏梁海,圖瓦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

北至薩彥嶺,南到唐努山,東至外蒙古庫蘇古爾湖,西伯利亞南部被群山環抱的狹長盆地里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位於亞洲中心的圖瓦人。

在薩彥嶺與唐努烏拉山

這一範圍大致上就是今天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

南邊緊鄰蒙古國的西北省份▼

這是一個神秘的半遊牧民族,曾與歐亞大陸上的多種不同的文明發生過互動,並在漫長的歷史上,艱難地保存著本民族的記憶與傳統,至今不絕。

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守護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園呢?

由於生境和經濟模式的不同

圖瓦人與我們熟悉的遊牧民族還是有很大差別

(圖片:Julia Kuzenkova/ Shutterstock)▼

圖瓦人的歷史

圖瓦人這一稱呼多見於中國近現代歷史。

對於圖瓦一詞的來歷有這樣的傳說,一位金朝大汗下令將一個部落賣給遠方唐努山的一位奴隸主,這些人就被稱作「被趕到深山裡的人」,「禿巴」(圖瓦)即是「被追趕」「被趕出家門的人」的意思。

和南部乾燥的蒙古高原相比

圖瓦這個中間地帶真可以說是「深山裡的人」

(圖片:NASA)▼

這群「被驅逐的人」,在歷史上先後被匈奴、鮮卑、柔然等眾多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統治過。

十三世紀初,元朝將「林中百姓」的地盤納入自己的版圖,其中一個名為勿日央亥的部落就是圖瓦人,之後圖瓦人又為北元與準噶爾汗國所統治。在明代,居住在薩彥嶺烏梁海一帶的人則又被稱作「烏梁海人」。

這一地區位於蒙古高原的邊緣

在火藥帝國時代,遊牧民族逐漸受到擠壓

這裡也就逐漸成為東亞和東歐強國之間的過度地帶▼

十八世紀中期,隨著準噶爾汗國被清王朝征服,這些「烏梁海人」跟著成為大清帝國屬民。乾隆時期烏梁海地區被分為了三塊,分別是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和唐努烏梁海。那時的唐努烏梁海不僅包含如今俄羅斯聯邦下屬圖瓦共和國的絕大部分,還包含俄聯邦阿爾泰共和國及外蒙古庫蘇古爾省的大部分地區。

但天高皇帝遠,清朝對唐努烏梁海只能透過外蒙古王公間接掌控,實際控制力極為有限。

唐努烏梁海是一個面積相當大的區域

不過這裡距離京師已經相當遙遠

相比要跨越大漠的清王朝

俄國人沿西伯利亞南側東進,更容易向此地滲透▼

1860年前後,在英法聯軍入侵與太平天國叛亂的雙重打擊下,滿清內憂外患,應接不暇,熊踞北方的帝俄趁機大肆擴張土地,其先是以武力強迫滿清割讓外東北,拿下不凍港海參崴,之後又以各種理由向唐努烏梁海地區移民,試圖改變當地人口構成,造成既成事實,以強占唐努烏梁海。

顯然,俄國人的野心絕不僅限於唐努烏梁海

下一步是蒙古高原,再然後是黃河以北

控制唐努烏梁海

俄國在南西伯利亞的疆域也更為「完整」和牢固

(下圖以俄國和蘇聯疆域為參考,非當時沙俄疆域)▼

辛亥革命之後,外蒙古也確實率先獨立,唐努烏梁海成為其領土。不久之後,虎視眈眈多年的帝俄,以唐努烏梁海居住的俄僑遭襲為由,派兵搶占了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並慫恿其獨立。

1914年,除唐努烏梁海南部一小片地區被外蒙古占領,成為今天的庫蘇古爾省外,北部其他地區則在俄羅斯的「保護」之下獨立,名為烏梁海共和國,首都定於別洛薩斯克(意為「白沙皇城」)。

1914年西方探險家繪製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地圖

(圖片:Wikipedia)▼

3年後,新生的蘇俄將烏梁海共和國首都別洛薩斯克更名為肯貝勒德,後又將烏梁海共和國更名為唐努圖瓦共和國。

此時圖瓦名義上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也有自己的呼拉爾(蒙古語,即議會),但蘇俄才是其幕後老闆。1926年,由於蘇聯和同樣也獲得了事實獨立的外蒙古簽訂協議,承認了圖瓦的獨立地位,圖瓦人名義上更為「獨立自主」,唐努圖瓦共和國更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剛改名沒多久的首都肯貝勒德也再次更名為克孜勒(圖瓦語,意為「紅色」)。

1921蘇俄紅軍侵入此地區,驅逐中國和外蒙人員

並策動其「獨立」,成立「唐努圖瓦共和國」

(中華民國政府不予承認)

(圖片:Kirill Skorobogatko/ shutterstock)▼

但圖瓦掣肘於與莫斯科的情況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

圖瓦總理棟杜·庫烏拉試圖將藏傳佛教定為國教,並與外蒙古加強聯繫的行為驚動了克里姆林宮。1929年,五位就讀於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在莫斯科)的圖瓦青年在蘇聯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執政的圖瓦人民共和黨,並將圖瓦總理庫烏拉·棟杜置於死地。

庫烏拉最初就是一個藏傳佛教僧人

靠著布爾什維克黨上台,又因不夠順從慈父而被拿下

(圖片:Donduk Kuular/ Wikipedia)▼

他們迅速建立了一個親蘇政黨,完全顛覆了棟杜·庫烏拉的執政政策,其中一位搞事的圖瓦青年還當上了新的總理。

新政黨在圖瓦國內進行了多次清洗,在清除了一半多圖瓦人民共和黨黨員之後,他們在「慈父」史達林的鼓舞之下又進行了農業集體化,大肆摧毀寺廟,意圖一舉消滅國內的藏傳佛教和薩滿教。

接任者是忠於慈父的薩爾恰克·托卡

推行集體化,打壓宗教,享受個人崇拜

簡直是完美繼承了慈父那一套

(圖片:Oschtan/ Wikipedia)▼

據記載,1929年,圖瓦境內尚有25座寺廟,約四千名喇嘛與薩滿,兩年之後,寺廟只剩下了一座,喇嘛與薩滿也只剩下約750人。圖瓦語的文字載體,也在他們的主張下變成了西里爾字母。

自1990年以來,圖瓦的佛教復興運動一直在進行中

(圖片:Kirill Skorobogatko/ shutterstock)▼

1944年,圖瓦共和國「申請」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自治州,唐努烏梁海從此正式成為蘇聯領土。

1944年10月,蘇聯將唐努烏梁海作為一個自治州

劃入俄羅斯聯邦的建制的文件

(圖片:СССР/ Wikipedia)▼

對此事件蘇聯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948年才在廣播電台上宣布。後來圖瓦自治州更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但其地位要比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等蘇聯加盟共和國低一級,下屬於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改名為圖瓦共和國,仍留在俄羅斯聯邦內,目前約有30萬人口。

圖瓦自願併入俄羅斯聯邦50周年紀念郵票

(圖片:A. Sdobnikov/ Wikipedia)▼

現在圖瓦人分布在俄蒙中三國之內,但仍主要聚集在圖瓦共和國,其約占圖瓦共和國總人口的82%。另有少量圖瓦人居住在在伊爾庫茨克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蒙古國庫蘇古爾省與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

圖瓦人居住的這些地方雖然隸屬於不同的國家、地區,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山巒重迭,自然景觀豐富,往往既有高山樹林,荒漠曠野,也有河流湖泊,動植物種類豐富多樣,是探險者和釣魚愛好者的遊覽勝地。

普京曾多次到圖瓦共和國度假

畢竟也不算出國,便利又安全

(圖片:Kremlin.ru/ Wikipedia)▼

圖瓦文化

吸引世界各地旅遊愛好者的不僅是圖瓦獨特的自然景色,古老的薩滿風俗也為圖瓦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圖瓦雖為突厥語族的一分子,但不同於大多已改宗伊斯蘭教的突厥各民族,圖瓦人多數信奉藏傳佛教,也有些不少人信薩滿教。可能很多人沒想到,圖瓦共和國是全世界薩滿文化重要傳承地之一。

在各種外來宗教傳入之前

中國北方各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是薩滿教

(克孜勒的薩滿祭司進行拜火儀式)

(圖片:Wikipedia)▼

受到古老薩滿文化的影響,同時由於遊牧社會對天然神「天」(蒙古語音譯即騰格里)的崇奉,青色成了圖瓦人最喜歡的顏色,被認為是是高貴的象徵。

圖瓦共和國徽章

(圖片:Mysid/ Wikipedia)▼

圖瓦人在歷史上受蒙古族統治時間較長,經過長期與蒙古族人民雜居和通婚,在宗教,文化,服飾,生活習慣上非常接近蒙古族。這從生活方式上就可見一斑。

這充滿蒙古族特色的長袍,腰帶,靴子..

一樣不落

(圖片:Igor Stomakhin/ shutterstock)▼

圖瓦人早期主要是靠漁獵為生,後來轉為半狩獵半放牧。圖瓦人一般在秋季騎馬外出狩獵,而在冬季則會乘自製的雪橇出獵。據考證,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圖瓦人最早發明了滑雪板,因此新疆阿勒泰地區又得名「人類滑雪起源地」,那裡的部分圖瓦人至今留存著秋冬狩獵的習慣。

冬季賽馬的圖瓦人,祖傳的快樂

(圖片:戈壁沙灘/ Wikipedia)▼

儘管人人都是狩獵大師,圖瓦人卻能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相當強。如圖瓦人在狩獵時不會射殺或捕捉懷有身孕的動物。對可狩獵的動物,圖瓦人也有規定的捕捉數量,其認為一旦捕殺超過數量的動物,人就會遭到報應。

和大自然和睦相處是遊牧民族必須具備的意識

也是全人類要做的功課

(圖瓦國內的狩獵雕塑)

(圖片:Zhukovskaya Elena/ shutterstock)▼

而在文化成果上,圖瓦人吸收了蒙古人祭敖包的儀式,節日方面也和蒙古人非常相似,主要節日有春節,敖包節和祖魯節。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親緣性,中國境內的3000多位圖瓦人,在民族上被劃歸為蒙古族。

圖瓦音樂

隨著短視頻形式的普及,一種名為呼麥的蒙古族傳統唱法這兩年風靡全國,熱度始終不減。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喉聲唱法,即利用喉頭壓力產生不同頻率的泛音,使得一人能夠同時演唱多個聲部。

呼麥是阿爾泰山周圍地區諸多民族的一種歌唱方式

是蒙古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產物

(圖片:Wikipedia)▼

自然,與蒙古人親近的圖瓦人,也有自己的呼麥,且具有自己的本地化特色。甚至有觀點認為,呼麥這種唱法,本身就是古代圖瓦人模仿瀑布山鳴之聲,在長期探索後產生並發展發明的。後來,這種唱法又與薩滿教溝通天地的儀式相關聯,變成了一種傳統音樂。

圖瓦國寶級呼麥大師

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傳播呼麥文化

(圖片:http://www.ondar.com/)▼

而圖瓦人也很擅長將民族瑰寶發揚光大。世界著名的呼麥歌手有恆哈圖樂隊(Huun-Huur-Tu)與珊蔻·娜赤婭克等。圖瓦共和國目前已經舉辦了兩屆「呼麥在亞洲中心」國際音樂文化節。

恆哈圖樂隊在芬蘭的節日慶典上表演呼麥

(圖片:Ninara/ Wikipedia)▼

除喉聲唱法以外,圖瓦人還有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主要有「楚爾」笛,「托布修爾」等。楚爾笛被譽作是人類古老音樂的活化石,它是用一種內空草本植物的莖稈做成的樂器,三個孔能夠吹出五個聲,六種音,吹出來的聲音悠揚婉轉,被圖瓦人稱作是與大自然交流的工具。

演奏圖瓦傳統樂器的樂隊

這些也是中國蒙古族藝術家演奏時常用的樂器

(圖片:Johanna Kovitz/ Wikipedia)▼

願圖瓦傳統音樂文化作為瑰麗的人類文化遺產能夠得到完整保護與傳承並發揚於世,也願圖瓦未被破壞的大自然能夠永久地留存。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地球知識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4/1646544.html